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史学家李焘李焘第七子,李壁的弟…”)
 
行 1: 行 1:
 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史学家李焘李焘第七子,李壁的弟弟。 [1]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三年(1197),除秘书省正字。嘉定四年(1211),除成都府路提刑。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理宗绍定四年(1231),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熙二年(1238),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年卒。御批“难得人才”。著作颇丰,著有《皇宋十朝纲要》25卷存世。另有《悦斋集》,已佚。《宋元学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传。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 李埴</big> '''
 +
 
 +
|-
 +
 
 +
|
 +
[[File:4226281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004/42262811.jpg 原图链接]]]
 +
 
 +
|-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
 +
 
 +
| align= light|
 +
 
 +
中文名: 李埴
 +
 
 +
籍 贯: 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
 +
 
 +
出生日期: 1161年
 +
 
 +
逝世日期: 1238年
 +
 
 +
代表作品: 《[[皇宋十朝纲要]]》
 +
 
 +
字: 季允
 +
 
 +
|}
 +
'''李埴''' ,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史学家李焘李焘第七子,李壁的弟弟。
 +
 
 +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三年(1197),除秘书省正字。嘉定四年(1211),除成都府路提刑。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理宗绍定四年(1231),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熙二年(1238),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年卒。御批“难得人才”。著作颇丰,著有《[[ 皇宋十朝纲要]] 》25卷存世。另有《[[ 悦斋集]] 》,已佚。《[[ 宋元学案]] 》卷七一、《[[ 宋史翼]] 》卷二五有传。
 +
 
 +
== 人物生平 ==
 +
李埴,字季允,丹棱人,文简(李焘)第七子也,学者称为悦斋先生。<br>
 +
 
 +
文简以史学传家,七子俱有文名,而雁湖(李壁)与先生最达。受业于楼迂斋(楼昉,字旸叔,号迂斋)、刘静春,遂从张南轩游。时先生求道甚锐,南轩戒以勿急于求成,自是循序而进。<br>
 +
 
 +
绍熙庚戌进士,声华籍甚。以召试为馆职,廷对忠谠,累官至知潼川府,改知常德府,以安静为治。当时蜀患未靖,溃卒内讧,先生缮兵训戒,盗不敢犯,卒以自毙。<br>
 +
 
 +
改知夔州,时与士子讲学,夔人爱之。内召累迁为礼部侍郎。理宗眷倚甚至。将引之参豫,而先生正色立朝,持论侃侃,政府忌之。出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湖北省鄂州市)。<br>
 +
 
 +
金人犯蕲,黄甫退,朝议将总领所招亲效军、强勇军(两淮归正人、淮西安抚司所招之军命为强勇军)、参商军皆隶制司,而制司又别有帐前一军,其汉口舟师则鄂州守所属也。先生以诸军皆因乌合之众,未训未练,而舟师亦惰于讲习,大为振刷,武昌士气始奋。然先生卒与诸司争曲直不相能(彼此亲善和睦),请罢,诏知遂宁府。<br>
 +
 
 +
遂宁,故文简([[李焘]])、文懿([[李壁]])所治,有遗爱,闻先生至,曰:“吾旧郎君也。”其政不肃而成。蜀事日坏,朝臣亦多不愿往者,乃以先生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漫塘刘文清公(刘宰,字文清,号漫塘)贻之书曰:“制使以世家子帅梓里,人望所属,甚不易副,此政府内惧,为诿以分责,尚谨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读,又为“之、焉”之合声)哉。”然先生以安静镇之,蜀中稍治。已而以礼部尚书召还。<br>
 +
 
 +
淳祐元年(1241),奏请以周、程、张子从祀。又言:“王安石虽罢享,而因循未黜,乞亟进三人者以易之。”诏可。(梓材案:先生以嘉熙二年卒,淳祐在嘉熙之后,当是端平元年,故其次年诏议胡、孙、邵、欧、周、马、苏、张、二程十人从祀孔子庙廷。)<br>
 +
 
 +
累迁资政殿学士,知眉州。卒,谥文肃。图1是位于丹棱县杨场镇境内九龙山丞相湾的李埴墓。<br>
 +
 
 +
先生父子兄弟以文章着,眉人比之三苏。后溪刘文公为老泉请赐谥,雁湖助之,故得一字之典曰“文”。或谐先生曰:“吾子即他日之卯君也。”然先生立朝,始终一节,不肯诡随(欺诈虚伪,妄随他人),所以终不登二府者,有得于伊洛之正传,而其所至,皆有吏声,要属有用之才,固不徒以文章,亦非迂谈道学者比也。所着有《[[李文肃集]]》。盖元祐有洛、蜀之争,二百年中,其学终莫能合,及后溪(后溪先生刘阁学)与先生兄弟出,鹤山(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继之,遂合其统焉。<br>
 +
 
 +
时蜀有[[张福]]之乱,逐制使,戕总领,剽杀纵横,吏或死或逃,无敢抗者,已残削且及潼(梓潼)。先生疾驰至任,提刑曹叔远方谋死守,见先生至,大喜。亟集义壮,治诸县隍堞,设木阻隔,凡可以坏贼之具,无不集,上下激厉,贼觇知有备,取他道去。先生之兄文懿守遂,亦盛为御贼之计。用是以困贼使自毙,而成都亦以此得安。城西牛头山极险,先生谓叔远曰:“昔者相里贵据此山以攻城,几为所破,今可委此山于城外邪﹖”乃跨山包之,通西溪之渠(西溪位于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以达武江,而天险为城中所有,遂恃之无恐。(从蒋氏所藏■底录入。)<br>
 +
 
 +
==诗词作品==
 +
'''白马湖'''
 +
白马湖光绿染衣,兰舟溶洋彩鸳飞。
 +
闲愁不到秋风后,听唱蛮歌月下归。
 +
 +
日射红鸾扇,风清白野樽。<br>
 +
 
 +
* 离巫山晚泊棹石滩下
 +
黄昏风雨阻江滨,翠绾群峰莫色匀。
 +
一夜子规啼到晓,孤舟愁杀未归人。
 +
上巳从史巫山超过{左衤右弗}饮江皋
 +
风沙一夜卷冥冥,晓色曈曚上翠屏。
 +
薄宦驱人成老大,佳时得酒慰飘零。
 +
红馀晚树迷幽谷,绿涨晴波失远汀。
 +
却是崇山兼峻岭,看来浑不减兰亭。<br>
 +
 
 +
'''四恩岩'''
 +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br>
 +
 
 +
'''竹斋题事'''
 +
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
 +
斋闲竹净好,日媚幽人心。
 +
南方夏厌暑,独此留残阴。
 +
戛雨挫促梦,穿风搜凉襟。
 +
长茵展丽藓,乱歌奏欢禽。
 +
侍奴裹村服,语客抛尘簪。
 +
志高成利犇,思爽生诗淫。
 +
值圣喜盈卷,感古悲人琴。
 +
山迎稳履远,月勤澄杯深。
 +
荣名虽未染,幸亦非烟沉。
 +
<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7084.html 「李埴」诗词全集(6)首)],诗词名名网</ref>
 +
==史籍记载==
 +
* 《[[宋元学案]]》·卷七十一·岳麓诸儒学案
 +
 
 +
== 参考来源 ==
 +
{{reflist}}
 +
 
 +
[[Category: 宋朝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於 2021年9月4日 (六) 10:37 的修訂

李埴

中文名: 李埴

籍 貫: 眉州丹稜(今四川眉山市丹稜縣)

出生日期: 1161年

逝世日期: 1238年

代表作品: 《皇宋十朝綱要

字: 季允

李埴,約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號悅齋,眉州丹稜(今四川眉山市丹稜縣)人。史學家李燾李燾第七子,李壁的弟弟。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寧宗慶元三年(1197),除秘書省正字。嘉定四年(1211),除成都府路提刑。六年,為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除秘書少監、起居舍人。理宗紹定四年(1231),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熙二年(1238),以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同年卒。御批「難得人才」。著作頗豐,著有《皇宋十朝綱要》25卷存世。另有《悅齋集》,已佚。《宋元學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傳。

人物生平

李埴,字季允,丹稜人,文簡(李燾)第七子也,學者稱為悅齋先生。

文簡以史學傳家,七子俱有文名,而雁湖(李壁)與先生最達。受業於樓迂齋(樓昉,字暘叔,號迂齋)、劉靜春,遂從張南軒游。時先生求道甚銳,南軒戒以勿急於求成,自是循序而進。

紹熙庚戌進士,聲華籍甚。以召試為館職,廷對忠讜,累官至知潼川府,改知常德府,以安靜為治。當時蜀患未靖,潰卒內訌,先生繕兵訓戒,盜不敢犯,卒以自斃。

改知夔州,時與士子講學,夔人愛之。內召累遷為禮部侍郎。理宗眷倚甚至。將引之參豫,而先生正色立朝,持論侃侃,政府忌之。出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湖北省鄂州市)。

金人犯蘄,黃甫退,朝議將總領所招親效軍、強勇軍(兩淮歸正人、淮西安撫司所招之軍命為強勇軍)、參商軍皆隸制司,而制司又別有帳前一軍,其漢口舟師則鄂州守所屬也。先生以諸軍皆因烏合之眾,未訓未練,而舟師亦惰於講習,大為振刷,武昌士氣始奮。然先生卒與諸司爭曲直不相能(彼此親善和睦),請罷,詔知遂寧府。

遂寧,故文簡(李燾)、文懿(李壁)所治,有遺愛,聞先生至,曰:「吾舊郎君也。」其政不肅而成。蜀事日壞,朝臣亦多不願往者,乃以先生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漫塘劉文清公(劉宰,字文清,號漫塘)貽之書曰:「制使以世家子帥梓里,人望所屬,甚不易副,此政府內懼,為諉以分責,尚謹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讀,又為「之、焉」之合聲)哉。」然先生以安靜鎮之,蜀中稍治。已而以禮部尚書召還。

淳祐元年(1241),奏請以周、程、張子從祀。又言:「王安石雖罷享,而因循未黜,乞亟進三人者以易之。」詔可。(梓材案:先生以嘉熙二年卒,淳祐在嘉熙之後,當是端平元年,故其次年詔議胡、孫、邵、歐、周、馬、蘇、張、二程十人從祀孔子廟廷。)

累遷資政殿學士,知眉州。卒,諡文肅。圖1是位于丹棱縣楊場鎮境內九龍山丞相灣的李埴墓。

先生父子兄弟以文章着,眉人比之三蘇。後溪劉文公為老泉請賜諡,雁湖助之,故得一字之典曰「文」。或諧先生曰:「吾子即他日之卯君也。」然先生立朝,始終一節,不肯詭隨(欺詐虛偽,妄隨他人),所以終不登二府者,有得於伊洛之正傳,而其所至,皆有吏聲,要屬有用之才,固不徒以文章,亦非迂談道學者比也。所着有《李文肅集》。蓋元祐有洛、蜀之爭,二百年中,其學終莫能合,及後溪(後溪先生劉閣學)與先生兄弟出,鶴山(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繼之,遂合其統焉。

時蜀有張福之亂,逐制使,戕總領,剽殺縱橫,吏或死或逃,無敢抗者,已殘削且及潼(梓潼)。先生疾馳至任,提刑曹叔遠方謀死守,見先生至,大喜。亟集義壯,治諸縣隍堞,設木阻隔,凡可以壞賊之具,無不集,上下激厲,賊覘知有備,取他道去。先生之兄文懿守遂,亦盛為御賊之計。用是以困賊使自斃,而成都亦以此得安。城西牛頭山極險,先生謂叔遠曰:「昔者相里貴據此山以攻城,幾為所破,今可委此山於城外邪﹖」乃跨山包之,通西溪之渠(西溪位於梓潼縣城西北約五里),以達武江,而天險為城中所有,遂恃之無恐。(從蔣氏所藏■底錄入。)
 

詩詞作品

白馬湖 白馬湖光綠染衣,蘭舟溶洋彩鴛飛。 閒愁不到秋風後,聽唱蠻歌月下歸。 句 日射紅鸞扇,風清白野樽。

  • 離巫山晚泊棹石灘下

黃昏風雨阻江濱,翠綰群峰莫色勻。 一夜子規啼到曉,孤舟愁殺未歸人。 上巳從史巫山超過{左衤右弗}飲江皋 風沙一夜卷冥冥,曉色曈曚上翠屏。 薄宦驅人成老大,佳時得酒慰飄零。 紅餘晚樹迷幽谷,綠漲晴波失遠汀。 卻是崇山兼峻岭,看來渾不減蘭亭。

四恩岩 疲筇捫石上,大野俯欄窺。 洞穴通諸頂,泉流接兩地。

竹齋題事 低齋結空野,小竹移孤林。 齋閒竹淨好,日媚幽人心。 南方夏厭暑,獨此留殘陰。 戛雨挫促夢,穿風搜涼襟。 長茵展麗蘚,亂歌奏歡禽。 侍奴裹村服,語客拋塵簪。 志高成利犇,思爽生詩淫。 值聖喜盈卷,感古悲人琴。 山迎穩履遠,月勤澄杯深。 榮名雖未染,幸亦非煙沉。 [1]

史籍記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