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寿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寿民

图片来自立法院

中华民国政治人士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1-04-18) 1951年4月18日(70岁) 台湾
籍贯 上海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 中国国民党新党背书)

学 历

  •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经 历

  •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长(1999年-)
  •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
  •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 立法院(第六届)委员(2005年-2007年7月9日)
  • 中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寿民生于(1951年4月18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国立台湾大学教授,曾代表中国国民党新党任职立法委员

生平

  • 主要经历:曾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1999至2001年8月任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长。现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2004年12月当选为第6届国民党不分区“立法委员”。
  • 政党任职:是新党向国民党推荐的不分区”立委”人选。
  • 社团任职: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
  • 政治主张:反对“台独”。[1]

专访

曾经担任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台北市交通局长以及不分区立法委员的曹寿民,在2008年8月接下了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一职,说他是横跨产官学界的“三栖”专业土木人,绝不为过。在众人眼中率直真诚、有话直说的他,如何能够悠游于性质截然不同的各个领域中呢?且听杜风道来。

进入土木系

高中时就读于建国中学,曹寿民说,当时一个年级有二十五班,以甲乙丙丁四组来区分考大学时的理工、文史、医农、法商等四个领域。“其实那个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志趣和性向,也不太知道甲乙丙丁组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大部分同学都选甲组(理工),我也不排斥,就选了。”曹寿民说,高中时,受到老师的影响很大,哪一科的老师教得好,就会喜欢哪一科。“像化学老师教得很好,我就对化学很有兴趣,地理我也很喜欢。” 至于历史,曹寿民说,由于当时填鸭式教育的关系,历史这一科目完全需要用死背来应付考试,对历史本身的来龙去脉没有充分说明,根本失去了学史的意义。“不过后来的我非常喜欢历史,其实历史在讲的是因果关系,为什么朝代会更替、为什么某些事情会发生,这实在非常有意思。”

大学联考前,曹寿民按照分数高低填志愿,他依稀记得,当年台大录取分数的前五名分别是:物理、电机、化工、机械、土木。“那个时候,一个系里录取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大概只差五分,也就是说分数差异很小,所以对一题或错一题就会差别很大,可能从这个系就到另一个系去了。”根据联考的分数,曹寿民进入了土木系。

用消去法选择领域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运输工程做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曹寿民说:“这就蛮有意思的。”回想当年在台大的大学生活,曹寿民认为台大最好的地方就是学风自由,可以接触很多方面的事物,虽然当年的他并没有参加很多社团,但是却听了很多演讲,“这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曹寿民说,他会选择运输工程做为专业,其实用的是“消去法”。“选择专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你很清楚自己的悟性,那就直接选择有兴趣的领域;另一种是你不清楚自己的悟性,那就删除没有兴趣的领域,看看还剩下什么。”曹寿民回想,他认为自己会选择运输工程,其实正是因为他本身喜欢处理人的问题。“我喜欢应用,喜欢看得到摸得到,具体的东西,更喜欢处理与人相关的问题。”

大学毕业当完兵后,曹寿民选择前往美国深造。“我父亲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出国念书,因为他那个年代国家战乱不断,所以当时我父母亲都很鼓励我出国。”而谈到出国念研究所时进入运输工程领域的原因时,曹寿民则说:“人生的际遇是很奇妙的。当年,我申请了十二所学校,其中六所申请的领域是营建管理,另外六所是运输工程。“我本来已经办好签证,准备要自费去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念营建管理。”但没想到,一直到该年的六月,离开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马里兰大学才寄来通知,表示愿意提供奖学金。“去马里兰大学是要念运输工程的,我那时候很不愿意去重办签证,因为要到美国领事馆排队,而且是站在门外人行道上,好像要逃难一样,感觉很不好,很没有尊严。那时候的领事馆在南京东路,一大早上班的人经过这些排队的人身边,我都在想,经过的人不知道是怎么看我们的…”曹寿民说。虽然百般不愿去重办签证,但曹寿民转念一想,家中环境并不富裕,如果接受马里兰大学的奖学金,至少可以消除出国的财务压力,“我想想,用父母的钱去念书,压力很大,所以,还是决定重办签证,到马里兰念研究所去。”

进入了运输工程的领域,曹寿民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说,虽然自己的结构也学得不错,而且结构是力学的应用,实务性也很高,“但是感觉起来就是冷冰冰的。”不过,只要碰到运输的问题,像是设置公车专用道、辟驶捷运接驳公车等,曹寿民就觉得非常有挑战性,“因为凡跟人有关的问题,变数都很多,像我这种个性的人就觉得很有挑战性,但有的人就不喜欢。”曹寿民提到,他有一位很优秀的同窗,觉得交通没有标准答案,不像力学、数学一样可以得出一个很确定的结果,因此这位同学攻读运输方面的博士学位感到非常痛苦,而最后只好放弃了。所以,曹寿民的结论是:“兴趣与悟性很重要。”

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留学生涯

“留学这六年是我人生中最愉快的六年!”曹寿民这么说。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天天都感觉到成长的喜悦。”曹寿民提到,当年他前往美国求学时,经过两年的军中生活,其实大学时代所学的专业课程“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而且在大学时,只上过两门与运输工程相关的课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直到进入马里兰大学的土木研究所后,才算真正一窥运输工程的堂奥。“那时候真正开始接触运输的东西,像是运输规划、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等,可以说运输工程中几个比较大的领域都接触到了,感觉非常愉快,所以毕业后决定继续念博士。”

在马里兰大学深造的那段日子,曹寿民可以说是眼界大开。“因为在我那个年代,台湾比较封闭,不只是政治,各方面都是,比方说我出国前从来没有吃过麦当劳和自助餐(buffet)。而且台湾在政治上禁忌很多,到了美国,不管是生活、政治、专业领域上,都很不一样,感觉有很多新奇的事情,每天都有刺激,看新闻就会觉得,原来这种事情人家会这样报导啊。”曹寿民怀念地说。那时的他,第一次读到香港的明报月刊,大为惊艳,也大大开展了他的视野。“当时台湾是看不到明报月刊的,所以我到图书馆去把明报月刊从第一期开始借出来,一期一期看,而且新的每一期都买。这对于增长课外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眼界,有非常大的帮助。”曹寿民的感想是,因为吸收了这么多以往都无法获取的资讯,让他知道政治并不是那么绝对,也让他明白,政治上的有些事情可能永远也无法厘清,“所以,心胸会比较宽大一点,人也不会太过极端。”[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