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世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書家本色 文人情懷 ——李世俊先生書法及藝術人生之旅

中國書法報 2014-12-12 17:05


李世俊,男,滿族,1958年8月生於天津,遼寧海城人[1]。編審、教授,中國書法專業研究生導師。李世俊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媒體聯誼會常務副會長[2]。現為中國書法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國書法出版社社長;李世俊《中國書法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3]

書家本色

——李世俊先生書法及藝術人生之旅 文/王登科

4月28日,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在京揭牌,正式宣告成立。連日裡,各大新聞媒體都連續報道了這一重要的消息。而作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李世俊先生自然也就成為了人們聚

焦的熱點人物,並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前,業內僅知道李世俊先生是一位久負盛名的書法家,其身份為遼寧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遼寧省版權局副局長。遼寧省政協常委,文化文史

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要職。書法家、政治協商、新聞出版、董事長、總經理,這一組關鍵詞,大體上勾勒出了這位藝術家、學者的人生閱歷。在

此,我們也不妨沿着此線索,去感知一下他的生活、創作及其心路歷程。

書家本色

李世俊先生少年學書,從唐人楷則起步。開始便以傳統的經典作為自己師法的根本。及長,便向遼海耆宿、書法大家沈延毅、楊仁愷先生請益。沈老對於北碑的見的和創作實踐,深深地影

響和啟發了青年李世俊。尤其是沈老豐富的用筆方法和卓爾不群的風格取向,都在他心靈深處打下了堅實的烙印。從那時起,舉凡北碑中的經典,如《龍門二十品》、《張猛龍》、《鄭文

公》、《張玄墓誌》等無不臨習。甚至對那些書法史上名不見經傳,但卻風格獨特的作品也進行深入的研究。在80年代中期舉辦的《首屆國際臨書大展》中,世俊先生的北魏《嵩高靈廟

碑》,以其凝重典雅並饒有新意的創造性臨寫,獲得了當年的「優秀獎」。此碑楷法中間雜隸式,與遠處雲之南的「二爨」相類,在北朝的碑版中,就風格而言它卻算是個「異類」。但其

格調高古,奇而不怪,作為一個尚未「而立」的青年書家能於此處專注留心,則足以見其審美的品質與格調之一斑。

應該說,對於北碑的傾情於研習,為世俊先生的書法之路開啟了一個重要的里程。同時,也決定了他藝術創造的審美基調。大朴不雕的從容與淡然,率性揮灑的激昂與磊落,拙中見奇巧,

厚里得天趣。這種歷來被人詬病的所謂「氈裘」之氣,在世俊先生的筆下竟是那樣一片燦然的境界。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書法尚處於啟蒙的當代書壇,他的取法和祈尚就顯得更加的難能可

貴。可以毫不誇飾的說,在遼海地區乃至於全國書壇,能得碑體三昧者,李世俊先生可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眾說周知,碑學自清際中興以來,一度成為「顯學」並與傳承有緒的「帖學」傳統分庭抗禮。鄧石如、何紹基、張裕釗、趙之謙乃至稍後的于右任先生皆得其沾溉而成為一代宗師。究其原

因可見,帖學重因循其傳承側重於法,碑學主創造其發揚主旨在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一語雖是比況丹青,但於翰墨一途同樣貼切。應當說,由技法的薪傳到心靈的寫照正是碑學對

於中國書法的滋補之功。更是中國文化中「由技達乎道」這一偉大理想的明確闡揚。

因此說,李世俊先生的書法信念和審美理想正是沿着這一敞亮的新途而展開的。

在此基礎上,世俊先生開始上溯秦漢、魏晉,下啟宋元。其行書深入二王、懷素堂奧,尤以懷素《小草千字文》用功最久。其作品化纖穠為勁健,取纏繞作簡明,其以小草創作的大量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等大型展事,並與幾位當年書壇同輩共同引領了「遼寧小草書風」的興起與流行,並成為了當代書法史上一段傳奇和佳話。

近年,世俊先生的情趣,又轉回到清末民初的碑學傳統。在他看來這叫「重溫經典」。尤其是對于右任先生的研習更是他一個重要的選擇。棄刀師筆、帶燥方潤、草情篆意、縱橫捭闔,這些都是他從中得到的深刻啟示。

縱觀世俊先生的藝術歷程,大體分作醞釀期、求索期、與成熟期三個階段。分別以漢隸唐楷、北碑定格局,二王、懷素、宋人等添氣象,于右任個性抒發化氣質。這三個階段的變化與轉捩,其實也正是他人格心智的成長經歷。

總之,李世俊先生的書法立足於碑學傳統,氣象恢宏,並以一如既往的審美祈尚抗拒世俗。不討巧、不造作、不炫技。然正如前人所謂的「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他的書法正如他的為人之道,圓融無礙、率性開張,真正體現了書法藝術傳統中「正大」與「光明」的人生情調與格局。無疑,他的思考與追求,連同他的創造在繁花照眼的當代書壇更具有了一種別樣的光彩與風華。

文人情懷

作為當代久負盛名、影響深遠的一位書法家,李世俊先生在人生的每個時段里,始終葆有着濃郁的文人情懷。他一直將于右任先生的一個聯句置之座右以自省:筆墨精良,人生樂事。氣質變化,學問深時。

他嚮往古人「晴窗消日」中的雅人深致,那種讀書和寫字所交織出的人生情調是他的一個夢想。所以他總會在忙碌的餘暇中到畫室去安寧片刻,在閱讀與臨池中讓心小憩一下。

提及他的讀書生涯,還得追溯到八十年代。當時的他不僅身為鐵嶺市團市委副書記,而且作為一位書法家已經聲名鵲起了。但他仍感到文化的匱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毅然選擇了赴浙江

美院(現中國美院)深造學習,開始了一段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之旅。在那裡他得以邂逅沙孟海、劉江、章祖安、朱關田、陳振濂諸位先生。請益之餘,他不僅增長了見聞、豐富了知識,

同時杭州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優雅的自然環境更陶冶了他的氣質,並使得他對書法藝術傳統的理解以及審美視野的開拓都有了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他至今仍清晰的記得朱關田先生曾

講過:「書法是一種載體藝術,一是載於政治,一是載於學問。」這樣的一句話,讓他受益終生。在他的體會中,書法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的層面上,它更應當承載一種人生中的「道

義」,表達出一種深刻的人生情懷和精神力量。歷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大書家皆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他們的書寫所映現出的正是內心深處的「浩然之氣」。而那些僅以書名稱世

的書家到頭來仍是個「書匠」,其「技藝」僅止於「雕蟲」。正是在這樣信念的指引中,世俊先生最終堅定地樹立起了自己在藝術上的世界觀,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政治觀。從那時起,

他從青年團到政協、到僑辦乃至於後來成長為一位優秀的黨外幹部和民主人士,這都與他這段不平凡的經歷攸息相關。三十年來,從政之餘,不廢臨池、勤于思考,他把自己的興趣和藝術

創作與本職工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將藝術的直覺和宏觀把握事物的能力運用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去,充分發揮了一位黨外幹部在統一戰線、參政議政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也體現了「文以

載道」這樣一個優良的傳統和文化價值觀。

三.轉身,不需要「華麗」

李世俊在中國書法出版傳媒集團揭牌儀式上講話

2013年,李世俊先生調任中國文聯,負責籌建「中國書法出版傳媒」。這對於他又是個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挑戰。機會是,作為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深諳書法,且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同時

他又有着多年新聞出版的任上經驗,由他擔綱「中國書法出版傳媒」的重任應該是輕車熟路。挑戰是,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沒有現成的參照,還須「摸着石頭過河」。而且將中國書法

出版社、《中國書法報》社、《中國書法》雜誌社等新創重組又需要各種社會資源的協調與配合,而且他所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盈利模式,還有中國書法的文化傳播和推介職責。所

以,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這的確是一次轉身,但我不需要『華麗』,只要能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些事情,圓一個夢想就好。」這話,很樸實,也很由衷。

送文化下基層中國書法出版傳媒走進秦皇島為龍騰集團贈書

三十年間,「中國書法出版傳媒」算是圓了中國書法人的一個夢想。同樣,這一次的轉身,也圓了李世俊先生四十年來對於書法藝術深情顧盼的一個夢……

視頻

李世俊:書法不僅是藝術,還需要傳承文化2019年12月9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1],百度文庫 - wenku.baidu.com/v...- 2011-11-16
  2. 李世俊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媒體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279...- 2020-9-11
  3. 李世俊《中國書法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國書法》雜誌社社長,搜狐 - www.sohu.com/a...-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