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庆云(清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庆云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李庆云广东嘉应州(现在梅州兴宁市)人,钦州龙门协水师任职协镇。在抗法战争中为祖国立下功勋。族谱记载,名运庆,字庆云,号春臣,为兴宁仁本堂十七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李庆云

籍 贯: 嘉应州(今梅州兴宁市)

分 类: 英雄人物

词 性: 名词

墓 址:北海市重庆路

历史记载

据1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职官》载:“龙门协,现任者为李协镇庆云,嘉应州人。衙署向设龙门,每年数月移驻北海。”协镇,即副将,隶属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龙门协衙门虽然设在钦州龙门,但李庆云将军每年也有数月,到北海水师行台坐镇,处理海防军务。他还在北海置有房产,开设几间珠宝店,名为“春和堂”。是清末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将军,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李庆云龙门协水师在抗法战争中立下功勋。

地理位置

龙门岛位于北部湾钦亷沿海,扼茅尾海通向钦州湾外海的咽喉要道,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茅尾海出口两侧的山脉蜿蜒起伏如龙状,东西对峙如门,此岛又是水上进出钦州的门户,故名“龙门”。古代的龙门岛,东扼钦亷西接交趾南出钦州湾外海可直驶南海、印度洋北进茅尾海沿钦江、渔洪江可深入钦亷内陆,地势险要,实为兵家必争之地。龙门岛与它周围的一百多个小岛在钦州湾中星罗棋布,岛岛相望;山环水绕泾泾相通,合称龙门七十二泾;此处既风景宜人、海产丰富,又是钦州的海上屏障。这些岛屿以及岛周围生长着的红树林,能有效减轻钦州湾外海的狂风巨浪对钦州湾内水——茅尾海的冲击。在古代钦亷沿海航路艰险的情况下,这里的水泾就成为海上航运的必经之地,龙门岛北部就成了船舶避风港。1684年,鉴于龙门岛对钦亷海防的军事重要性,清廷在岛上设龙门协水师,驻副将、守备、参将等官员,由副将统领。裁撤廉州镇总兵,与高雷总兵合并为高雷廉总兵,驻地高州,龙门协隶属高雷廉总兵管辖。龙门协分左右二营,左营水师八百二十三人,右营八百十一人,共有官兵1634人。水师战船12艘,其中大米艇三艘,中米艇四艘,小米艇一艘,捞缯船三艘,艍船一艘。龙门协水师官兵巡防北部湾,实现了从明代的涠洲游击水寨体系向清代的龙门协水师的转化。1717年,清两广总督杨琳在粤海沿岸大规模修筑炮台,缉私防盗。钦亷沿海的冠头岭炮台、八字山炮台、大观港东炮台、大观港西炮台、乌雷墩炮台、牙山炮台、鹰岭炮台、香炉墩炮台、长墩东炮台、长墩西炮台、莲园港炮台、南港炮台、石龟头炮台等皆隶属于龙门协管辖。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张之洞调高雷亷罗四镇总兵官梁正源驻防北海,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与之配合,增强从冠头岭至龙门岛的海防。法国军舰几次窥视,见清军有备,撤走。摘自[[<<龙门岛的海防历史>>]]

军墓介绍

清末二品将军墓

清末二品将军墓,位于市教育局办公楼往南约l l0米处,西距广东路约1 10米。墓主是清末龙门协水师副将李庆云将军,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

李将军是广东嘉应州(现在梅州市)人,年轻时跟随大姐做小买卖,后从军,在钦州龙门协水师任职。据l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职官》载:“龙门协,现任者为李协镇庆云,嘉应州人。衙署向设龙门,每年数月移驻北海。”协镇,即副将,隶属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龙门协衙门虽然设在钦州龙门,但李庆云将军每年也有数月,到北海水师行台坐镇,处理海防军务。他还在北海置有房产,开设几问珠宝店,名为“春和堂”。

据说李将军去世半年后才下葬,主要是在这半年内选择墓地、修筑墓园。李将军的棺材共两副。大棺材长约2.8米,宽约2米。大棺材内又装有小棺材。小棺材是装殓遗体的。小棺材旁的空间,也许是放置陪葬品的。未下葬前,棺材用黄糖、石灰、细沙、青油等物拌匀密封,以防止泄出臭味。据说,李将军的家人曾在十二间屋村的东侧购地l0亩作为墓园地。

李将军的墓园,座西北朝东南,由坟墓、后土、拴马柱等到三部分组成,用三合土构筑。坟墓的墓圈呈半椭圆形,墓墙前后距离,长约l8米,宽约8米。

墓顶如帽状突起,坟墓前立有一方大墓碑,高ll3公分,宽l28公分,厚31公分。墓碑顶部呈弧圆形。在墓碑两侧,各嵌有半葫芦形的装饰构件。

在墓碑碑额处,横刻有“首世兵”三字,文字走向由右至左。“首世兵”的意思是什么呢?莫非死者是他们家族中首次当兵的?墓碑两侧刻有一副对联:左边上联为:“龙门贻盛绩”;右边下联为:“马鬓喜荣封”。该对联,反映了墓主生前建树功业的地点和因由。

墓碑中间为一正方形石碑,石碑的高、宽均为80公分。在正方形的石碑上,直书阴刻七行字,其中石碑两侧阴刻一副对联。左侧上联为:“俎豆千秋鼎盛”;右侧下联为:“佳城万古流芳”。“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此对联的意思大概是:“子孙后代如果都生活富裕,千秋祭祀一样兴盛;李将军的功业,将在美丽的北海万古流芳”。

石碑的正中阴刻有:“皇清诰授武功将军刚毅庆云李府君之墓。”李庆云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皇帝授予武功将军,属从二品武官,比正二品官低一级。其官服面前绣有“狮子”图案,官帽饰有珊瑚顶。

在石碑的上联内侧,刻有“新汉民国元年岁次壬子三月上浣吉旦”和“戌山辰兼辛乙”等两行字。第一行文字说死者辞世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上旬某一吉祥日子。“岁次壬子”即农历“壬子”年,“上浣”即上旬,“吉旦”即吉日。第二行“戌山辰兼辛乙”,即表明坟墓的方位朝向:坐西北朝东南。

李将军墓地的选择和朝向,以前是经过国师风水先生确定的。我国古代地理方位表示,有几种方法,其中有:阴阳、五行、四季、五色、左右、八卦、数字、天干地支等,“戌山辰兼辛乙”是采用天干地支法表示地理方位的。

在石碑下联的内侧,又刻有两行字,说明后辈立碑的祭祀人。第一行是:“先逝男锦荣”。“先逝男锦荣”,即是李庆云的儿子李锦荣,因李锦荣死于其父亲李庆云之前,故说是“先逝男”。李庆云除了儿子李锦荣外,还有女儿,但过去重男轻女,女儿的名字不上墓碑。第二行是:“祀孙荣生、荣贵泣立”。单一“荣”字,“生”、“贵”两字并列于“荣”字之下。“祀孙”即祭祀的孙子,李荣生、李荣贵都是李锦荣的儿子。“泣立”,即悲痛地树立墓碑。

墓碑的背面,雕饰有双层圆圈,大圆圈内有小圆圈。大圆圈直径70公分,小圆圈直径46公分。

墓碑后面,是墓穴封顶,分两层圆台,高约80公分,其中上层高约26公分。上层圆台直径l53公分,下层圆台直径约360公分。

坟墓四周建有圆形墓墙。在坟墓的后墙,又雕饰有一双套圈、大小圆圈相套。大圆圈直径40公分,小圆圈直径31公分。坟墓后墙的双圈雕饰,与墓碑后的双圈雕饰相对应。也不知其用意如何。

坟墓的后面墓墙高约40公分。后面墓墙外还建有矮墙。高矮墙之间留有小排水沟。

墓碑前建有四级拜台。拜台一级比一级低落,一级比一级宽阔。这可能与等级辈份拜祭位置有关。后辈份的人多,站在下级拜台拜祭,需要位置要宽阔一些。墓碑前的四级拜台长约l3米。近墓碑的第一级拜台宽约5米,上筑有宽约1.5米的供放置祭品的小平台;第二级拜台宽约6.5米;第三级拜台宽约9米;第四级拜台宽约10.5米。在三、四级拜台之间,两边各建有一小截矮墙,矮墙相对处,各砌有一台墩。据说,以前在这两个台墩上,曾放置有一对石狮子,现已无存。

墓前两侧建有一对“拴马柱”,“拴马柱”离坟墓的前墓墙约有l6米。拴马柱是供扫墓人拴马用的,以前有钱人家去扫墓,大多都是骑马的。“拴马柱”高1.7米,四方形,一面宽l6.5公分,另一面宽18.5公分,花岗岩石质。拴马柱树立在一团馒头状的三合土的土墩匕,其直径约l.8米。

在两根“拴马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东北这根“拴马柱”阴刻上联为:“忠骨瘗佳城,山川增色,绩著清邦,此日已骑鲸去”;西南这根“拴马柱”阴刻下联为:“将才居绣壤,草木知兵,形归吉穴,他年应化鹤来。”瘗,音意,埋尸体或随葬物。拴马柱上刻的这副挽联,对得还算工整、贴切,意蕴不错。

李将军坟墓后面,相距约16米,是该墓的“后土”。“后土”,即坟墓的土地神。“后土”呈长圆形,长8米,宽6米,“后土”有墓碑及拜台两部分。“后土”石碑高90公分,宽60公分。石碑上阴刻有:“本山后土龙神位”等字,在“本”字两旁,刻有“李”和“姓”两字,即注明是李家坟墓的后土龙神位。拜台有两级。后土墓碑两侧,建有高约90公分高的墓墙。

过去,在婚配上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据说,二品官李庆云,也与同时代的钦州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有姻亲。刘永福的干女儿嫁给李庆云的儿子,冯子材的儿子娶李庆云的女儿。在刘永福的公馆“三宣堂”内,悬挂有额匾“建威第”,可见刘永福是建威将军。而冯子材,曾被诰授荣禄大夫建威将军。这两位建威将军都是正一品武官,相当于内阁大臣。

李将军去世后,据传李府曾雇请专人,在李将军的墓园早晚烧香照料。

我国历代盗墓风行。李将军的坟墓也难幸免。据说,于l990年1月14日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将军及其梁三夫人的坟墓,均遭到盗墓贼的洗劫。李将军的后人,后来曾沿着坟墓的盗洞深入到李将军的墓室查看,随葬品已被劫掠,只剩下两副棺木及先人的骸骨。

李将军是外乡人,以二品官的身份埋葬于北海,其规格之高,实属少见。该墓园有一定的历史 价值和人文价值。

清末二品夫人墓

清末二品夫人墓,位于李庆云将军坟墓西北约30米处,北距北海市教育局办公大楼约80米,西距广东路约l00米。用三合土构筑。

该墓主是清末二品官李庆云将军的第三夫人,死于民国二年(1913年),即是李将军去世后的第二年。

二品夫人墓,由坟墓和后土两部分构成。坟墓的墓圈呈半椭圆形,座西北朝东南,坟的朝向与其丈夫李将军墓朝向一致。坟墓的墓圈前后长约11米,宽约7米。墓穴封顶呈马鞍形。坟墓封顶的前面,立有一石刻墓碑。碑高90公分,宽60公分。在墓碑左右,各嵌有半葫芦形的三合土装饰构件。

该墓的石碑上,阴刻有四行碑文。中间这行是:“前清诰授二品夫人显祖妣梁三夫人之墓”,表明墓主的身份。因墓主死于民国,是清朝诰封的二品夫人,故称“前清诰授二品夫人”。

诰授,亦即诰封,根据明、清两代对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皇帝的命令授予,称为诰封。五品以下的官员用敕命授予,称为敕封。“显”,即对已去世的人的美称,“妣”,是已故的母亲。“显祖妣”是对已去世祖母的美称。“梁三夫人”即墓主姓梁,排行第三的夫人。墓主的丈夫生前有五位妻子,前两位妻子没有男孩生育,只有第三位妻子生有男儿李锦荣,故第三位妻子被立为正房。皇帝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诰封时,只授予第三妻室为二品夫人。 墓碑的左边,刻有“中华民国二年五月中瀚吉旦”,表明墓主去世的日期,即去世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中旬某吉祥日子。“中擀”即“中浣”,一月之中旬。唐代制度,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沐一次,浣,即洗也。后来因此沿习称每月的上、中、下旬为上、中、下浣。吉旦,即吉日。

墓碑的右边,刻有两行字,靠近中间的这行是:“先逝嫡男李锦荣”,因亲生子李锦荣死于其母亲梁三夫人之前,故日“先逝嫡男”。第二行字为:“祀孙荣生、荣贵跪立”。表明立碑祭祀人为墓主的孙子李荣生、李荣贵。

梁三夫人墓有三层级拜台,墓碑前建有一宽约90公分供放置祭品的小平台。

坟墓后约8米处,有该坟的后土。后土有二级拜台,拜台宽约3米。后土石碑高60公分,宽30公分。碑石刻有两行直书碑文,中间一行为:“本山后土龙神位”,其右侧一行为“李氏立”。碑石两边筑有一高60公分的墓墙抱着前级拜台。

虽然“清末二品夫人墓”的规摸,稍比“清末二品将军墓”小,但也不失为一处具有人文价值的墓葬。二品夫人墓与二品将军墓相距不远,古色古香,已构成了一处人文景观。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