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祐檳(1479年1月26日-1539年10月5日),第一代益王為明憲宗第六子、母莊懿德妃張氏。
生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月初四日,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受封益王。在江西共傳六世六王。
是大明燕王中身份最長的皇族後裔,在嘉靖初年至十五年中,事實上是明朝皇位的推定繼承人。
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建昌府(今江西省撫州市),居住在原來的荊憲王朱瞻堈的府邸。
生性儉約,長年茹素。喜好讀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
王妃彭氏,生四子二女。
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二十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一歲,諡號端王。[1]
建水庫古墓被考古
1958年中國各地大興水利,挖河修渠建水庫。與此相對應的是,很多古代遺存被挖了出來,考古活動很活躍,有很多新發現,甚至大發現。明朝江西境內的藩王——益莊王朱厚燁墓(其父朱祐檳),就是這麼被考古的。
朱厚燁是第一代益王朱祐檳的長子,明憲宗朱見深的孫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兄弟。
朱厚燁墓是朱厚燁與其元妃王妃、繼妃萬氏的合葬墓,坐落於南城縣長塘街北面、海拔約200米的小山上。清理出的隨葬品相當豐富,十分精美。終究是第二代益王,比第一代益王朱祐檳墓內隨葬品要多很多。這也說明,在朱祐檳頭代王的開拓經營下,益王家族的財產豐富,從棺內發現的隨葬品,大多是金玉之器,光華璀燦。[2]
【奢華之色】江西明益端王朱祐檳墓出土的金銀首飾
益端王朱祐檳夫婦合葬墓位於江西南城縣紅湖公社紅嶺大隊外源村,1972年1月,江西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進行了發掘。出土了200餘件文物。其中金銀首飾、佩飾共計75件,除一對圓頭金簪和一副玉帶屬於朱祐檳之外,都屬於王妃彭氏。出土的金銀首飾種類包括簪子、扣、墜子、耳環、耳挖、花飾等。
金鳳簪一對,通長13.5厘米。簪身內邊鏨刻「銀作局永樂貳拾貳年拾月內成造玖成色金貳兩外焊貳分」24字楷書款,這對金鳳簪於朱祐檳長子朱厚燁墓中萬氏棺內出土的金鳳簪一樣,均有銀作局的字樣,可能是皇宮內作為親王納妃彩禮之用。
鎏金掩鬂一對,長7厘米。簪首呈祥雲狀,簪首中部鑲嵌紅、藍寶石一粒。 雙蝶對梅鑲寶石鎏金銀扣,2副,長8厘米、寬3.5厘米。一粒大寶石扣為花蕊,梅花瓣成扣襻,扣襻腳兩邊分別飾蝴蝶紋,兩兩相扣後,成雙蝶對梅狀。花蕊、花瓣和蝶身、蝶翅分別鑲嵌大小紅、藍寶石,蝴蝶翅膀兩邊各有四個針眼。其他如金鉤、鎏金銀花、霞帔金墜子、鑲寶石鎏金釧等首飾都精美富麗。[3]
妻妾子女
妻妾
王妃,彭氏
妾室:朱厚煌母
子女
子
益莊王 朱厚燁
益恭王 朱厚炫
金溪莊惠王 朱厚煌
玉山恭安王 朱厚㷷
女
德安郡主
安福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