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曹娥镇是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介于东经121°01'40"~121°05'57",北纬30°11'30"~30°16'49"之间,地处余姚市北部偏西,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南与朗霞街道接壤,西南、西连泗门镇,北濒钱塘江与嘉兴市海盐县隔江相望,镇人民政府距余姚市区2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曹娥镇户籍人口为28135人。

自唐、宋置乡起至清代,小曹娥镇境域属余姚县开元乡。1986年,曹娥乡改为小曹娥镇。截至2020年6月,小曹娥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朗海村杨家路三丘朗海中路6号。

2019年,小曹娥镇有工业企业143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1]

简介

余姚市辖镇。1949年为曹娥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并入曹海乡,1961年建曹娥公社,1979年复归县,1983年改乡,1986年建小曹娥镇,1992年朗海、镇海二乡并入。北濒钱塘江,距市府北20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万。四塘横江、爱国江纵横过境,水路交通方便。辖后中灶、全灶、曹丁、农场、永江、三发、曹娥、全义、曹二、曹一、方家路、周洪六丘、人和丘、周洪丘、华丁路、南新庵、朗海、符丁、杨丁、杨家路、徐家路、海塘南22个村委会。玻璃纤维厂被评为市级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农业主产棉花、榨菜,兼种春粮、油菜子。盛产甘蔗、辣椒,设有市第一菜类加工厂。曾受农牧渔业部表扬。

地理风貌

小曹娥镇地处浙东姚北平原,东邻慈溪周巷镇,西连泗门镇,南接泗门镇和朗霞街道,北濒杭州湾,离余姚城区约25公里,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余姚大道和329国道复线穿境而过,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市唯一没有山的乡镇。全镇地形属于冲积性平原,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全镇总区域面积33.0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即曹一村、曹娥村、建民村、朗海村、滨海村、南新庵村、镇海村、人和村;1个居委会,即庵街居委。总户数11428户,总人口28600人,其中非农人口1273人,总耕地面积26779亩,海岸线8100米。全镇党组织115个,有党员1598名。近年来,小曹娥镇依托特有的"孝文化"和"农民藏书文化"等文化品牌和文化资源,先后获得了全国千强镇、省文明镇、省生态镇、省卫生镇、省"东海明珠"乡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地名由来

相传东汉安帝年间,一个名叫曹娥的女子非常孝敬父母,为寻找坠江父亲的遗体,日夜沿江号啕大哭,投江寻找父亲而死。后人把这条江称为曹娥江,并尊曹娥为娘娘,在江畔建造了曹娥殿,塑了金身。后来据传曹娥娘娘托梦他人想前往东海,众人抬着塑像一路往东,路经现今的这片海涂时,塑像落地生根再也抬不动了,所以众人认为这是块宝地,继而陆续有绍兴人过来定居,使这片荒凉的海涂成为现在的年轻而富有生机的乡镇,地名为小曹娥,有诗为证:"曹娥巡海过,无意返苍穹"。[2]

产业特色

小曹娥镇是余姚市农业强镇,已经形成了瓜果、榨菜、水产、畜禽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达到12家,其中宁波市级龙头企业7家。拥有千亩蜜梨生产基地,以"瑞晶蜜梨"品牌和"余姚(小曹娥)瑞晶蜜梨节"为载体的观光农业已走出余姚,享誉省内外;拥有万亩榨菜生产基地,以中国驰名商标"久久红"为龙头的榨菜种植、加工能力达4.9万吨以上。

小曹娥是环杭州湾产业带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201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1.3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6.7%,43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2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1767元,同比增长13.6%。目前,全镇共有企业708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3家,规模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0%以上,主要涉及金属加工、化工、小家电、微电机、食品、电镀六大产业。

村镇建设

随着"杭州湾时代"的来临,滨海产业带的开发,为如今的小曹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余姚大道的建成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以及杭甬高速公路复线的相继开工建设,小曹娥镇将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跃变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中意宁波生态园和滨海新城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将给小曹娥镇带来承接辐射、融合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强化融合统筹发展机制,注重与中意宁波生态园、滨海新城的全面对接和联动发展,推进路网互通和设施共享。实施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集镇新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配套服务基地,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此外,小曹娥镇积极建设通村网络公路,以"四横四纵"的交通脉络打通村镇接点,连点成片地推进村庄建设。

社会事业

小曹娥镇非常重视文化体育事业投入,促进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和"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获得了浙江省教育强镇称号;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生育文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近年来,小曹娥镇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改善村容镇貌的重要抓手,实施"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镇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加强对村庄道路及河道卫生的管理,建立专业保洁队伍,落实卫生保洁管理责任,做到全天候保洁,取得了较好效果。[3]

名优特产

享有"榨菜之乡"、"蜜梨之乡"和"小海鲜之乡"等美誉,其中榨菜和蜜梨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和1500亩。目前全镇共有"久久红""阿姚皇""乡下妹"等7个中国驰名商标,"瑞晶蜜梨"获浙江省精品水果金奖和宁波优质农产品称号。

区域概况

小曹娥镇是浙江省余姚市辖镇。全镇总区域面积33.04 平方千米。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底总人口28306人,辖行政村8个:曹一 曹娥 建民 滨海 朗海 人和 镇海 南新庵,社区1个: 庵街。镇政府驻:杨家路

三丘,邮编:315475。

小曹娥镇地处浙东姚北平原,东邻慈溪周巷镇,西连泗门镇,南接泗门镇和朗霞街道,北濒杭州湾,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2.64万亩,有8100米海岸线。余姚大道和329国道复线贯穿境内,交通和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是余姚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小曹娥镇辖庵街社区,曹一、曹娥、建民、朗海、滨海、南新庵、镇海、人和8个村委会。

区位特色

农业特产

2001年,全镇榨菜种植面积28756亩(外包5600亩)。通过严格的腌制工序,选用优质榨菜头,分别加工成菜丝、菜片、菜块,并精心配制辣椒等佐料,使榨菜具有鲜洁、清香、嫩白、松脆等特色,加上新颖包装,外型美观、肉质鲜美,颇受消费者的喜爱。镇内"久久红"牌榨菜被评为浙江省农产品金奖、国家级绿色食品。"晨曦"牌包芯芥菜、"相思达"牌乳黄瓜、"美味天"牌辣椒均被评为浙江省绿色食品。

特色经济

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品添加剂梨酸、山梨酸钾,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另外玻纤产业和微电机产业都是镇传统产业。姚北工业新区滨海产业园启动地块2214亩,选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金属材料、机械家电、塑料加工等产业,并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污染小、产业链长、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已累计引进企业35家。

名优产品

2001年,全镇有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久久红食品公司、钱龙菜业公司、相思达菜业公司),国家级无公害食品企业4家(相思达菜业公司、禾丰食品公司、大光明食品公司、曹一村蜜梨协会),申报省级名牌7只,其中禾丰食品公司被评为宁波市级名牌。

藏书文化

盛夏时节,藏有2000多册图书和100多种期刊、报纸等珍贵历史资料的省内首个"农民藏书阁"在小曹娥镇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据介绍,这个"农民藏书阁"的图书是由一位当年闻名全省的农民藏书家王友根生前留下遗愿捐献出来的,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甚至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如《红旗》杂志、《求是》杂志、《农林通讯》等30多种报刊杂志的创刊号和民国35年1月出版的《中国新地图》等,就是在不少档案馆里也难觅踪影。 为了让这批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农民把藏书藏入其中,小曹娥镇政府按照王友根的遗愿,从今年3月份开始,着手筹建这个"农民藏书阁"。"农民藏书阁"管理员周志培说:"'农民藏书阁'将作为小曹娥镇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以弘扬小曹娥镇农民爱国爱乡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为民服务、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以此来推动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小曹娥镇的藏书文化逐渐发扬光大。"农民藏书已成为小曹娥乡土文化一大特色,现小曹娥镇登记的家庭图书室有20户,总藏书量达到2万余册,被评为浙江省图书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事业

文化阵地是活的宣传课堂,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小曹娥镇以"镇--村--户"三级文化网络为依托,加大投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思想宣传力度。一是抓好镇级文化阵地建设。去年他们投入10余万元,修建了镇文娱中心休闲广场,今年又投入20万元对文化娱乐中心进行装修,调整功能,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镇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的设备设施,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度。同时,投入10余万元对乐山公园进行修整,并新建"孝文化"主题碑墙。二是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从2005年至今,小曹娥镇已有5个村分别投入近百万元建成了5个特级村落文化宫,为村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2006年初,他们在余姚市率先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村落文化宫建设,有效地激发了各村开展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就近娱乐、就便休闲的需求。三是加强文化中心户建设。在各村推荐的基础上,由镇考核确定了30户文化中心户,做到标识、制度、管理三统一,并按照文化中心户三级联创管理模式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发挥文化带头人的作用,做到"户有特色,户有所长,以户带村",发挥文化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群众踊跃参与文化活动。小曹娥镇现有镇级文体团队10支,包括舞蹈、腰鼓队等专业队伍;有村级文体团队28支,每个村有3至5支,其中,南新庵村健美操队、曹娥村太极功夫扇队等团队曾多次参加市镇有关大型文体活动及比赛。

城镇品牌

小曹娥镇是一个以"孝女曹娥"命名的滨海乡镇。汉代孝女曹娥因"孝感动天",被历代封为孝烈,名列"二十四孝"女孝之首。本地乡民于光绪二年(1876)仿建曹娥庙于此,现镇内还保留有"孝女禅寺"(原为"曹娥殿")等历史建筑。因此,小曹娥镇结合历史优势,把孝文化作为提升小曹娥镇品牌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先后开展了孝文化研讨会、孝文化作品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娱老"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促进了社会和谐。小曹娥镇还每年举办一届"曹娥之声"大型文艺活动,现已成功举办四届,作为每年的文化大餐,深受小曹娥镇老百姓的欢迎。 名牌产品:小曹娥镇现有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久久红食品公司、钱龙菜业公司、相思达菜业公司),国家级无公害食品企业4家(相思达菜业公司、禾丰食品公司、大光明食品公司、曹一村蜜梨协会),申报省级名牌7只,其中禾丰食品公司被评为宁波市级名牌。

民间艺术

农村是民间特色文化的发源地。小曹娥镇正在进行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戏曲、花灯、雕刻等民间艺术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作用,组织民间艺人特色文化团队,扎根农村,活跃乡里。在小曹娥镇,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就有40多位。为了充分挖掘、展示和传承民间工艺,提高民间工艺技能的文化艺术内涵,日前,小曹娥镇举办了"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民间工艺技能大赛,收集到了20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既有古稀老人,也有小学生,充分展示了这个省"文化强镇"的实力。

文化传说

余姚市小曹娥镇位于杭州湾东南岸,从汉代起就以"孝文化"闻名遐迩。古老传说,感天动地:小曹娥镇的"孝文化",缘于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在东汉时期的古舜江西岸(今上虞和余姚交界的地方),有个姓曹的渔夫,他有个14岁的女儿叫曹娥,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有一天清晨,曹娥的父亲趁着渔汛去江中捕鱼,结果遭遇风浪连船带人坠入江中。曹娥听说后,纵身跳下江去,想救父亲上岸。三天后,人们看见江水把两人的遗体冲到了岸边,只见曹娥反剪双手,背负着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找回了父亲的遗体,并把他背回江边,人们都说这是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后来,人们把曹娥背父出水处命名为曹娥村,并为她树碑立传,曹娥因此被列为"二十四孝"的女孝之首。

文娱事业

每当夜幕降临,地处杭州湾畔的余姚市小曹娥镇滨海、朗海、镇海等村的村落文化广场上,鼓声激越,歌声动听,舞姿优美,欢声笑语如潮。这些自娱自乐的村民们,展示了一幅富裕起来的农民因良好的文化熏陶而显得生气勃勃、其乐融融的动人画面。 余姚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百强县,又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以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和浙东红色文化著称,涌现出王阳明、黄宗羲等众多文化名人。小曹娥镇是余姚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滨海乡镇,因东汉年间孝女曹娥而得名,是省百强镇、省"东海明珠"乡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小曹娥镇成为余姚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正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小曹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和"农民藏书文化",使之逐渐成为小曹娥镇特有的品牌文化,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