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奇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奇凯

曹奇凯,中航工业结构强度专业首席技术专家,现任中航工业沈阳所副总设计师

简介

曹奇凯,中航工业结构强度专业首席技术专家,现任中航工业沈阳所副总设计师,歼15项目副总师。他是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曾获得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银制奖章。

人物事迹

气动弹性力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的交叉学科专业,这对一个刚刚迈出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曹奇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思维、新的困难,曹奇凯没有退缩。白天,他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对每个细节,他都要弄得一清二楚。晚上,他刻苦钻研各种与飞机有关的书籍,拓宽视野。凭着对理想的追求,曹奇凯舍弃了许多同龄人般花前月下、休闲娱乐的时间,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上。

参加工作三年后,他越发感觉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继而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1998年,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期间,他独立完成了《复合材料机翼在极限循环震荡情况下的强度预测》课题,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刻苦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曹奇凯崭露头角。他组织进行了国内首次对变质量外挂物进行的颤振飞行试验,为后续此类试验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众所周知,颤振试飞是飞行试验中的风险项目之一,歼8飞机挂副油箱的颤振问题比较突出,达不到设计指标的要求,技术风险大。根据对国内相关专业的调研和对变质量颤振试飞技术关键的分析,当时任颤振组组长的曹奇凯,在总师和室领导的领导下,在其他专业室的密切配合下,提出了综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激振系统设计、测试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系统的组建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对变质量外挂物的试验数据修正方法,通过地面试验考核了该方案的可靠性。经过飞行试验证明,这种综合方案发挥了巨大效能,使数据分析的难度降低,精度提高,保证了试飞的顺利进行和该飞机的设计定型。

在一个个重点型号研制中,曹奇凯作为副总设计师,激情创新,挑战尖端,攻克了载荷、强度设计和试验中的重大关键技术,为打造中国战机新品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歼15飞机研制中,作为项目副总师,曹奇凯主要负责载荷、强度的设计与试验工作。根据试验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他对试验载荷和状态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决策,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试验项目,并从中及时发现了后续工作的问题,及时补充开展了新的试验。他全面采用国内自主的风洞试验数据和飞行载荷计算方法,完成了飞机结构强度分析所用的载荷分析,并通过优化迭代方式,形成满足强度要求的全套飞行载荷。他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了静力试验的四大技术攻坚战,攻克了载荷、强度设计和试验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率先在国内提出了着舰起落载荷与机身结构惯性载荷一体化分析和试验的概念,并得到成功验证,全机静力试验的成功完成标志着飞机研制进程中又取得了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为该型飞机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拦阻装置是歼15飞机着舰时保护飞行员及飞机安全的重要机构,其强度验证困难重重。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集智攻关,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确保试验载荷设计精度,制定完善的试验预案。试验当天,他亲自在试验现场控制应急按键,一旦在加载的过程中飞机状态异常,将通过按下应急按键确保飞机安全。如何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按下这“一键”,责任重大。早,则达不到摸清拦阻装置极限承载能力的目的;晚,则会危及后机身大部件安全。曹奇凯以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在某极限载荷下按下了应急按键。事后检查及数据分析表明,该极限载荷时拦阻机构刚刚达到其承载极限,后机身结构完好,试验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