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香闹学

春香闹学
图片来自artnet

春香闹学》,京戏电影,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于1920年出品,梅兰芳为导演。该剧根据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中的一折改编而成。[1]

目录

剧情简介

有一姓杜的官员,请了一位名叫陈最良的老先生教他的女儿杜丽娘读书。杜丽娘有一小,名唤“春香”,也在学堂伴读。春香不懂读书为何,在学堂一味嬉戏玩笑。陈最良教育春香,却反被春香戏弄。陈最良一气之下打算请辞不教,杜丽娘好言相劝,让春香跪求饶恕,陈最良方才不与她计较。

幕后制作

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邀请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尽管当时还是无声电影时期,但各种外国影片和国产剧情短片已经变得比较普遍,单是技巧性的记录,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当时的中国电影,几乎还没有“导演”一说,所以有着成熟舞台经验的梅兰芳就成了“梅导演”。

不能说梅兰芳当时拍摄的这些京剧影片能对中国电影产生多大的影响,但确实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春香闹学》中春香出场以特写镜头拉开,舞台布景结合实景拍摄,是电影拍摄初期的有益的尝试。

京剧与电影,粗看关系匪浅,但其实差别真是大得很。京剧的表演程式,大都是依托虚拟的场景和环境而生成,尽管早期电影布景方面比较粗糙,但基本方向还是要靠现实感很强的场景和环境的。京剧中一幅幕布可以是千里江山,也可以是丈许庭户,马鞭当马、令旗当车,如果失去了对这些虚拟场景道具的认同,那很多优美的动作舞蹈都失去了实用的基础。梅兰芳在早期的京剧影片中,所做出的尝试,已经超出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职责,而是进入到一个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发展眼光的艺术家的层次。《春香闹学》中的“游园”一本中,梅兰芳将京剧舞台上所没有的“暗场”真正在银幕上表现出来,不仅租用真实园景拍摄,而且增加了荡秋千、拍纸球等细节,大大增强了人物性格的表现。

梅兰芳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对电影这一新生艺术形态的浓厚兴趣,为舞台表演转换为影片表现花了一番心思,显示出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正进入了一个被“认真”对待的时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