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曹禺

移除 1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曹禺''', [[ 中国 ]] 杰出的现代话剧剧 [[ 作家 ]]
==基本信息==
{{Infobox person
|}
==人物介绍==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 [[ 祖籍 ]][[ 湖北 ]][[ 潜江 ]] ,出生在 [[ 天津 ]] 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 [[ 鲁迅 ]] [[ 郭沫若 ]] [[ 茅盾 ]] [[ 巴金 ]] [[ 老舍 ]] 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作为戏剧教育家,他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为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之一,他和大家一道,历经半个世纪的奋斗,把北京人艺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演剧体系和风格的闻名于世的剧院;作为一个天才的演员,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在世界戏剧文化史也有其地位。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他的剧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并以影视、京剧、歌剧、花鼓戏、音乐剧、芭蕾舞剧等艺术形式,在美国、苏联、日本、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他多次访问苏联、日本、印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曹禺法国最高荣誉军团勋章,以奖励他为中法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 class="wikitable"
|-
! | 时间 !! 事件
|-
| 1910 || 9月24日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产褥热去世。薛氏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
|1926 ||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响。
|-
|1927||参加了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剧作的排演。
|-
|1929||
父亲中风逝世。<br>
九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
|1933||夏秋之间作《雷雨》,秋入读清华研究院。开始与郑秀恋爱,秋季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
|1934||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
|1935||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曹禺甚表愤慨,于是创作《日出》。
1950年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欧阳予倩任院长,曹禺与张庚任副院长。新中国《婚姻法》颁布之后,曹禺以感情不合为理由,提出与郑秀离婚。起初郑秀不同意离婚。后来,郑秀的弟弟郑还等人多次对郑秀做说服工作。最后法院裁决:两个女儿归郑秀抚养,曹禺每月负责抚养费。郑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离婚。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郑秀于1989年10月去世,始终未再婚 。1966年夏,曹禺被勒令隔离审查,每周写一份思想汇报,经受无休止的批斗。曹禺被造反派指派每天早晨打扫北京人艺宿舍史家胡同附近的地面。郑秀得知后十分痛心,她想也许自己的出现,会多少让曹禺感到一些安慰。于是,她毅然每天默默去陪着曹禺,哪怕是看他一眼,她心里也舒畅一些。
*'''赠花篮了却前缘'''
  
在曹禺挨批斗的日子里,郑秀常常催女儿们去看看父亲。后来,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曹禺走出了“牛棚”。1989年8月,郑秀因病逝世。曹禺重病住在北京医院,不能前来吊唁,关照女儿买了一只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郑秀的灵前。郑秀去世之后,曹禺在给次女万昭的一封信中,心情复杂地写道:“妈妈故去,我内疚很深。你们——你和黛黛小时我未能照护,只依妈妈苦苦照顾,才使你们成才。想起这些,我非常愧疚。事已过去,无法补过。人事复杂,不能尽述。”
! scope="col" colspan=6 |戏剧理论:
|-
! 时间 !! 著作 !! 类型 !! 出版社 |-|1940年 || 编剧术 ||戏剧理论 || 正中书局||||
|-
|1985年 || 论戏剧 || 戏剧理论 || 四川文艺||
|-
|1986年 || 曹禺论创作 || 戏剧理论集 || 上海文艺||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散文书信:
|-
! 时间 !! 著作 !! 类型 !! 出版社 !! 备注|-|1958.9 || 迎春集 || 散文集 || 北京出版社 ||||收录散文38篇
|-
|2010.9 || 曹禺致李致书信 ||书信集 || 四川教育出版社||||收录了38封信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cope="col" colspan=6 |翻译作品:
|-
! 时间 !! 翻译书目 !! 类型 !! 出版社 !! 试读!! 备注
|-
|1944年 || 柔蜜欧与幽丽叶|| 剧本 || 文化生活出版社 || [http://www.bookinlife.net/product-259793-viewpic.html 试读] ||英国莎士比亚著
==参考资料==
[[Category: 文学家]][[Category:编 ]][[Category: 作家]][[Category: 历史 中国 ]]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