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傑明·富蘭克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1日 (一) 22:11 由 牛逼的土豪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譯班哲明·富蘭克林、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本傑明·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曾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富蘭克林:「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   本傑明·富蘭克林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父親若西亞·富蘭克林(Josiah Franklin)生於1657年,是英格蘭北安普頓郡的一個鐵匠家庭之子。母親艾比亞·富爾家(Abiah Folger)則是在1667年時出生於一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學校教師家庭。若西亞·富蘭克林於1677年在英格蘭首次結婚,生下數名兒女後,在1683年舉家離開英格蘭移居波士頓,以售賣雜貨為生。之後他首任妻子去世,再娶的妻子艾比亞在波士頓生下本傑明·富蘭克林。   1706年1月17日,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七個孩子,富蘭克林是最小的兒子。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範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閱讀的範圍。   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後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傑明·富蘭克林1743年開始籌備一家學院,八年後學院成立,即為賓州大學的前身。與此同時,他開始研究電及其他科學問題。   1748年:本傑明·富蘭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過他仍然能從他的合伙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觀的利潤,亦因此有時間進行他各項發明和研究,當中包括了他對電的研究。他發現電荷分為「正」、「負」,而且兩者的數量是守恆的。據稱在1752年,富蘭克林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雷雨天氣中放風箏,以證明「雷電」是由電力造成。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試驗,事實上,同時期有其他科學家進行類似的實驗時被電擊致命(參見格奧爾格·威廉·里奇曼)。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本傑明·富蘭克林當年是否真的進行了這樣的實驗,或實驗到底是如何進行,還心存疑慮。事實上,美國Discovery頻道《流言終結者》節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實驗證明了如果本傑明·富蘭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導下了雷電的鑰匙,他將會被直接殺死。但沒有爭議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倫敦皇家學會(英國)亦為表揚富蘭克林對電的研究,在1753年選他為院士。   除了研究電以外,本傑明·富蘭克林對氣象學亦有所貢獻。為了替他的報章尋找新聞,他經常到農夫市場去收集消息。他發現風暴經常在某地出現,然後在別的地方亦有風暴。他相信兩者可能其實是同一個風暴,因此提出風暴會移動,最後衍生了日後出現的天氣分析、天氣圖,改變了單純依靠目測預報的方法。   1751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一家醫院。這醫院實際上是聖殿騎士團的活動基地,富蘭克林本人此時已經是聖殿騎士的高級成員。   本傑明·富蘭克林同時是一名出色的公職人員。不過他亦因為曾以權力替親人謀求進升,使他的公務生涯蒙上污點。他最重要的政治成就包括改革北美的郵政系統,以及出任外交職位,分別代表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打交道,以及之後出使法國。   1754年,他率領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參加在紐約州奧爾巴尼舉行的殖民地大會,提出各殖-合的計劃。雖然當時計劃沒有被接納,但當中的不少內容之後被放進了美國憲法內。1757年,他代表賓夕法尼亞州人到英國向英王陳述,居住了五年,期間向英國人民及政府官員闡述了殖民地的狀況和意見。牛津大學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在這段時間頒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亦是在這段時間為William Franklin奔走,使他成功當上新澤西州的州長。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美國獨立戰爭的勢頭愈演愈烈。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鬥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1775年他好多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獨立戰爭爆發後,他還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以及《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1787年,他積極參加美國憲法的制定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富蘭克林在55歲那年準備退出政壇,悉心研究科學,但是賓夕法尼亞立法機關派他去倫敦解決一起有關土地徵稅的爭端。當時佩恩家族拒絕為他們占有的大片土地繳稅。富蘭克林本來估計這只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沒想到一走就是7年。當他返回美國時,正值費城進行州議會選舉。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14年擔任州議會的議員,但這一次他卻落選了,因為領主佩恩家族極力要毀掉他的政治前途。富蘭克林和其他人決定向英王-,把賓夕法尼亞變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從而永久地剝奪佩恩家族的控制權。儘管已經不是議員,可州議會還是委託富蘭克林前往英國交涉,這次旅程歷時達10年之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又陷入了另一場糾紛中。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對殖民地的各種印刷品徵稅,由於付稅憑證是一枚印花,因此這一法案被稱為《印花稅法案》。在英國本土早就開始徵收相似的稅種,富蘭克林幾年前也曾提出這一建議。但是1765年的政治氣氛已經發生變化。《印花稅法案》在美國街頭引起了-,民眾紛紛發表激烈的反對演講,斥責這一-行為。由於當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已經擔任了新澤西州的州長,所以不少人認為富蘭克林是《印花稅法案》的罪魁禍首之一。在費城富蘭克林位於市場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於害怕民眾的憤怒情緒爆發甚至為自己配備了手槍。   富蘭克林一開始企圖與英國政府達成某種妥協,但執政者置之不理。當他明白《印花稅法案》將影響英美間的關係後,堅定地提出必須廢除這一法案。1766年2月13日,富蘭克林來到眾議院論述廢除《印花稅法案》的理由。在長達4小時的時間裡,面對着眾議員富蘭克林答覆了174個問題。後來英國哲學家伯克描述了這場戲劇性的答辯,說那就像是一位大師在回答一群學生的提問。富蘭克林提醒議會,美國人一直把自己視為英國人,只要他們受到尊重就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國。幾星期後《印花稅法案》被廢除,美國人把富蘭克林視為英雄。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向殖民地徵稅的想法,不久新稅種又出現了。為了強制徵稅,英國甚至派遣部隊進駐美國,費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擔。局勢再度緊張。富蘭克林預料形勢將會惡化,一場殖民地居民和英國人之間的戰火即將點燃。不久波士頓人和英國士兵之間發生了口角,雙方先是互擲雪球,結果最後衝突發展過大致5人喪生。波士頓人被激怒了,他們將600磅的英國茶葉倒入港口。幾年前美國人幾乎不會想到「獨立」這種字眼,但這時宣告獨立似乎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富蘭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現這樣的局面。馬薩諸塞州聘請效忠英國的富蘭克林擔任駐倫敦代表,但托馬斯·哈欽森州長卻否決了這項任命。當時富蘭克林斷言,派遣更多的英軍去波士頓,只能證明英國對殖民地的敵意,後來他獲知這些部隊都是哈欽森州長要求部署的。哈欽森曾多次寫信給英國的官員,批評馬薩諸塞州的局勢,並建議剝奪殖民地區所謂的英國式自由。幾年之後,也就是1772年,這些信件傳到了富蘭克林手中。他把它們交給馬薩諸塞的朋友看,請他們在殖民地官員中秘密傳閱,但不要公開。他的這種要求顯然過於天真,結果這些信件被公開出來,自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憤怒的波士頓人寫下-,要求罷免哈欽森,讓富   蘭克林代表他們向英王-。富蘭克林接受了這項使命。而哈欽森則要求捍衛他的名譽。這件事傳到倫敦後也引起了一場混亂,英國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個叛徒把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們排出了幾個可疑分子。富蘭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當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為嫌疑人時,富蘭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來承認是他公開了這些信件。1774年1月11日,在富蘭克林68歲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來自倫敦樞密院的邀請。邀請信措辭友好,富蘭克林以為樞密院將考慮接受民眾的-,請他接替哈欽森州長的職務。但是3個星期後,當富蘭克林走進樞密院時才發現他要面對的是有關泄露哈欽森信件的調查。樞密院裡坐滿了議員和旁聽者,高爾勳爵主持聽證會。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富蘭克林站在那裡接受副檢察長韋德伯恩的訓斥。熱衷辱罵的韋德伯恩是個蘇格蘭人,他對富蘭克林進行了肆意惡毒的人身攻擊。聽證會結束後,富蘭克林鎮靜地走了出來,一語未發。過去富蘭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評他過於傾向英國,而英國人卻譴責他過於美國化。在富蘭克林準備離開英國時,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消息。這讓他非常痛苦,儘管他曾經勸妻子到倫敦與他團聚,但德博拉不願漂洋過海。多年來在他們兩地分居,漫長歲月中正是她那些執着的信維繫着他們的婚姻。   1775年3月,從英國倫敦回到北美洲。之後於費城,他被選為英國北美殖民地大陸會議的成員,協助起草《美國獨立宣言》。1776年,富蘭克林被派到法國任代表美國的專員,一直至1785年。其間他很受法國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有些富有的法國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畫像裝飾畫廊。本傑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十分成功,取得對初生美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法、美軍事同盟,以及談判簽訂了1783年的《1783年巴黎條約》。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國時,他對美國獨立所作出的貢獻只在華盛頓之下。   本傑明·富蘭克林亦是反對蓄奴的先驅。他從法國回國不久後即成為一個反對奴隸制,尋求釋放被非法禁錮的黑人的組織主席。   1787年,已經退休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國憲法的會議,成為唯一同時簽署美國三項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國先賢。這三份文件分別是:《獨立宣言》,《1783年巴黎條約》,以及1787年的《美國憲法》。在這一年,富蘭克林捐款修建了以他命名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大學。   富蘭克林度過的最後一個冬天是在親人環護中度過的。1790年4月17日,夜裡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那時,他的孫子本傑明·譚波爾正陪在他的身邊。4月21日,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葬禮,兩萬人參加了出殯隊伍,為富蘭克林的逝世服喪一個月以示哀悼。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印刷工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