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王德完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史·王德完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王德完,字子醇,廣安人。萬曆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經略鄭洛主款巡撫葉夢熊又言戰邊不協安望成功帝為飭二臣 石星為本兵,德完上十議以規時,帝納之。已,請裁李成梁父子權,劾褫黔國公沐昌祚冠服,罷巡撫朱孟震、賈待問、郭四維、少卿楊四知、趙卿。又發廣東總督劉繼文、總兵官李棟等冒功罪。半歲章數十上,率軍國大計。累遷戶科都給事中。倭寇久躪朝鮮,再議封貢。德完言:「封則必貢,貢則必市,是沈惟敬誤經略,經略誤總督,總督誤本兵,本兵誤朝廷也。」後封果不成。德完尋以疾歸。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極陳四川采木、榷稅及播州用兵之患。又言三殿未營,不宜復興玄殿、龍舟之役。皆不報。已,劾湖廣稅使陳奉四大罪。再疏極論,謂奉必激變。奉果為楚人所攻,僅以身免。尋因禱雨言:「願盡撤礦稅之使,釋逮系之臣,省愆贖過,用弭災變。」不報。已,極陳國計匱乏,因請減織造,止營建,亟完殿工,停買珠寶,慎重採辦,大發內帑,語極切至。帝亦不省。

時帝寵鄭貴妃,疏皇后及皇長子。皇長子生母王恭妃幾殆,而皇后亦多疾。左右多竊意後崩,貴妃即正中官位,其子為太子。中允黃輝,皇長子講官也,從內侍微探得其狀,謂德完日:「此國家大事,旦夕不測,書之史冊,謂朝廷無人。」德完乃屬輝具草。疏入,帝震怒,立下詔獄拷訊。 尚書李戴、御史周盤等連疏論救。忤旨,切責,御史奪俸有差。大學士沈一貫力疾草奏為德完解,帝亦不釋。旋廷杖百,除其名。光宗立,召為太常少卿。俄擢左僉都御史。

初,德完直聲震天下。及居大僚,持論每與鄒元標等異。楊鎬、李如楨喪師論死,廷臣急欲誅之。德完乃上疏請酌公論,或遣戍立功,或即時正辟,設兩途以俟帝寬之。疏出,果寬鎬等。德完尋進戶部右侍郎。給事中朱欽相、倪思輝言事獲罪,疏救之。明年,遷左。亡何卒官。

(選自《明史·列傳一百二十三》)

譯文

王德完,字子醇,廣安人。萬曆十四年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改任兵科給事中。西部邊境戰事失利,王德完進言說:「如今經略鄭洛主張議和,巡撫葉夢熊又主戰,邊疆大臣主張不一致,哪能企望成功。」皇帝為此告誡了兩位大臣。石星任兵部尚書時,王德完上奏十條建議來謀劃時事,皇帝採納了這些建議。之後,請求削減李成梁父子的權力,彈劾免去黔國公沭昌祚的官職,罷免巡撫朱孟震、賈待問、郭日雛,少卿耪霹知、趙卿。又揭發廣東總督劉繼文、總兵官李棟等假冒戰功的罪行。半年時間幾十次上奏章,都是有關關統治國的重大策略。多次遷升至戶科都給事中。倭寇長時間危害朝鮮,朝廷再次議論對倭賞賜拜封及准英進貢事。

王德完進言說:「賜封就必定進貢,進賜就必定貿易,這是沈惟敬誤導經略,經略誤導總督,總督誤導兵部尚書,兵部尚書誤導朝廷。」後來賜封果然沒有成功。王德完不久因病回家。萬曆二十八年,被起用任職於工科。(王德完)極力陳述四川采木、徵稅及播州用兵的禍害。又說三座宮殿沒有營造,不宜再興起玄殿、龍舟的工程,(皇上)都沒有批覆。之後,彈劾湖廣稅使陳奉四大罪狀。兩次上疏透徹論述,說陳奉必定激起變亂。陳奉果真被楚人所攻擊,僅自身免於災難。不久趁求雨進言說:「希望全部撤除礦稅使臣,釋放被拘捕的大臣,反省過錯彌補闕失,以此來消除災害。」(皇上)沒有批覆。後來,又極力陳述國家財政匱乏,因而請求削減紡織,停止營建,儘快結束宮殿工程,停止購買珠寶,慎重採辦,大量發放內庫錢財,言語極為懇切。皇帝也不理會。

當時皇帝寵愛鄭貴妃,疏遠皇后及皇長子。皇長子生母王恭妃生命危殆,而皇后也多病。皇帝左右很多人私下認為皇后去世後,鄭貴妃就會成為皇后,她的兒子為太子。中允黃輝是皇長子的侍講官員,從內官侍從那兒暗中探到其中的情況,對王德完說:「這是國家大事,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將來書寫在史冊上會說朝廷沒有賢臣。」王德完於是囑咐黃輝起草。奏疏呈入,皇帝震怒,立即將王德完投入欽犯監獄拷問審訊。尚書李戴、御史周盤等聯名上疏論辯救助。冒犯了聖意,遭到嚴詞斥責,御史被剝奪俸祿,處罰各有差別。大學士沈一貫迅速草擬奏章為王德完辯解,皇帝的怒氣也不消解。不久在朝廷上杖責一百下,革除他的官籍。光宗即住,徵召為太常少卿。不久提升為左僉都御史。

當初,王德完正直的名望聲震天下。等到當了大官,所持的主張常常與鄒元標等人相異。楊鎬、李如楨戰敗,損失軍隊被判處死刑,朝臣急於想誅殺他們。王德完卻上疏請求斟酌公正評論,或者將他們放逐讓其戍邊立功,或者將他們立即正法,拿出兩種處理辦海以待皇帝寬恕他們。奏疏下發,果然寬恕了楊鎬等人。王德完不久擢升戶部右侍郎。給事中朱欽相、倪思輝進諫獲罪,王德完上疏救助他們。第二年,升為左侍郎。不久死在任上。 [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