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宁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宁县

景宁,隶属浙江省丽水市,为“革命老区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西南部、洞宫山脉中段,属浙南中山区。位于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景宁县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莲都区。1984年10月,析云和县原景宁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截至2011年景宁总人口17万人(2004年)。汉族为主,有畲、藏、苗、彝、侗、黎等少数民族。县政府驻地鹤溪镇。

2018年11月,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9年1月9日,凭借畲族歌舞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019年9月27日,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1]

中文名称:景宁畲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Jingning She Autonomous County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省丽水市

下辖地区:2个街道,4个镇,15个乡政府驻地鹤溪镇

地理位置:浙闽边界

面 积:1950平方公里

人 口:10.94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时思寺、畲乡之窗、炉西峡、九龙山、封金山、草鱼塘、望东洋

地理环境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发源于洞宫山脉的瓯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两岸宽约124.6公里的狭长带,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境内海拔高低悬殊,最高的大漈乡海拔1020米,最低的陈村乡海拔80米,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79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最高峰为大漈上山头,海拔1689.1米,海拔250米以下的低丘占4.4%,海拔250—500米的高丘占20.6%,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占34.5%,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占40.5%,中低山合占70%,坡度在25°以上的占91.72%,25°以下的8.28%,若从高空俯视,整个地面千皱万裙,峰峦簇拥。

气候

景宁畲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存在着垂直地带。据县气象部门测计,县城年平均气温17.5℃。其内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约降低0.59℃。1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左右;200—300米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400-600米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左右,800—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4—12℃左右。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6.6℃;七月份为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7.7℃,县域极端最低气温-8.3℃,一般年份极端最低气温为–3—-4℃,极端最高气温为40.5℃,一般年份为3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最长259天,最短230天,平均初霜期为11月中下旬,终霜期为3月份的上旬。年平均降水量为1542.7毫米,年日照时数177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0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仅为40%,为全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县之一。

水文

景宁畲族自治县内有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处于浙南山区,流域范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植被覆盖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其水文性质也较好,但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水位涨落迅速。每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有较大的洪水,自起涨到峰顶不会超过10个小时。但洪峰滞留时间短,甚至转瞬即退,长则达几小时。落水1-2天便到常见水位。二是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雨季4、5、6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径流总量的50%。枯水季每年的11、12月至年的1月三个月仅占年总量的65%左右。三是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径流量要比枯水年径流量大2-3倍。四是含沙量较小,水质好。

自然资源

景宁畲族自治县有植物178多科,691多属,1552余种。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等会叶林为主,夹杂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甸等。林相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香果树、银杏、厚朴等30多种。[2]

景宁畲族自治县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短尾猴等44种。全县共有脊椎动物31目,78科,272种。其中:兽类8目,20科48种;鸟类15目40科162种;爬行类3目9科30种;两栖类2目5科18种;鱼类3目4科40多种。

景宁畲族自治县域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种有:铁、锰、铅、锋、铜、钼、钨、金、银、叶蜡石、萤石、硫铁、高岭土、石英、紫砂、大理石、花岗岩等20余种,产地100多处。

经济特点

2015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2.9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2.4%。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4.8%,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0.2%,房地产业增长15.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175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704美元),增长6.5%。

2015年,景宁畲族自治县财政总收入106574万元,可比增长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4514万元,增长7.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收入6111万元,下降2.5%;营业税收入10878万元,增长2.2%;企业所得税收入3899万元,增长16.1%;个人所得税收入11628万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269万元,增长21.9%。

2015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同比增长17.3%。从构成上看,完成项目投资39.8亿元,增长22.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下降7%;完成工业投资5.4亿元,下降9.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9亿元,增长38.5%。从投资主体上看,完成国有投资26.1亿元,增长24.9%;完成民间投资20.5亿元,增长8.9%。从产业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亿元,增长9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5亿元,下降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5亿元,增长19.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4万平米,增长189.1%。

2015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城镇集体(含规上私营企业)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5882元。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96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3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全县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3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3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24元。年末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平方米,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

2018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5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9.4%。 [12] 2019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8亿元,增长12.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14元和20005元,分别增长8.8%和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24.7:66。

參考來源

  1. 景宁县城市特征, 经济带网网,2020-01-02
  2.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生态环境, 党政机关网,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