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朝天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朝天主教是基督教第一大教派——天主教(罗马大公教会)第一次大规模传入并扎根中国汉族士大夫和基层民众的时期,在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上具有深远影响。

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产生于公元初年小亚细亚地区,创始人是被称为天主之子的耶稣基督[1]。由于天主教是在罗马教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2],故也称为罗马公教。世界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大概有12亿左右。

简介

元末明初

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年) ,泉州第五任主教雅各伯(威廉·甘勃尼),在元末动乱中被杀害。

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摧毁了所有外族色彩的事物,包括天主教和景教。基督教于元朝灭亡时,再次中断。

嘉靖朝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受葡萄牙国王保护的耶稣会的纳瓦拉(今西班牙境内)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神父到达中国广东的上川岛,但得不到进入大陆的许可,带着遗憾死在了岛上。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多明我会葡萄牙传教士达克鲁斯(Gaspar da Cruz;1520年-1570年)抵达中国澳门。1570年他的《中国志》(Tractado emque se cōtam muito pol estéco as cous da China)在欧洲出版。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租借澳门。

南明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波兰籍耶稣会士卜弥格来华。

永历二年(1648年),瞿安德在南宁为王太后、马太后、王皇后施洗。后又为皇三子朱慈炫(后被封为太子)施洗,圣名君士坦丁。

永历帝致罗马教宗信件,由卜弥格翻译成拉丁文。

永历四年(1650年):十月,卜弥格作为南明皇帝的使者与南明官员陈安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

永历十二年(1658年,大清顺治十五年),卜弥格从欧洲回到东方抵澳门。但是澳门已经与清朝建立关系,耶稣会日本省和中国副省也不再承认卜弥格为其成员,反对他通过澳门入境中国。卜弥格不得不转道交趾。

永历十三年(1659年):8月,贫病交加的卜弥格怀着对南明的忠诚病逝于交趾与广西的边境。

视频

明朝天主教 相关视频

科普:世界三大宗教的趣史
经典课堂 | 祛魅辩证法:世俗时代的宗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