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显示性偏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显示性偏好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我们通常会发现,在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商品,它们可以作为环境所提供服务的替代品。例如,游泳池可以看作是洁净湖泊或河流具有的休闲功能(例如,游泳)的替代物;私人公园可以看作是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替代物。如果这种替代作用可以成立,则增加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供应所带来的效益,就可以从替代它们的私人商品购买量的减少测算出来,反之亦然。其原因在于,由于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对于用户而言,消费两者给用户带来的福利水平也是一样的。同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当人们购买商品的时候,其支付意愿也包括了对这些商品附属的或具有的环境属性的承认。必须注意的是环境的某些服务功能是能够被有些私人物品完全替代的,但有些只能是部分替代,甚至是无法替代的。例如,对于原始森林而言,其作为木材的使用价值部分,可以被人工林来替代,但是,原始森林本身所特有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等)则无法被人工生产出来的物品所替代,而原始森林的存在价值的部分,则更是无法替代。

显示性偏好可以借助于“内涵资产定价法、防护行为法与预防费用法、旅行费用法等”。并且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观察人们的市场行为,来估计人们对环境“表现出来的偏好”,它有别于通过直接调查而获得的偏好。

显示偏好的解读

显示偏好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的行为所显示出来的偏好。

例如,消费者明明买得起(9,3),却买了(8,4),这便证明消费者更喜欢(8,4),或者说,显示出消费者对(8,4)的偏好更甚于(9,3)。这就是显示偏好原理,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常识推导出来。

如下图,红线为预算线,假设消费者均衡点是(x2,y2)。由图可知,(x1,y1)是消费者买得起的消费束,可是消费者却选择了(x2,y2),由此可见,消费者对(x2,y2)的偏好更甚于(x1,y1)。

专业术语就是,(x2,y2)直接显示偏好于(x2,y2)。

然后,假设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预算线移动了,移动为下图中的红线(下图中浅红的线是原预算线,给你对比用的)。预算线变动后,消费者均衡点是(x1,y1)。

同理可知,(x1,y1)直接显示偏好于(x3,y3)。

再然后,显示偏好就跟比大小一样,它也是可以传递的。比大小的时候,我们知道,如果a>b,b>c,则a>c。

显示偏好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下图所示(下图是上面两个图的叠加),按照前面的显示偏好关系,我们可以说,(x2,y2)显示偏好于(x3,y3)。

但是,我们只能说,(x2,y2)间接显示偏好于(x3,y3)。

因为,当消费者购买(x2,y2)的时候,消费者是买不起(x3,y3)的,所以,这两个消费束没有直接显示偏好的关系。我们只是通过(x2,y2)>(x1,y1)>(x3,y3)的偏好链(“>”表示直接显示偏好,但这不是国际通用的符号,是为了表述简单,临时定义的),间接得出这个结论。

显示性偏好的理论意义

从消费者行为模型——人们总是选择他们所能购买的最佳商品组合——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做出的选择一定比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更受偏好。所的通俗一点,如果消费者的行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那么它在市场上实际购买的商品组合就是他所能购买的最优商品组合,这些实际购买的商品组合优于那些消费者有能力购买而没有购买的商品组合,即前者是后者的显示偏好。

可以用显示偏好公理来更正式的表达这一论点:设image.png是价格为image.png时被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组合,image.png是使得image.png的另一商品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假若消费者总是在它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组合image.png,则我们一定有image.png>image.png。

必须注意下述区别:显示偏好只表明在image.png能够被购买的情况下,消费者所选择的是image.png;而偏好则表示消费者把image.png的次序排在image.png的前面。如果消费者是选择他所能购买的最佳商品组合的话,显示偏好就隐含着偏好,但这是观察行为模式的结果,不是术语定义的结果。

因此,显示偏好这个概念意味着,只要观察一下消费者在两种商品之间的实际选择就可以得到有关这两种商品组合之间的偏好的某种信息,即对所选中的商品的偏好超过对另一种商品组合的偏好。

显示偏好可以用来测定无差异曲线,它是依照试验法进行的。按照显示偏好理论的要求,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在试验期内,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稳定的,一边观察消费者对不同的收入和价格所作的反应。推导出无差异曲线的方法是:让价格不断变化,观察各种不同价格下的消费者选择,把这些选择连接起来,就构成无差异曲线。如果连续变化的价格增量趋向于无穷小,则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光滑的曲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