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易孔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易孔昭

易孔昭(1835—1896),字仲潜,子彬公二十一代孙,黔阳县洗马潭人。[1]

易孔昭事迹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拔贡,镶黄旗官学汉教习。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曾国藩奉命镇压,屯军安徽。易孔昭前往安徽见曾国藩,提出镇压太平天国的《平贼方略》。曾国藩命令易孔昭在杨岳斌水师营办理章奏兼管营务。其时,曾国荃统陆军驻南京雨花台、杨岳斌水师守乌江。易孔昭又提出《水陆合攻策》,夺取九洑洲,由此得到曾国藩的赏识,派回湖南招募湘军。易孔昭回家乡后,从溆浦、黔阳二县募集兵员四个营,开往南京,进驻孝陵卫。

同治三年(1864),易孔昭率部攻入南京,生俘太平天国章王林绍章,并亲自挥刀将林绍章杀死,又掠得一批文物财宝运回黔阳。事定叙绩,易孔昭以知县选用,加同知衔。易孔昭因非仕途出身,铨叙受到影响。

同治六年(1867),应顺天乡试,未中。遂辞归黔阳县,重操举子业。

同治九年(1870),又应湖南乡试,仍未中。适同治陕甘起义,清廷派左宗棠前往镇压,调易孔昭办甘南支应局,兼理南路粮饷器械。

同治十二年(1873),易孔昭以知府留甘候用。不久,易孔昭父死归里。后易孔昭又随左宗棠出关继续办理粮秣饷械。保二品顶戴花翎盐运使衔,授新疆阿克苏办事大臣,署甘肃巩秦阶道。易孔昭承左宗棠授意,献《平定关陇纪略》,署甘肃安肃兵备道,赐奖武银牌,例授资政大夫。

光绪九年(1883),易孔昭母死,扶柩归里。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易孔昭又奉调赴闽。后因清廷屈膝求和而罢兵。易孔昭两次守服未终,请准归里。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易孔昭服满赴陇,接办厘务。不久后,又调署安肃兵备道。

光绪二十二年(1896),因病归里就医,抵新路河,病死,时年六十一岁。

著有《平贼方略》、《水陆合攻策》、《平定关陇纪略》、《石芝精舍诗集》等。

宣统三年(1911)辛亥朱文批交部议,例赠内阁学士衔。

清军府甘肃安肃兵备道、花翎二品顶戴、钦加盐运使衔、赐奖武银牌,例授资政大夫、赠内阁学士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