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未必书剑老风尘(姜建发)

未必书剑老风尘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未必书剑老风尘》中国当代作家姜建发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未必书剑老风尘

有这样一副集句联一直叫我念念不忘:“会挽雕弓如满月,岂知书剑老风尘?”

此联上一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知道的人很多,此处不做赘述;后一句则源于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相对而言就有些生僻了。在高适这首写给杜二(即诗圣杜甫)的诗作中,高适于篇尾处不无凄怆地感喟到:“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四句像是写给李白的——而李白恰好曾经是高适某一时期的“带头大哥”。你看,“会挽雕弓如满月”于言说间极富自信,符合太白傲岸不羁的个性,而“岂知书剑老风尘”在叹息中无比落寞,又近似谪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一类的怨怼。当然,同为盛唐名角之一的高适,也当有他自信与自负的资格,只是较之于好友李杜二人,他实则不需要后面那无比沉重的感慨——他的人生,其实是未必书剑老风尘!

高适,字达夫,生于公元704年,小李白3岁而大杜甫8岁。本渤海郡人,虽是官宦子弟出身,却过早地体验了生存的艰难与世态的炎凉。《旧唐书·高适传》有载:“……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这等于说,当李白凭着富庶的家产而慷慨仗剑去国时,当杜甫靠着士族的荣耀而轻易四处漫游时,高适却正形如乞丐般讨生活。

客观地说,李高杜三人所处的青年时代,是大唐王朝最好的时代,是许多封建朝臣们所渴求的时代——开元盛世。作为亲历者,杜甫后来曾饱含深情地讴歌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

叔孙礼乐萧何律。

……

那时候的大唐王朝,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经济水平抑或军事力量,都算得上是处于顶峰状态。在朝是明君贤相这样的黄金组合掌舵,在野是四海升平无事黎庶安乐自在。再加上当时思想的开放与言论的自由,天下读书士子选择的是两条路,或者埋首科举以期曲江宴饮,或者远赴边塞盼望因战成名。

高适首选的自然是前者。《旧唐书·高适传》如是说:“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

[1]

作者简介

姜建发,八零后,荆州人,现居宜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