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普托拉纳高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托拉纳高原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西伯利亚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高原之一,其北部有普托拉纳高原,最高海拔1701米。普托拉纳高原(Putoran Plateau),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西北端被深谷断开的山地。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边疆区。是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部分,其中卡缅(Kamen)山海拔1,701公尺(5,581呎)。海拔较高处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针叶林。

基本内容

中文名:普托拉纳高原

所处地区:俄罗斯

最高海拔:1,700米

外文名:Putorana Plateau

类型:玄武岩高原

邻近城市:诺里尔斯克

世界自然遗产

遗产名称:普托拉纳高原

Putorana Plateau

入选时间:2010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ix)

地理位置:N69 02 49 E94 09 29

遗产编号:1234

遗产描述

普托拉纳高原是俄罗斯的玄武岩高原,属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边疆区,位于泰梅尔半岛以南中西伯利亚高原西北侧的高山地区,由西伯利亚暗色岩组成。普托拉纳高原是中西伯利亚高原的最高部分,其中卡缅(Kamen)山海拔1,701米(5,581呎)。海拔较高处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针叶林。

普托拉纳高原因其具有亚北极和北极生态系统,2010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ix),普托拉纳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本遗产范围与俄罗斯普托拉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同,位于北极圈以北大约100公里,中西伯利亚北部的普托拉纳高原核心地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山脉中的一系列亚北极和北极生态系统,包括原始针叶林、森林苔原、北极苔原和沙漠系统,以及未经改变的冷水湖泊和河流系统。一个主要的驯鹿迁徙路线也包含在该遗产项中,它代表着一个特殊的、大规模的、日益稀少的自然现象。

遗产简介

普托拉纳高原是俄罗斯的玄武岩高原(由于玄武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喷溢地表易形成大规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层状侵入体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区常形成面积达数千至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称其为高原玄武岩),属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自然资源

普托拉纳高原是俄罗斯的玄武岩高原(由于玄武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喷溢地表易形成大规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层状侵入体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区常形成面积达数千至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称其为高原玄武岩),属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是俄罗斯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边疆区内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天然气、水力、针叶林、金属混合矿、铁矿、石炭、金子和稀有金属、非金属。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内生长有450多种植物,包括具有工业价值的品种,约有60多种植物受国家保护。在动物世界中有342种鸟类和89种哺乳动物,其中有60万只北鹿种群。在北冰洋的岸边及水里有白熊、海象、海豹、环斑海豹。在冻土带上有狐狸、狼、北极狐、白鼬及多种鸟类。在密林中还有棕熊、驼鹿、马鹿、鹿、狍、紫貂、猞猁、松鼠。江河及湖泊里大量野生水鸟、野生鱼类、野鸭、野鹅种类繁多,有鲟鱼、小体鲟鱼、哲罗鱼、茴鱼、狗鱼、白鲑及其它的约30多种鱼类。

动物观赏是普托拉纳高原一绝。生活在保护区的珍稀动物有:普托拉纳雪山盘羊、棕熊、苍鹰、秃鹫、白尾鹰、北极狼、驯鹿、北极狐、北极猫头鹰、紫貂、猞猁、麋鹿、鼠兔、松鼠、木旅鼠、松鸡、杜鹃、啄木鸟、大量野生水鸟、野生鱼类、野鸭、野鹅等等。

自然景色

普托拉纳高原,是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西北端被深谷断开的山地,海拔1701米,是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部分,被人称之为高原中的高原。海拔较高处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针叶林。普托拉纳高原的自然景色美得令人吃惊。这里坐落着超过2.5万个类似峡湾的湖泊、数十个深峡谷、河流和小溪以及数千个瀑布。这个高原地处北极地区,苔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罕见的驯鹿在迁徙时也要穿过这个高原。

教科文组织的巴德曼说:“北极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但现在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一地区,普托拉纳高原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环境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偏远,非常天然的地方,拥有非同一般的地貌多样性。”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不断升高,北极的很多生态系统正快速发生改变。

难得一见的驯鹿迁徙

最难得一见的是一种罕见的驯鹿在迁徙时穿过高原的情景。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进行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所在的亚北极地区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绒毛,而生出新的薄薄的新毛,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驯鹿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一代又一代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在遇到狼群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而打破草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