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湾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北部,漠阳江上游,全镇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2017年),镇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辖25个村和1个社区,春湾镇辖区总人口86011人(2017年)。居民使用白话和涯话。

春湾镇为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广东省省级中心镇、广东省26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春湾镇是阳春市的粮、蔗、菜、果主产区。

2019年10月,春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1]

中文名称: 春湾镇

外文名称: Chunwan Town

别 名: 黄泥湾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

下辖地区: 辖25个村和1个社区

电话区号: 0662

邮政区码: 529616

地理位置: 阳春市北部,漠阳江上游

面 积: 342.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86011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龙宫岩,石林,通天蜡烛,通真岩,蟾蜍石,刘三姐歌台等

火车站: 春湾站

车牌代码: 粤Q

行政代码: 441781

地理环境

春湾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分明,年平均22度,年降雨量2400毫米,年日照对数1700小时,具有水、热、光同季特征,气候宜人。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漠阳江及其支流贯通全镇,还有中、小型水库、陂头等水利工程达60多宗。

矿产资源

矿藏主要有金,磷,煤,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其中大理石已被国家建村部定为“406”“407”号优质资源。

经济概况

综述

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7.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7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农业总产值4.14亿元,第三产业1.1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6:2.4:1.6。2003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0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90元。

2014年,全镇预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6亿元,增长11.4%。

其中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增长9.2%;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6.2亿元,增长16.3%。

2014年春湾镇税收收入任务2161.68万元。其中:国税收入任务256.68万元;地税收入任务1905万元。1—10月份税收入库实绩1671.19万元,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的77.31%。其中:国税收入224.17万元,地税收入1447.02万元。

商贸重镇

春湾镇向来是粤西著名的商贸重镇,商品意识较强,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素有“小广州”之称。由于市场繁荣,流通兴旺,吸引很多商人在春湾投资办实业。

2001年以来,润华、佳惠、真实惠、万家福、好邻居等几个大型超市相继开张,给春湾商贸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商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春湾商贸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经济的发展,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春湾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周边乡镇和邻近市县的人都习惯到春湾置业、购物和娱乐消费。

在该镇落户的针织厂有33家、五金电子、塑胶制品、冶炼等企业10多家,小水电企业30多家,吸纳了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增长。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9亿元,实现利润1998万元。

工业园区

春北工业园区选址于阳春市北部、漠阳江上游的春湾镇,全镇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2017年),镇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86011人(2017年),其中在城镇居住人口3万人。春湾镇是粤西著名的商贸重镇,是广东省的省级中心镇,是阳春市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拥有优越的地缘、资源优越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在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三茂、春罗铁路在此交汇,两条省道S113、S369贯穿东西与南北,区域中心位置尤显突出。

拟开发的春北工业园区位于春湾镇西面,崆松线与春罗公路交汇处,距春湾火车站约2公里,离珠三角的恩平约60公里,有省道S369线通过,交通便利,是建立工业园区的理想之地。该工业园区设计总面积5000亩,工程分二期完成,开发总成本约14313万元,园区以山坡地、旱地为主。附近有自然村5条,人口约600人,搬迁费用较小。园区东边有变电站一个,西南有清水塘大冲塘供水工程,为园区用水、用电提供保障。园区离漠阳江约1000米,排污方便。

特色农业

一、粮食作物。一九九九年,全镇粮食作物8.9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万亩,总产3.6万吨;玉米1.6万亩,总产4000吨。二、林业生产。镇实行林果并举,规划高山远山造林,25坡度以下的山地种果。经济林以松、杉、桉等为主,今后,将对其进行结构调整,低效益林木将逐步减少,改种高产值的如马占相思等品种。除了鼓励私人承包开发外,还规划5万亩高山地招商引资开发。

三、畜牧业的发展。镇的畜牧业以鸡、猪为主要项目。温氏汉集团公司下属的阳春市哼盛养殖有限公司每年可向市场提供150万只肉鸡。与此同时,镇还大力发展山地鸡,农民专营或在果场兼养的优质山地鸡,每年可提供100万只以上。以种养大户严显湖的立体养殖场为示范点推广瘦肉型猪的生猪品改工作推动了全镇生猪生产,逐渐淘汰不适应市场的品种,提高猪的产值。

99年统计,生猪饲养量达12万头,其中75%为瘦肉型猪。出栏肉猪3万头,外销猪苗约5万头,形成了旺盛的猪市场。另外,山塘、水库也成了镇农民致富的另一条路子,在山塘、水库养

鸭,既利于鸭的生长,又充分利用了鸭粪喂鱼。全年鸭饲养量达60万只,是镇畜牧产业的第三大支柱。在搞好支柱产业的同时,镇还鼓励农民发展养兔、养羊,已建立了兔场、羊场各一个,丰富了我镇畜牧业的种类,也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四、水产养殖的发展。镇对渔业一向比较重视。结合市场的供求情况,引导养殖户养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并改进养殖方法,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量产值。镇年产商品鱼1800多吨,除了常见的四大家鱼外,鲮鱼、淡水白鲳、单性罗非鱼、本地塘虱等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鲮鱼已成为我镇重点养殖品种,并成为了全市的鲮鱼养殖基地。

五、蔬菜生产。蔬菜是镇农业收入的重要支柱,全镇80%的农民都有专门的蔬菜地。,全镇常年种菜面积8400多亩,复种面积3.3万亩,随着品种不断优化,技术不断提高,年总产量达6.6万吨,总产量可达3000多万元。因此,蔬菜生产成为镇家业的龙头产业。

六、水果生产。镇在贯彻省市山区开发会议精神中,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好25坡度以下的山坡地,进入大规模开发,形成镇水果生产的基本架构。在种植品种方面,淘汰了不适应市场的老品种,种上新的名优水果,力争几年内水果生产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已种上优质的龙眼、荔枝、李子等3万多亩,其中2万多亩已有收获,99年总产量已达7000吨。预计五年后水果可达1.2万吨。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全镇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内建有大小酒店旅馆30多家,其中高档的有好时光酒店、龙宫酒店、新枫林等7家有500多张床位的酒店;建有日产7500吨自来水厂和11万伏变电站;

建设了三大绿化花坛和二大绿化广场以及街道绿化带;开发了春光花园、三街朗开发区、站前开发区、汶东花园等9个商住小区和新建了大型的春湖苑商住楼等,总开发面积46万平方米,已吸引5000名本镇农民和外镇群众在镇区定居;

投资2800万元建设排水沟总长22.8公里;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春湾大道、青云路、迎宾大道、莲花路等主次干道19条,总长达18.6公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架构。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吸引了大批资源型企业到本镇落户创业。

养老保险

2013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至2014年11月,2014年已完成扩面参保295人,完成扩面参保任务的275.7%。2014年春湾镇应续缴费人数35635人,至2014年11月已完成续缴费22963人。

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的动态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至2014年10月底共发放各项优抚优待、救助等资金1028.2万元。其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5.6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87.2万元;发放救灾救济资金73.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2.1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优抚优待等资金共270万元。

计划生育

强化计生责任与经常性工作,镇委出台《春湾镇201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调整奖励金额并抓好落实,2014年完成四术1604例,其中上环669例,补救措施142例,结扎793例(其中纯二女扎23例)。

为了进一步扫清“四术”库存,积极开展计生服务月集中活动,抓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反馈工作,坚持抓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至2014年11月,已征收社会抚养费360万元。

交通

春湾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省道新高线S113和圣贵线S369的交汇处,三茂铁路、贯穿南北,春罗铁路可直达桂林,广东至广西和三茂铁路在此中转,成为大西南的铁路中转站,是粤西新兴的交通枢纽,区域中心位置日显突出。

旅游概况

春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俱全,细分有:地质奇观、森林、河流、温泉、古建筑、地方文化等。 春湾旅游以石林、龙宫岩、通天蜡烛等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以春湾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春湾影视城影视展影中心、春湾骑楼等为特色,拓展文化特色旅游;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一河两岸等为特色,拓展生态度假旅游;以“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为新亮点,推广科考旅游。

风景名胜

春湾主要景区有:石林景区、那乌景区、百富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其

中石林景区是春湾镇主要旅游观光和科考景区,也是春湾影视文化旅游的品牌。景区面积336.66公顷,设主次两个入口,三个功能区。

(1)风景名胜区:以石林、龙宫岩为主,包括景区内百页剑门、龙宫宝窟、通天蜡烛、石林远眺、青云古寺、慈云普渡、铜石蝉林、狭谷幽地八大景点。

(2)科考文化游览区:以地质博物馆、影视城影视展影中心为主,包括地质科学和影视文化两部分。利用申报地质公园的契机,可设置地质科学博览厅,让游客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一些神秘的地质科学、以及相关的宇宙科学等。可通过图片展览、电影放映等形式引导游客参与。

(3)水上活动区:通过湖化石林景区,开辟水上游览为主。石林景区有山、林、洞、寺,但水

景尚不够,规划构想从东面引水入景区,婉蜒曲折,时而涓涓,时而广阔,并增设游船码头,为游客开辟水上游玩和游览线路。

名胜古迹

通真岩(又名铜石寺),留有宋代以来的名人墨迹,有明清时期誉为阳春八景之一的“铜石禅林”还有慈云岩,青云寺,瑞馨书室,通天蜡烛,龙宫岩,莲花垌石林等。

特产

春砂仁,赤小豆,香芋,三黄鸡享有盛誉。

历史文化

春湾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列入国家地质公园。镇内现存有春州治、勤州治等两个唐、宋古城遗址。历宋、元、明、清至民国,春湾为盐业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国民大学、省人民银行曾移迁春湾,时称“小广州”。解放后,春湾以镇建制,60年代列入中国百大名镇。

春湾位于漠阳江上游与西江之间,古代是中原文化进入西江以南高凉地区的主要通道。至隋唐期间,其因地理显要,时隶新兴,属广州辖地;时隶阳春,属冼冯势力的控制范围。

春湾古代为中原移民区,汉、俚、僚民族杂居,抗日战争时期又是广州的移民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一种富有活力和富有弹性的文化,颇具开放精神。

春湾是古高凉县地,古称那乌(六乌),宋代称黄泥湾。那乌,古越语,南越人稻作的地方。越人为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六乌即上古的骆越。秦汉史称:“北方胡,南方越”,至西汉有南越、闽越、东瓯、西瓯等越族,在东汉称为乌浒、夷僚,六朝后以俚僚并称,今发展为瑶、畲、苗、亻良、壮、黎、侗、白、水、布依、毛南、么佬、仡佬等多个民族。

春湾包括阳春其他地区的俚僚民族在明代末期已经基本汉化,后有赵、麦、盘等三姓瑶族陆续回迁阳春。无论瑶族、汉族、还是其他移迁而来居留的少数民族的阳春人,大都信奉盘王。凡有村落的地方都立有盘王神祉,其供奉的盘王神像是个狗头人身的图腾,盘王即盘瓠,是狗王神。高凉地区的名称源于“狗狼”谐音,自古相传阳春先民是盘王的嗣裔,盘王曾在阳春这片古海隅的岩山地带开天劈地。

经考古还发现,春湾在旧石器晚期已有人类居住,在众多岩群洞穴里发现有丰富的古文化层,已出土有各类的动物化石,发掘出西汉印纹陶器和绳纹板瓦等文物。通真岩也出土有剑齿象牙齿及骨骼的化石,其属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存物。

春湾汉代遗址古旧塘村,出土有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和日用陶罐以及铁钺农具等遗留物几千件。陶罐胎的断面处呈青灰色,质地坚硬,火候较高。胎表面附有黄绿、黄褐和近灰色的一层极薄釉,这是在吸收了原始陶器表着釉的经验基础上,又创烧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的一项工艺技术。它表明春湾地区当时已具有与中原汉代同期陶器烧制水平,以及上古狗狼文化与中原文化同具文明。特别是铁钺农具的出土,体现今春湾在汉以前已将铁器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春湾古代各种文化包括陶器文化创造者应是漠阳江古代的先人,其旧石器时期穴居先民应与阳春后来古代俚僚民族有直接渊源。这为探讨狗狼民族起源、发展及其与汉族融合的过程,提供了直接的物证。

汉古旧塘村遗址出土遗存物中发现有铺地砖。铺地砖,呈正方形,长宽均约20厘米,厚2.5厘米。砖面花纹装饰有两种:一种花饰四叶纹,四叶中间有一个棱格纹,线条凸起,图形规则工整,均为模制;另一种为圆圈纹,由五个圆圈组成图案,中间稍大,四角的较小,圈的线条是凹下去的,由两条线组成。中间大圈线条,为轮制,深浅一样,小圈由三条线组成,线条是用手工刻划的,线条有深有浅,也不够圆,砖面四圈1.5厘米,刻划榄角纹。胎质呈青灰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此物为全省首次发现。

古旧塘村遗址位于漠阳江边,南向有个大池塘,四周有人工垒筑的四个哨岗的土丘。遗址发现5000多件陶器残片,还有铺地砖。这种铺地砖在秦汉时期已属豪华的侈奢品,在它的上面那将是一种级别很高规格的建筑物。从古旧塘村形制推订,极有可能是一直寻找未果的南越坍国赵佗的行宫,省文物专家也认同这个观点。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略取陆梁地,于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等三郡。为了稳定岭南地区局势,以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领50万众留守,还征调15000名未婚女子与守戍将士成婚定居,还强迫从中原劳力移迁岭南,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7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相邻越人各部归属南越王属地,广州成了越族集团的政治中心,作为赵佗行宫的春湾则成为南越集团的重要据点,同时也是古高凉两川地区的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

春湾在地区在南北时期,曾经历“七年征俚”。公元529年,梁武帝为了在今阳江增设港口和进一步控制俚人的高凉地区,委派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孙?邰发动了征讨俚人的战争,孙?邰联合新州渠帅卢氏势力集团,从高凉县地今新兴县的簕竹、河头、天堂等地区开始,沿漠阳江而下,遭到俚人奋起反抗。这场战争长达七年的时间,史称“七年征俚”。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高凉地区设置有罗州、高州和南梁州。下分设为阳春、高凉、齐安(恩平)、海昌(高州电白)、电白(高州电白)、石龙(化州)等十二郡。瓯越人渠帅宁巨为罗州刺史,占据鉴江西部。孙?邰为高州刺史,占据鉴江东部和漠阳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梁朝以南梁州羁縻南越高凉部落,由冼夫人兄冼挺为南梁州刺史。今春湾的地区被参战的新州刺史卢子雄占据管辖。直至梁末,卢氏反叛,冼夫人协助陈霸先平剿新州卢氏势力,春北三县地包括今春湾夺区又重回冼冯势力的控制范围。隋末至唐武德二年(615-620年),今春湾及新兴县由隋高凉郡通守冼宝彻起兵反隋时割据,唐武德三年及唐统一后相当一段时间归入冼夫人孙子冯盎管辖,高凉地区包括今春湾及从新兴到海南岛,统称“高、春、罗、辩、雷、崖、儋、新”等八州。冯盎为总管。在此之后,春湾地区归入阳春辖地。

七年征俚期间,今阳春与新兴交界地河头、簕竹一带的山头全被官兵放火烧光,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此后每遇上暴雨山洪,山上崩塌的黄泥土沿着漠阳江源头冲涮下来,淤积春湾一带的河道。唐、宋时期,春湾仍为泽国涝田,通天蜡烛、通真岩、小铜石直至那星潭葛岩山全线的河道被黄泥、沙石淤塞。同时,受阻山洪又从西边今春湾中学一带冲击出另一条新的河道。新旧两河道夹着一块瘀积地,这就是今春湾地区。黄泥湾也由此得名。唐代刘三姐山歌曾描绘春湾唐代两河裹夹的地理形势,在刘三姐山歌里唱道:“妹今住在大村场,两蔸榕树夹蔸樟,中间有个河中庙,两边就是藕丝塘。”“中间那条进妹村,一条江水两边分;房顶生草是妹屋,门口两边有石墩”(《刘三姐问村问姓问名歌》)。

春湾历史文化深厚,不仅具有达摩禅宗佛教文化、歌仙刘三姐文化,而且具有独特的狗狼民俗文化;不仅在自然景观方面优美,而且铜石禅林、刘仙三姐歌台、唐宋两代古州城等人文景观方面也丰富。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位次998名。

2019年10月,春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视频

2020年航拍阳春市春湾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