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昴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昴英
出生 1201年
广东番禺(今属广州)
逝世 1257年(55-56岁)
国籍 中国宋朝
职业 诗人
知名于 才华横溢。与余靖、崔与之,被称颂为‘宋代三贤咏’。
知名作品 《文溪集》

李昴英(1201年-1257年)[1],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南宋名宦及诗人。[2] 有“词坛射雕手”之称[3],才华横溢。与余靖崔与之,被称颂为‘宋代三贤咏’。有《文溪集》。

梅窝码头公园 石柱大有来头

1955年及1981年,先后在大屿山梅窝及万角咀发现两件南宋年代的“李府食邑税山”石柱,原是宋理宗(1205-1264)御封名臣李昴英为番禺开国男的食邑地界标志。查李昴英生平,祖籍陇州,祖辈辗转到番禺定居。南宋宝庆二年(1226),会试高中进士,成为广东首位探花,但仕途历尽风浪,三起三跌。因军功高远,深受百姓爱戴,晚年获封男爵,赐番禺食邑三百户[4]

当时的大屿山隶属东莞,何以归入番禺李氏税山?坊传风水理由,言之凿凿,但照理推测,当时的番禺是南方重镇,早已开发,相信能调拨的户口有限,故以滨海的大屿山充数,似乎较合理。但不论何如,“李府食邑税山石”是本港首次发现具有半官方性质的文物。虽然朝廷无暇顾及滨海荒郊的管理,但确切反映朝廷对香港境域的有效管辖,意义重大。

坊里又传:李氏曾于梅蔚(梅窝)定居,特立税山界碑示众,府第则以皇帝御笔题赐的“久远”匾额为堂号。宋末帝(帝昰)逃难香港亦曾驻跸(指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惜无遗址可考。惟东涌侯王宫及沙螺湾把港古庙内的清代碑记仍见“李久远堂”的纪录,证明李昴英后人在岛内仍有活动。直至1898年,新界归入英治,才宣布不再承认李氏的土地权益。

考查两件文物,呈方形柱体状,高约两尺,方约20釐米。顶上刻有“李府”,四面则刻有“食邑税山”字样。现时,“税山石”分别安放在梅窝码头巴士站侧之公园及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厅内,可供凭吊。



参考文献

  1. 香港史学会. 文物古迹中的香港史I.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15 July 2014: 46–. ISBN 978-988-8290-98-7. 
  2. “李昴英”诗词全集(201首). [2019-03-08]. 
  3. 郭杰; 左鹏军. 岭南文化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February 2018: 94–. ISBN 978-7-302-39947-6. 
  4. 邓家宙. 梅窝码头公园 石柱大有来头. news.takungpao.com.hk. 2016-12-09 [201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