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有氧呼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例外:硝化细菌有氧呼吸产生硝酸和水)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且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生物化学将有氧呼吸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糖酵解:即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进行的柠檬酸循环:即在有氧条件下把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少量的GTP和大量的NADH与FADH2。最终,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进入氧化磷酸化过程,代谢产生大量ATP。至此完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中文名有氧呼吸

外文名Aerobic respiration

条 件细胞在氧气和酶的参与下

载 体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场 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产 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阶段

此处以最常见最广泛的葡萄糖分解为例。

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过程示意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4[H]为4NADH)。

第二阶段

线粒体结构示意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 (2ATP)(20[H]为16NADH和2FADH2)。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 (24[H]为10*2NADH和2*FADH2)。

1NADH生成2.5ATP(旧为3ATP),1FADH2生成1.5ATP(旧为2ATP)。

[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性辅酶Ⅰ(NADH + H+),和FAD+转化为FADH2。

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基质内。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分子参加,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分子参加。

有氧呼吸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大量能量(ATP),而无氧呼吸分解产物主要是酒精或乳酸以及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1]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最多38个ATP,一般是29-30个ATP)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1709kJ以热能形式散失。利用率为40.4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