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炳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炳良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朱炳良

籍贯;齐贤乡龙潭村

性别;男

逝世;1986年6月11日

朱炳良,齐贤乡龙潭村人。出生于贫寒之家,祖父朱关、父亲朱生都是乡村裁缝。他12岁起先后给4户财主当过小长工,放牛割草,种田打杂,短则数月,长则满年。或因手指切断被辞退,或不堪超量劳作而中辍。14岁始从兄学裁缝,16岁满师。自此,除租种3亩土地外,靠外出裁衣帮工为生,直至解放。一生末进过私塾、学堂之门,成名后自戏为"叫化状元"。[1]

幼年

朱自小见长工在劳动时你唱我和对山歌,耳濡目染,10岁即能跟着哼哼,12岁便会编唱小山歌。做小长工时,见财主家孩子背着书包嘻嘻哈哈上学堂,随口编出"天上乌云薄绡绡,穷人小囡最苦恼"的山歌,满田长工个个称赞。15岁那年,母亲便让他拜江海乡张翁庙村"山歌大王"唐银山为师。《白杨村山歌》、《严家私情》和《林氏女望郎》是奉贤县三首最长的叙事山歌,歌词共达6000多行,一般歌手视为畏途,他却全部学会,且唱得情真意切。

成年

靠勤奋的学习、惊人的记忆和天赋的宏亮嗓子,朱在奉贤县歌坛声名大振。长工、短工爱听他的歌,用以消除农作的疲劳;财主们常请他去唱,用以提高雇工工效。地主李炎生平日为人刁钻,短工们不肯给他干活,李专门去请朱炳良唱歌,以招徕佣工。他探知底细不肯俯就,急得地主象热锅蚂蚁。还有一次,日落西山,已到收工时间,财主帐房递烟给他,叫再唱一曲,想增加劳动时间,朱执意不肯,终使长工们按时收工。每当乡邻夫妇吵架,他主动去唱引人发笑的山歌,使反目夫妇和好如初。

解放后,曾参加松江地区民歌会演和上海郊区群众文艺会演,到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作过示范表演,成为上海地区闻名的"山歌大王"。为了保存资料,他请人记下密密麻麻几大本歌词,足有10万多字。"文化大革命"中,他珍藏于箱底的民间文学瑰宝,被几个抄家者焚为灰烬。但他相信还会有放歌之时,每晚卧床温习,一练便三四个小时,10多年不间断,毁去的歌本牢牢刻印于脑海之中。

古稀

1982年,年已古稀的朱炳良和奉贤县另两名歌手王炳桃方梅春一起,应邀参加上海民间文学艺术讨论第二届年会。会上,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林氏女望郎》等选段,特别是一口气演唱的100多字的急口功,博得满堂掌声。土耳其全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听完演唱,手拉着手与他合影留念。不久,他演唱的《白杨村山歌》、《严家私情》、《林氏女望郎》等叙事山歌相继在《民间文艺集刊》上发表。上海电视台专门为朱拍摄了电视新闻。1984年4月,《解放日报》市郊版以《春催老柳发新枝》为题刊登了长篇访问记。

1980年,他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1984年2月,又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

朱平日身体尚健,惟患哮喘。1986年6月11日,旧病突发,竟成千古。

参考资料

  1. 朱炳良 , 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