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朴子配天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朴子配天宫照片来自

朴子配天宫妈祖的由来,传与今布袋镇贵舍里半月庄先民林马笃信妈祖有关。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间,先民林马常往来大陆、福州、兴化、莆田一带贩卖﹙福圆肉﹚,同时经常转赴湄洲天后宫膜拜圣母姑婆(妈祖姓林为林姓宗族原亲故称祖姑婆)。林马有一年依例前往拜夜宿庙中当夜妈祖托梦谕示他:“姑婆体谅你一心虔诚,为了避免你年迈体衰时再受渡海奔波之苦,特赐你请奉金身一尊返回台湾奉祀”。妈祖并指示他众金身中鼻头有一颗痣者欲随其东去。林马梦中惊醒欣喜若狂便至殿中寻找,黎明前见众金身中,有一尊金身鼻头恰巧一只苍蝇停在上,即携之日夜兼程奔返故里。途至牛稠溪南畔,日色已暮,即暂宿朴仔树下过夜。此后附近居民闻香气氤氲,纷往膜拜。滞留数日后,林马欲启程返乡时,顿觉妈祖金身有如千斤重,无法移动,众人皆感讶异,于是掷一筊请求妈祖示意,妈祖乃指点欲“永镇守此地”,以显化济世。林马心中虽不免有失落感,但亦不敢有悖神旨,众人即鸠工建庙在朴仔树下,谓之“朴树宫”,以供崇祀。

动工之际,妈祖再敕谕善信,庙宇的中心点朴仔树(即为当初朴仔妈坐于此树下休息),已有千年以上树龄,经受日月之精灵、风雨之滋润,亦得圣母之显化,贯通其灵气,可将此棵朴仔树雕刻成金身,供信徒膜拜。于是,信徒乃将巨大朴仔树上半段剪断,留得下半段,经削去枝干和树皮,雕刻成今之“镇殿妈”,目前树根仍盘结于地下,成为妈祖庙的一大奇观,配天宫的镇颠妈更被誉为请不动的妈祖。

未久,各地善信聚居妈祖庙附近,遂成一小街坊,清乾隆年间即称“朴仔脚街”,即今之开元路。如今,街容已改,惟弯弯曲曲之开元路,有似一条大神龙横亘朴子东西向间,成为朴子之闹区,是早年朴仔脚最热闹之惟一街道。

妈祖庙奠基在朴仔树下,台语“下”即“脚”也,因此,朴子早期地名为“朴仔脚”,因“朴”与“朴”音谐,日本据台后,鉴于“朴仔脚”地名俗气,故于大正九(民国九)年,改名“朴子”。因此,朴子市现今的繁荣是由配天宫开始。[1]


基本资料

配天宫正殿神尊照片来自
 地址: 嘉義縣朴子市開元里開元路118號
 電話: 05-3792350
 主祀神明: 天上聖母
 陪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土地公
 五文昌帝君
 創立起始年: 1682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祭祀活動:
 農曆1/15燈花媽祖出巡
 農曆3/22-23媽祖出巡
 農曆3/23媽祖聖誕


配天沿革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缘起,而后相继相承也。本宫得以成为台湾最具规模之名胜古迹之一,实其庙史辉煌及圣母慈德汪洋所以致耳。兹略志沿革如次:

溯自前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间,有布袋镇半月庄民林马,从湄洲恭奉圣母金身,即俗称“开基妈”,途过朴子溪南岸朴树下茶亭暂憩,拟再启程时,顿觉金身重若泰山,无法移动,众感奇异,遂即以杯筊卜于神,乃蒙圣示,意驻斯地,永佑黎庶安宁,爰建茅殿供奉,并以“朴树宫”为宫号,嗣祥云时现,瑞气常呈,民众信仰弥坚,逐渐聚居形成市街,乃曰:朴仔脚街,即今之朴子也。

康熙五十四年间全面改建中殿及拜殿。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庙貌,威仪壮丽,气象粲然,乾隆末年,奉谕旨敕赐“配天宫”,永志荣耀。从此,本宫改称“配天宫”。

嘉庆二十年,王得禄公暨其如夫人林氏为叩酬圣母恩覃,捐献钜金扩建神宫。同治四年再予重修。民国九年元月,本宫推派善士黄炳焜等十四人,远涉台湾海峡赴湄洲进香。三十六年,再由各界捐款兴建钟鼓两楼及扩筑后殿。 本宫开基迄还,物换星移,已历数百春秋,香火鼎盛,地方祥和,“不随尘劫沧桑之变”,实圣母慈晖普荫也。

台湾光复后,民国41年,更行重修并增建锺鼓楼;民国六十五年夏,兴建四层第一香客大楼;民国六十六年冬亦兴建三阶第二香客大楼,越岁并辟建停车场;民国72年冬,更将东西两厢改建二楼建筑物,颇为堂皇。

民国102年,遭逢祝融之灾,造成山川、正殿与左右过水廊受灾,县府与庙方争取文化部修复,委托各领域专家共同修复石作、泥塑神像、油漆彩绘、门神彩绘、交趾陶及剪黏泥塑等7大项类别,于2年后修复完成,始成今日样貌。[2]


妈祖生平

妈祖姓林名默,又称默娘,是北宋清源军(后改为泉州)莆田县(古称兴化)湄洲屿人,生于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林默娘出生至弥月间,因为“不闻啼声”之故,所以,他的父母替她取名“默”。

据林氏族谱和其他史料记载,妈祖系唐邵州刺史林蕴的七世孙。曾祖保吉,仕后周,任统军兵马使,因当时天下纷乱多事,乃弃官隐于湄洲湾贤良港。祖父孚,官福建总管。父亲名惟悫,曾官都巡,即负责沿海治安巡逻官员,母亲王氏,生六女一男,妈祖乃其最小女儿。

林默出生前夕,邻里乡亲看到流星化为一道红光,白西北天空射来,耀目灿烂,把岛屿上岩石都照的发红。所以,她的父母认为这个女婴一定不是常人,虽然已生过五女一男,在企盼再生一个儿子的心情下,难免大失所望,但仍极疼惜她。林默自幼即较其姊妹聪明伶俐,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都能过目成诵,并且学会游泳,还会预测天候变化,能指点出海渔船,并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险者,被尊为“龙女”、“神姑”。长大后,决心终身不嫁,矢志行善济人,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这就是她赢得民间敬重和爱戴的原因。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八日,传说默娘预先告知亲友说,她“心好清静,尘寰所不乐居;明辰乃重阳日,适有登高之愿。”初九那-天,她不愿惊扰别人,一大早便打扮整齐,从家中坐船到湄洲岛,走到岛北山上巨石下-处清静地方。不久。她就在那里驾云“升天”,时年二十九,这是妈祖成道纪念日的由来。此升天地被信徒称为“升天古迹”,设有香案,盖了护顶,供人凭吊。这一天,湄洲岛上民众传说,他们看见湄峰上有朵云彩冉冉升起,仿佛又听见空中传来阵阵悦耳的乐音。民众因崇仰她,就在她升天处立庙祭祀,此即闻名中外的湄洲祖庙。人们因林默生前拯溺救难的事迹,所以尊她为“灵女”,通称妈祖或娘妈。    林默流传民间的慈悲救难,和“升天”后显灵护国佑民的神话故事,多达五十馀种,较为生动而引人入胜者有“机上救亲”、“得伏晏公”、“钱塘助堤”、“窥井得符”、“祷雨济民”、“降伏三神”、“圣泉救疫”、“助战破蛮”、“托梦除奸”、“涌泉给师”等。这些传说,使妈祖成为信徒心中信仰的精神象征,也为人们用塑砌了对美好的崇仰和向往。当然,要详尽的考证林默娘的生平事迹是有困难的,因为她的生平事迹最初仅在民间流传,而这种民间的传说,常因时代和地域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说法。妈祖不仅在民间有显灵的事迹,就是在官家也有不少的神迹显现,并受到朝廷的封赐。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一一二三年),给事中路允迪奏敕赐“顺济”庙额后,妈祖开始受到朝廷的重视,直到清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止,妈祖受到皇帝的褒封表颂共有二十六次之多,从“夫人”、“妃”、“天妃”、“天后”的封号,以至于赐封“天上圣母”。    妈祖的故乡 ─ 湄洲岛,是福建甫田市海岸“忠门半岛”外一个离岛,面积仅十六平方公里,岛形像一道秀眉,它西侧的海湾就叫湄洲湾。妈祖的故居在忠门半岛的西侧,但升天的地方却在湄洲岛上,莆田人在岛上为妈祖建庙奉祀,这座庙被信徒尊称为“祖庙”,即“天下所有妈祖庙的始祖”之意,也是华人世界的第一座妈祖庙,湄洲岛原是贫瘠的小岛,因拜妈祖之赐,才有今日的繁荣,现已辟为对外旅游的观光所在,也是妈祖善男信女所向往的“圣地”。[3]


配天宫主要特色

因配天宫具文化资产保存价值、建筑史上之意义,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及当代地方营造技术流派特色,因此指定为古迹。

配天宫的建筑配置大致呈“囬”字型,整体庙宇呈现正方型,中轴线上的空间最为尊贵,依次是华丽的三川殿、高大的正殿和后殿。最左右侧是厢房,作为办公等空间。正殿的两边设置钟楼、鼓楼,以突显华丽的屋顶线条。

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整修时,相传请到当时漳州名师陈应彬(西元1864-1944年)与郭塔(生卒年不详)所主持,是嘉义唯一采对场作的庙宇。庙中巧思还有像是庙沿憨番扛庙角的交趾陶;和东洋风影响下著白西装人物的交趾陶等等。庙内的千里眼顺风耳,为交趾陶名师叶王(西元1826-1887年)于清同治4年(西元1865年)的作品,堪称是镇庙之宝;另外,配天宫前殿的三幅门神,是日治时代民俗彩绘大师蔡草如(西元1919-2007年)作品,弥足珍贵,后修整时异地保存之。

至民国97年(西元2008年)大整修时,诸多文物已经损毁、风化,此次修复均依古迹保护法保留原样,邀请彩绘名师陈寿彝(西元1934-2012年)、交趾陶国宝级艺师林再兴(西元1929-2010年)、剪黏大师许哲彦(西元1947年-)等艺师操刀,使配天宫建筑在雕琢彩塑上,增添更多艺术珍宝。

民国102年(西元2013年)遭逢祝融之灾后,造成山川殿、正殿及左右过水廊严重毁损,在请托各方大师修复下,经过2年多努力修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交趾陶出自已故艺师林再兴(西元1929-2010年)之手,此次特别聘请其子林金仓(西元?年-),复原其父生前的作品。 庙中有诸多珍贵的文物,例如像是以巨大朴仔树雕刻而成“镇殿妈”,目前树根仍盘结于地下,被誉为请不动的妈祖;存有湄洲妈祖庙日治大正9年(西元1920年)前往进香相赠,相传为康熙皇帝御用金杯筊;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蒜头糖场员工集资所献敬赠之青铜香炉与一对大烛台,皆为值得一见的文物。最后每年可于农历正月到妈祖诞辰期间于此观赏“御赐灯花”,相传清嘉庆皇帝为感念养育水师提督王得禄的兄嫂,因此邀请其到北京皇宫内观赏元宵灯花,后期因其老迈不克前往,于是御赐可于自宅中布置,兄嫂以与大家同乐之心,将御赐灯花委托移至配天宫举办至今,传为佳话。[4]

*配天宮「三通五瓜」,「通樑」彩繪木作棟架
*三川殿之三川脊屋頂與修復剪黏
*以巨大樸仔樹雕刻而成的「鎮殿媽」,目前樹根仍盤結於地下,被譽為請不動的媽祖
*林朝英(西元1739-1816年)書法「莫不尊親」匾額,為日治大正4年(西元1915年)信眾捐贈,今日所見為火劫表面炭化後拼接而成之
*日治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製糖株式會社蒜頭糖場員工集資所獻敬贈之青銅大燭臺
*日治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製糖株式會社蒜頭糖場員工集資所獻敬贈之青銅香爐
*泥塑「順風耳」將軍像
*相傳康熙皇帝御用金杯筊,為日治大正9年(西元1920年)前往湄洲進香時相贈
*斑駁的三川殿封牆立面交趾陶

御赐灯花

因在嘉庆君游台湾时候遇到精怪与山贼时,王得禄将军也护驾有功,而皇帝感念将王得禄将军一手拉拔长大的兄嫂许氏,所以每年元宵时都会邀请其许氏至紫禁城观赏灯花。嘉庆十八年(西元1813年),王得禄将军为报答许氏养育之恩,乃呈奏皇帝敕封许氏为一品夫人。后来因许氏年事已高,但当时后灯花只在紫禁城才看的到,皇帝不忍许氏两地奔波,所以同意王得禄将军在他们家中(提督府)灿结与皇宫类似的灯花。许氏怕御赐灯花无法代代相传,王得禄将军请示皇帝是否可将灯花放在附近黎民百姓群居旺盛场所供人观赏。皇帝遂圣谕将灯花灿结配天宫,从此代代相传,这就是配天宫御赐灯花的由来。[5]

配天宫求子

特色:号称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妈祖庙,据说求子灵验,民众经口耳相传后也曾被誉为有求必应的送子庙。

牡丹花求子

农历正月到三月妈祖诞辰御赐灯花展览期间,可看到配天宫三川殿(正殿)内有两株牡丹花树,一株(右边)为白色,另外一株(左边)为桃红色。夫妻欲求子者于妈祖神房前,虔诚恭敬烧香向妈祖禀告自己的各项资料--农历生辰八字、生肖、住址、岁数现今已有几个孩子(含几男?几女?)及其欲求白花还是红花,求白花即求生白花儿,求红花即求生红花女。白红花求子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早期配天宫妈祖有拿手(辇)轿帮人办事时,某年春节御赐灯花展览期间有位信徒向妈祖祈求能够有子嗣,妈祖细查此人与他的祖先并没有做失德的事且行善布施、乐善助人,因此手轿就指向旁边的白色牡丹花树,当时办事人员就对此信徒说妈祖圣谕“要赐你白花(男丁)”若真的如愿要将此儿子做妈祖的谊子,故当下便在白牡丹花树折一朵白牡丹花回家,放置在夫妻床头,不久后真的怀孕且生下白白胖胖的壮丁,后来朴仔脚子民也都因妈祖神助,如愿求得子嗣,久而久之,朴仔妈有赐子嗣神力的消息便传开来,远播国际享有美名,这就是早期朴仔妈赐子嗣(白花)的由来。因为当初神职人员现已作古,故当时庙方人员便请示妈祖圣谕,若有善男信女欲求子嗣该如何协助,妈祖圣谕“神房前虔诚恭敬连续掷三个圣筊”,因此才演变成现今掷筊方式求花,但是妈祖圣谕:祂赐花还是会看祖先与个人这辈子所作所为,再决定是否要赐子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造恶之人必遭祸延”。奉劝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顺父母(公婆) 、尊师重道、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宽宏大量。[6]   

配天宫 求花流程

1.先將夫妻二人的生辰資料填在桌上的紅單子,接著兩人一同向聖母焚香,稟明夫妻姓名、住址、生辰年月日、結婚年數,欲向聖母祈求紅花或白花。(白花代表男孩、紅花代表女孩)
2.靜待15分鐘後,待聖母查明情形後求筊。
3.請服務人員指導求筊方式,後向聖母祈求得連續三聖筊後,請服務人員協助自花樹上選取夫妻喜歡的花朵。(但現在多直接於廳堂兩側桌上取花)
4.回家後,依照花盒上的指示放置。
5.祈願圓滿後,擇日前來向聖母謝恩。[7]

美食

*「真好味」鴨肉飯、滷排骨飯
*「麻糬棟」吃剉冰配招牌麻糬
*70年老店「永豐春捲冰果室」吃重量級春捲
*「清木屋」診所裡喝咖啡感受原汁原味老故事
*「成功手工餅乾」飄香一甲子老味道!


视频

嘉义配天宫 "朴仔妈"传奇流传三百多年

全台唯一活妈祖:朴子配天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