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机械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机械论

机械论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

外文名 Modern metaphysical materialism

别 称 机械唯物主义 [2]

基 础 自然科学成就

机械论1.jpg

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

本 原 原子

基本简介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

机械论02.jpg

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

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可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

机械论3.jpg

基本分类

狭义的形而上学

与辩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

广义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之《系辞》

费尔巴哈

机械论4.jpg

哲学上的机械论是什么意思

机械论,Mechanism,一种在近代科学发展中有着高度影响的自然哲学。在它最早和最简单的阶段,这个理论使自然完全类似于一台机器——甚至基本上就是一部像齿轮或 滑轮一样的装置。尽管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鼓励了人们把世界当作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来看待,但却证明不适于用以说明活着的 有机物及其关系。

机械论的一个较为复杂和持久的形式是,它把整个自然都解释成一个在运动中的、完全受制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的 客观存在的体系。很多 哲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这种推理是过分“简化”了,尽管那些被省去的部分经常也难以说得清楚。

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又叫 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因通常以“机械”比喻固执死板的公式,故称。表现为否认事物的特点和发展,把不同时间、地点和性质的事物混为一谈,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

机械论5.jpg

毛泽东谈到战争时说:“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第166页)机械论又表现为片面地把事物的某一侧面夸大为全体,例如只看到武器、不看到人力的唯武器论,也是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引论中批判“机械论”时说:“把自然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

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 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 哲学中以后,就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

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们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