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

原圖鏈接李時珍

故事內容 

李時珍是中國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經27年的艱苦勞動,着成《本草綱目》,收錄原有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共1518種,新增藥物374種。全書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藥物經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還着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本草綱目》是一本聞名世界的巨着。說它「聞名世界」,是因為它早已被譯成拉丁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和朝文,在世界各國出版。英國着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他曾細讀過這部巨着。


說它是「巨着」,可以用這樣一些數字來表達:全書共190多萬字。全書共52卷,分為16部、60類。全書記載藥物1892種,附藥方11096個,附藥物形態圖1160幅。這部巨着的作者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他從34歲開始寫這部巨着,完成時已61歲,整整花費了27個年頭!李時珍寫作這部巨着,參看了近1000種着作。他前後經過三次修改,才最後定稿。他為寫這本書而作的札記,據估計有1000萬字。他為寫這本書,走了上萬里的路,訪問了上千個人。


以上這一大串數字,不僅勾畫出了這部巨着的「巨」字,而且還勾畫出了作者的勤奮、刻苦和堅韌。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出生在蘄州(今湖北蘄春)。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醫生。李時珍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愛醫學。然而,他的父親還是希望他通過科舉求得功名,因為那時候醫生的社會地位實在太低了。李時珍14歲時考上秀才。此後,三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李時珍決心做一個醫生,從二十四五歲起,就開始行醫了。李時珍一邊行醫,一邊鑽研醫藥書籍。他讀了《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唐本草》《蜀本草》《證類本草》《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等許多「本草」(古代藥物學的別稱),從中學到不少知識,同時也看到書中許多錯誤和遺漏的地方。


比如,《日華諸家本草》這本書中把虎掌與漏籃子寫成同一種藥物。實際上,虎掌是有毒的,跟無毒的漏籃子是兩回事。如果醫生照這本書配藥,那該多麼危險!又如,南北朝時的名醫陶弘景認為,巴豆是一種瀉藥。而李時珍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證明,巴豆用量大,會引起腹瀉;用量小,卻能止瀉!


另外,李時珍從民間收集了許多單方,認識了許多新藥。


於是,在34歲的時候,李時珍決定寫作《本草綱目》。為了寫作這部巨着,李時珍花費了畢生精力。他知道醫藥關係到人的生命,寫作時非常慎重,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儘可能去實地調查。


李時珍聽說家鄉蘄州有一種毒蛇,叫作蘄蛇,是很貴重的藥材。為了弄清楚這種蛇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愛吃什麼東西,李時珍決心到蘄蛇的產地——龍峰山去仔細調查。


龍峰山又高又險。李時珍在捕蛇人的幫助下,冒着生命危險,爬上了龍峰山,來到一個雜草叢生的山洞。在那裡,他終於親眼看到了兇猛的蘄蛇。這種滿身黑底白花的蘄蛇,正在吃一種長着綠色小圓葉的野藤——「石南藤」。在那裡,李時珍還親眼看到捕蛇人怎樣捕捉蘄蛇,怎樣把蛇剖開、洗乾淨,並把它烘乾成藥材。後來,李時珍就根據自己親眼看到的情景,詳細地記錄了蘄蛇的形狀、產地、習性、藥用價值,糾正了許多醫書上對蘄蛇的一些不正確的傳說。


那時候,人們還傳說穿山甲可以作為藥材,可是對穿山甲的習性卻了解很少。李時珍跟幾個砍柴人和獵人一起來到深山,捉住了穿山甲。李時珍剖開了穿山甲,發現它的胃裡差不多有1升螞蟻——這就是說,穿山甲是靠吃螞蟻長大的。可是,穿山甲又是怎樣吃螞蟻的呢?李時珍又到深山裡觀察,親眼看到穿山甲扒開蟻穴,把頭伸進去,用舌頭舐螞蟻吃。後來,他就在《本草綱目》中,很詳細地記錄了穿山甲的習性。


當然,李時珍不可能對每一種藥物都去實地考察。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李時珍治學非常嚴肅,不懂就說不懂。有一次,李時珍從一本唐代的書上看到,外國有一種「食蛇鼠」,能吃毒蛇;人如果被毒蛇咬傷,只消抹上這種鼠的尿便可解毒。李時珍覺得這種說法不一定可靠,又無法找到「食蛇鼠」。於是,他就如實地寫上,這件事是否可靠,請後人查證。


李時珍花了27年功夫,再加上他的兒子、孫子、徒弟幫助他抄、畫,終於完成了這部巨着。

視頻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