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光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光伟
出生 1963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号"犊牛堂"主人
职业 成都籍艺术家
知名作品 《雄鹰图》
《荷塘月色》
《飘雪》

李光伟

1963年生于成都郫县,号“犊牛堂”主人。

1993年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拜著名画家谭昌镕、邱笑秋先生为师,研习中国山水、花鸟画 。

2003年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三建,做画《龙凤呈祥》,并为锡山三建题词。

作品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出版有李光伟个人画集等 。

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名家李光伟》画册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艺术简介

1963年生于成都郫县,号“犊牛堂”主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作品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出版有李光伟个人画集等。

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名家李光伟》画册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1993年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拜著名画家谭昌镕、邱笑秋先生为师,研习中国山水、花鸟画。

1998年随刘汉先生研习中国画线条。

1999年入上海当代美术研究院深造后并留校任教2年,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画师)。

1999年作品《雄鹰图》参加当代著名画家“99水墨神韵”提名展。

1991—1999年先后在北京、沈阳、重庆、深圳、广州、台北等地举办个人花鸟、山水画展,并获得较大成功。

2000年《荷塘月色》参加“上海春季沙龙中国名家艺术邀请大展”并获优秀奖。

2003年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三建,做画《龙凤呈祥》,并为锡山三建题词。

2006年7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之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梅花图》;

8月应中共中央办公厅邀请为中南海创作《飘雪》。

2007年7月应中央军委办公厅邀请,为八一大楼创作《群英会》。

艺术评价

李光伟的笔墨情怀——(沈杰/文)

他是一位渴望用水墨花鸟画来表达内心世界的青年画家,当代水墨花鸟画变革的通例,是将某种已经定型的技法加以改造,取合变化和夸张,但这种改造的方法仍然是和传统靠得太近,如何从传统资源中找到自我,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自我笔墨精神世界,这是一个艰难课题。

他出生在天府之国的蓉城——成都,却在乡村度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那里的山水、草木、渡口、池塘,都曾留下他的足迹,而他如此地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从《荷塘月色》到《独立寒秋》这一系列作品来分析,他对传统笔墨的把握,和特有质感的线条已趋向成熟。他所表现的枯荷和孤独的鸟,正是作者对生活高度概括和提炼,是画家对生命的呐喊!他正在探索一条新的花鸟创作思路。

他在花鸟画的创作中特别强调的是笔墨语言的抒情性,他作画求“似与不似之间”,借助音乐的节奏来表达事物瞬间变化,以半抽象的意味传递着花与鸟之间的情感。因而,他的花鸟画是以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人读后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的韵律感!光伟君在花鸟画的用笔上追求线的生、拙、古、涩、重,追求墨色之间的变化和韵律,追求意象之间的表达和轻重之间虚实关系,体现一种厚重苍茫的力度美和狂放的自由精神境界。他尤其擅长以焦墨破淡之法,达到了滋润空灵的特有效果。

另一方面从他近 日所提供的新作来看,画面中的颜色应当再考究一点,让人有赏心悦目感,这就是当代花鸟画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墨与色之间的清逸过渡问题。而个人形式语言还应当再往高度上去锤练,不要只迷恋笔墨的表面形式,而失去画面的深度。

总之他的花鸟画已经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相信,只要他经过锲而不合的努力,凭他的才气,定能在中国画坛中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元气淋漓 简约凝重——读李光伟的大写意花鸟(徐恩存/文)

在中国绘画中,写意是一种独特的样式,它以直抒性情为特点,不拘形似,一任情绪流淌,笔墨自由,无拘无束,是一种与生命相关联的抒写形式;而大写意绘画,则是生命意识的直接表达,直接与生命本色相通,其笔墨的书写出自生命冲动与激情,进行丰富的变化。因此,它以汪洋肆意,率性而为为基本形态示人,让人从中领略到一种狂放无羁般的情感奔涌,以及生命本色与天性情愫的真挚表达。

应该说,大写意是一种极具难度的绘画,不仅笔墨修养要求极高、综合素质亦要求极高、文化底蕴要求也极高,重要的是,要求画家善于以笔为语言去直抒心境,笔墨之间饱含生命冲动,它是生命感受的外化,并力求接近生命的原初。

李光伟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画家。

他花鸟画,体现的是真正的大写意精神,而大写意精神也是他在艺术上,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显然,光伟不是因袭古人、对之亦步亦趋的画家,他对艺术有独到见解和认知。首先,他对周围世界采取的并非冷漠观望的态度,而是自觉置身其中,捕捉感受、寻找灵感、发现形式,用以归纳、提炼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善于在现实社会发现并感悟某种素材,以素材的内在结构与形态创作源于造化的鲜活气息和生动感觉;其次,在艺术表现中他不为技法、程式所碍,而于率性中建立恰切的语言和美感,使之更符合自我性情;最后,画家尤重“以技入境”的原则,技法不是目的和根本,在画家看来,是通过艺术真谛的桥梁,一切都为着“造

鉴于此,李光伟的大写意花鸟,重气韵、重元气、重简率,同时也重凝重感,这使得他的花鸟画获得了内在的充实和饱满。细察画家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删繁就简、笔断意连中,用笔苍厚,用墨沉稳,意象氤氲,画面上一派酣畅与磊落;而笔墨间的元气流露,无疑,根源于画家生命本色的气韵流贯和内在素质陶冶,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生命、艺术、技法的整合,使之在艺术本质方面获得了表现的自由,对李光伟而言,这种自由的书写体现为一种质朴于本色的淋漓发挥。

光伟的大写意,看似即兴挥洒,实际上是成竹在胸,用笔老辣苍茫,尤重大巧若拙、宁方勿圆、宁涩勿滑,一笔下去如枯藤老树,干涩曲折,无尽意蕴尽含在皴擦、横扫于托笔之中,可以肯定,画家如此画法得益于书法的用笔,点、划、转、折等均体现出书法的力度、节奏与韵律,其中的“干裂秋风”与“润含春雨”等用笔方法相得益彰互动共生,创造出气厚则苍、神和乃润的笔墨内蕴于形态,使画面在干湿、浓淡、疏密之间呈现出生动气韵,致使以笔立骨,结构奇中有稳,无序而有序,且朴拙而有意味。

几条朴拙而干枯的线条,在顿挫中呈竖向垂直,或呈横向水平,乃至斜线的切割,使长、宽的二维空间中,被分割为多个空间,在同一时间中得到并置的展示,正是这处传统的“平面空间”表现体系,为笔墨表现带来了极大自由,为超越物象之“形”的整和带来了空间自由,笔墨得以尽情发挥和进行多样化、丰富性的演绎。 作为大写意画家,李光伟除却在研究、继承传统绘画精神中,力求领会与理解其精髓外,还在为我所用,我取所需中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艺术思考与艺术实践中,光伟又把现代人的激情与现代人的艺术理念同时表现在作品中,使笔墨在一任挥洒中,简率而凝重,且在总体意象上表现为近于抽象的意象韵致。如《秋雨双鹭》《枯荷图》《水墨情怀》《空谷幽兰》《荷趣图》《听雨》《鸣秋图》《无题》等作品,都基于一种抽象式的意象理念,极尽笔、笔型、笔性的变化和墨色、墨层、墨韵的营造,达到一种苍茫浑然和润泽灵动的视觉效果,具体而言,李光伟的花鸟画是以致广大于尽精微为特点的,在审美取向上偏于拙、重、生一路,追求苍茫感与意韵的深沉表现,特别是他善用焦墨破淡之法,使他的花鸟画创作别开生面,令人回味不已。 与“当下”绘画的唯美风相比,愈加见出李光伟艺术追求的可贵,在不事雕琢的用笔之中,沉浸着他内心世界的深邃与高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以及美学的思考成熟,应该说,这是一种艺术的自觉和生命的自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有如此波澜壮阔的水墨景象,独抒了个性精神风采。

李光伟是在承前启后中走向成熟的当代花鸟画家,他依然遵循着“物我两忘”的生命态度和艺术态度 ,在走进自然之中,走进文化之中,走进心灵之中,奠定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和风格面貌,使他的艺术因而叽动着人们的心扉,让人在欣赏之余,获得一种新的审美启示。

“画到生时是熟时”,“无法之法是为至法”,“不似之似”等中国画原则,使李光伟的作品以一种感性生动的形式,抒写着自然生命的活力与形式,抒写着自然生命的活力与形式,并在一种崎岖、生涩、拙厚中形成老到、苍茫与凝重的境界与气息,它们沟通着千年历史和未来,因而,在生机蓬勃的整体感觉中,感悟着生生不息的造化之迷……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