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昙花属
原图链接

昙花属(学名:Epiphyllum Haw),[1]仙人掌科,21种,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昙花(E. oxypetalum Haw.)1种,因其花于晚上开放,数小时即萎,故有昙花一现之说。直立植物;茎节扁平,绿色,边有圆齿或凹缺,无刺;花非常大,两则对称;常于晚上开放,花萼管比裂片长得多;花瓣白色红色黄色雄蕊延长,多数;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2果肉质,长椭圆形。

目录

形态特征

附生肉质灌木,老茎基部圆柱状或具角,木质化。

分枝多数,叶状扁平,具一条两面突起的粗大中肋,有时具3翅,边缘波状、圆齿状、粗齿状或羽裂,悬垂或藉气根攀援;小窠位于齿或裂片之间凹缺处,无刺,初具绵毛或刚毛,后变裸露。叶退化。

花单生于枝侧的小窠,无梗,两性,通常大型,漏斗状或高脚碟状,夜间开放,无味或芳香;花托与子房合生,外面密被小型的三角形鳞片,鳞片腋部小窠裸露,有时具绵毛或刚毛;花托筒细长,多少弯曲,疏生披针形鳞片;花被片多数,螺旋状聚生于花托筒上部;外轮花被片萼片状,线状披针形,绿白色,有时黄白色或粉红色,通常反曲;内轮花被片花瓣状,倒披针形至倒卵形,白色,呈辐状开展;雄蕊多数,着生于花托筒内面及喉部,常排成两列;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花柱圆柱状;柱头8-20,线形至狭线形,先端长渐尖,开展。

浆果球形至长球形,具浅棱脊或瘤突,红至紫色,常1侧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至肾形,黑色,有光泽,具细皱纹,无毛;珠柄肉质;胚弯曲,子叶扁平,肉质。  

分布情况

昙花属约21种植物,原产热带美洲;中国栽培4种,归化1种。

下级分类

昙花 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Haw.  

生长习性

喜半阴环境,盆栽昙花夏季应放在见光50%左右的树荫下最好。因为曝晒常会使变态茎缩发黄,放置地点若过于荫蔽,往往会造成植株徒长,影响开花。冬季要搬入室内,停止施肥,保持室温5-8℃,可安全过冬。

代表植物=

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DC.) Haw.

附生肉质灌木,高2-6米,老茎圆柱状,木质化。分枝多数,叶状侧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10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长渐尖至急尖,或圆形,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基部急尖、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深绿色,无毛,中肋粗大,宽2-6毫米,于两面突起,老株分枝产生气根;小窠排列于齿间凹陷处,小形,无刺,初具少数绵毛,后裸露。花单生于枝侧的小,漏斗状,于夜间开放,芳香,长25-30厘米,直径10-12厘米;花托绿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鳞片;花托筒长13-18厘米,基部直径4-9毫米,多少弯曲,疏生长3-10毫米的披针形鳞片,鳞腋小窠通常无毛;萼状花被片绿白色、淡琥珀色色或带红晕,线形至倒披针形,长8-10厘米,宽3-4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倒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长7-10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急尖至圆形,有时具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雄蕊多数,排成两列;花丝白色,长2.5-5厘米;花药淡黄色,长3-3.5毫米;花柱白色,长20-22厘米,直径3-4毫米;柱头15-20,狭线形,长16-18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浆果长球形,具纵棱脊,无毛,紫红色。种子多数,卵状肾形,亮黑色,具皱纹,无毛。

主要价值

本属为著名的观赏花卉,浆果可食。

参考文献

  1. 昙花属简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