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昆明蟹甲草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明蟹甲草

中文学名:滇藏叶下珠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界:植物界

昆明蟹甲草(学名:Parasenecio tripteris (Hand. -Mazz.) Y. L. Chen)是菊科,蟹甲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米至3,1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疏林下和草坡。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1]

形态特征

昆明蟹甲草,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直径1.5—2厘米,有多数褐色较粗的须根。茎单生,高(30)50—90厘米,硬坚,绿色或基部带紫色,具多数纵条纹,无毛,下部叶缩小或枯萎,其余的叶多集中于茎的中部或中上部,渐变小,在四分之一处至近中部以上呈塔状圆锥状排列。 叶全形宽卵形,长7—10厘米,宽6—11厘米,基部微心形,截形或宽楔形,掌状3—7深裂,裂片宽倒卵形或匙形,顶端钝或稍尖,顶生裂片多少分裂,侧生裂片2浅裂或深裂,边缘具疏齿或仅有具小尖的细齿,质地较厚,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无毛,掌状脉,叶脉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短于叶片之半,具楔状短翅,基部无耳。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有分枝的狭圆锥花序,花序分枝斜上,头状花序向上又排成总状,下垂,无毛或被极疏的短柔毛,下部的苞片与叶相似,但变小,较上部的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毫米;花序梗细,长(2)3—5毫米,有1—2钻状线形小苞片,下垂;总苞圆柱形,长8—9毫米,宽1.5—2毫米;总苞片3,草质,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7—9毫米,宽1—1.5毫米,淡褐色,顶端钝或稍尖,被微毛,具狭或较宽的膜质边缘,外面无毛,小花3—4,花冠黄色,长6—7毫米,管部长2毫米,檐部宽管状,裂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药伸出花冠,基部具长尾;花柱分枝顶端截形,被乳头状微毛。

各种瘦果圆柱形,淡黄褐色,长4—5毫米。无毛,具肋;冠毛白色,长约5毫米。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900米至3,1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疏林下和草坡。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参考资料

  1. 昆明蟹甲草,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