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教会运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本色教会运动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基督教会为使基督教教义、礼仪等与本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运动。
教会运动
从18世纪末叶起,欧洲与北美的基督教会兴起传教运动,传教士在世界各地宣扬教义,建立教会。他们自认为欧美文明优越,鄙视亚非各国的传统文化,往往以传播“西方观念与基督教理想”为己任。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亚、非、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高涨,他们不但反对殖民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统治,而且也力求发扬民族传统,抵制西方文化的入侵,这在当地的基督教徒间也引起了反应。从20世纪初叶起,各地产生了使基督教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与实践。在亚非各国的教会中,出现了以民族传统观念习俗和艺术形式来表达基督教教义与礼仪的种种改革。例如在崇拜仪式中,采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乐器、曲调和舞蹈等。在埃及、伊朗、印度、泰国、日本、朝鲜等国,除了民族化的宗教音乐外,还出现具有民族风格的教堂建筑,宗教美术作品以及有民族化图案象征的各种木、石雕刻。在亚非拉国家基督教内,亦产生了逐渐摆脱西方神学影响、结合本国传统文化与现实斗争的神学思想。这些地区的教会,虽然在经济上,甚至在行政上,仍不同程度地依赖西方传教组织,但是教会内的民族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近代基督教伴随西方殖民势力传入中国后,曾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教案此起彼伏甚至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一些有民族意识的中国教徒,反对不平等条约对外国教会的保护,主张中国教会脱离外国传教组织实行自立。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人民群众反帝情绪的高涨爱国教徒中亦出现抨击帝国主义的主张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一度有较大的发展。另一些中国教徒则提倡本色教会。1922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出了本色教会的口号。大会产生了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担任大会及协进会会长的诚静怡曾指出:“当今举国皆闻的‘本色教会’四字,也是协进会所提倡。一方面求使中国信徒担负责任,一方面发扬东方固有的文明,使基督教消除洋教的丑号。”在中国提倡本色教会的基督教人士一再申明并不排外,对自立运动持一定的批评态度。他们提倡要使中国基督教从形式上、人事上、思想上逐步实现中国化。他们主张建造中国殿宇式的教堂,采用中国人创作的赞美诗歌和民族曲调,遵守中国的传统节令编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婚丧礼仪培养中国教会的领袖人才等。他们也强调要研究如何使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思想相结合。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基督教内出现了民族化的教堂建筑、绘画、雕饰,以及采用中国曲调和中国教徒创作的赞美诗歌,甚至提倡佛教化的礼拜仪式。亦有基督教学者如吴雪川、赵紫宸、韦卓民等,发表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著作,有的力求沟通或将基督教义与儒家哲学相融合,有的认为基督教可以补中国传统思想的不足,他们都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来表达基督教信仰。
性质
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代表当时爱国教徒中要求脱离外国势力实现独立自办教会的主张中国的本色教会运动则代表教内另一部分人的要求,认为仍应与外国传教组织合作,但须逐步使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外国传教士中有的人曾对本色教会运动有所疑忌,但大多予以支持。
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一词亦可以解释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例如基督会、独立基督教教会和北美基督教教会。在传统基督教教会里,这一词则被借代为指会众(这是在希腊文中的原来意思,希腊文为ησιαεκκλ)。
若从历史来看,教会一词可能是源自罗马帝国时期的大公教会[1],因为这是最古老及最确实的基督教教会──泛指所有主张继承使徒彼得和保罗的基督教教会。事实上,整个的基督教会差不多由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多个世纪以来,不少独立的“基督教会”出现,反对教会原有传统的习惯以及视其他教派为阿里乌教派[2]的宗派或异端。因此,“真正”基督教会的定义是很广泛的。
参考文献
- ↑ 大公教会前期(100—313年)教父的哲学观,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2020-07-05
- ↑ 基督教简史:(三)蛮族入侵和阿里乌教派,bilibili,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