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旧县乡位于福建省松溪县东部,与浙江省庆元交界,距县城16公里。五代为松源县治所,宋初县治迁今松源镇,遂名。民国时期设旧县乡,1959年置旧县公社,1984年撤社改乡。辖12个村委会,87个村小组,主产粮食、烤烟、柑桔、茉莉花,是松溪县商品粮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白马山、南宋交通法规碑遗址。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3700公顷,常住人口16639人 。[1]

中文名称: 旧县乡

外文名称: Jiuxian Township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松溪县

下辖地区: 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

电话区号: 0599

邮政区码: 353505

地理位置:松溪县东部

面 积: 13700公顷

人 口: 16639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白马山、南宋交通法规碑遗址

目录

简介

截止2013年,下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4378户,1.61万人。居民语言普及普通话,地方方言以闽北话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6%,境内有著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和名迹古刹中峰寺。2012年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乡镇,2013年已通过“国家生态乡镇”验收。主产粮食、烤烟、柑桔、茉莉花,是松溪县商品粮基地之一。乡办企业8家,村办企业17家。文化教育设施改善。公路通浙江、庆元县城。旧县乡,辖12个村委会:旧县村、大黄沙村、船坑村、东厝村、游墩村、马坪村、岩下村、六墩村、李墩村、下段村、官村村、洋前村。

民俗风情

“游仙节”每年农历的农历七月廿十,是六墩村人最热闹的节日——“游仙节”,其热闹程度完全不亚于春节。六墩人为了年年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举行系列的民俗活动。该节日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执行,是一种民间自发的活动,时间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廿十开始,持续3天。参加人员除了本村的男女老少外,外嫁的女儿也要带着女婿返村参加,邻近村庄的群众也会自发的起来参加。整个“游仙节”活动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组织安排,主要以筹款做善事和游乐“狂欢”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含游街时锣鼓队、彩旗队、军乐队、腰鼓队、踩街队等)、健康向上,“游仙节”不仅增进了村民和协有善、相互关心、相互关爱,还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乡村建设

新村建设

2013年,旧县乡7个行政村已完成新村规划。其中,旧县新村建设,完工50栋;六墩新村建设52栋,已基本落成,预计2014年内全部交房入住。

基础建设

2013年,投资完成旧县中心小学至旧县中学至松源一级电站水泥路面硬化及路边绿化工程,完成幸花村与旧县车站到高速路口沿街主干道新建花池1000米,安装路灯26盏,实现集镇绿化、亮化;完成旧县村两条水泥路面硬化1700米。规划建设对门上塔山休闲公园。目前,已开通休闲漫道1.2公里,在山顶新建一座花岗岩凉亭,安装路灯、夜景灯和彩灯;投资完成船坑村数字电视线路架设,使之成为我县首个数字电视村;在集镇所在地建设2座处理能力17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做到污水达标排放。

经济发展

201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9亿元,比增10.8%,其中工业总产值1.9亿元,比增5.6%,农业总产值2.19亿元,比增1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913元,比增11%。

农林渔牧

2013年,农业总产值2.19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3年,生产粮食8047吨,人均501公斤。主要以杉松木为主,同时套种无患子。

新农业

旧县乡以生态、有机农业为核心发展了以遮雨栽培模式南坡湾生态葡萄园200亩多;以稻田养鱼方式培育稻花鱼100多亩;规划惠民仙园果蔬农业园500亩:第一期主要种植黄瓜、玉米。同时,在种植区内划定选菜区、自采区,在种植园外对农业休闲用地、疏菜冷藏、农副新产品交易用地、景观用地等,请有资质单位进行规划编制。成立绿特米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六墩本地特产“黄粿”加工为基础,合作社会员种植粳米,使松溪山区特有的传承了千年的“黄粿”走出农村,走出松溪,让全省、全国人民都能品尝到闽北特产。

工业

2013年,辖区工业总产值1.9亿元,比增5.6%。规模以上工业2家(亿田硅业和恒丰塑胶)。2013年同年引进龙竹工贸有限公司、松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扩资技改企业一家华盛节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信义新能源有限公司,其中信义新能源光伏产业项目,总投资9亿元。

财政

全乡财政总收入411.0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的县级收入完成159.80万元,扣减收入基数52万元,体制分得财力107.80万元;增值税收的县级收入完成129.50万元,扣减收入基数70万元,体制分得财力41.65万元;烟叶税收入完成144.47万元,扣减收入基数69.30万元,体制分得财力46.28万元(不含返还村烟叶税28.89万元);上级定项补助收入215.32万元。国税完成475.4万元,地税完成190.3万元,共完成税收665.7万元。

社会事业

文体

2013年,新建建成2400平方米文体广场,切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乡共有“农家书屋”7个、文化中心户4户、道德堂5个。每个“农家书屋”藏书1000册以上,各村先后成立了业余腰鼓队、戏曲队、老年舞蹈队、等7支业余文艺队伍,成员达250人以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贯穿宣传党的十八大、美丽乡村建设、平安建设、廉政文化等。

医疗卫生

现旧县乡共有村级卫生所17个,构建了完善的卫生保健网络。其中公共卫生床位10张,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药房药技人员2人。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以上。

社会保障

2014年,全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6户,人数707人,支出11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707人次。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0人,支出22.8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85人次,支出9.8万元,救灾支出1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38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130人,参保率98%

风景名胜

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旧县乡境内,山上森林茂密。总面积3250公顷,其中核心区1096公顷。主要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2002年底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周有形似虎、狮、熊、象、龙、马等九个山峰和舍身岩、媒人岩、蜡烛岩、磨米岩、僧帽岩、弥勒岩、老佛洞等奇岩胜景。小狮子岩为白马山中风光最美的一座山崖,巨大的岩峰酷似狮头,面向长天,张口怒吼,游人至此,似可听见其吼声在谷之中、云雾之外回荡,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媒人岩是另一处小山头。山顶上挺立着一块岩石,似人形,眉眼须发可辨,栩栩如生。山上有六福寺(原名白马庵),山顶有清道光六年(1846年)建造的仙阁,可远眺渭田、旧县、花桥、祖墩四乡。

中峰寺

留洋中峰寺坐落于旧县乡岩下村境内,是闽浙边界远近闻名的古老禅寺,总占地面积达50多亩。禅寺四面群山环抱,雾竹叠翠,远望如宝莲盛开。自古以来,当地就有金鸡应化、九龙吐水等许多动人传说。据旧志记载,中峰禅院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相传当年乡民聚众猎虎于山中,有神僧骑虎而出,遂请师修建道场。今寺旁大石尚有虎迹,人称伏虎坛。禅院附近山间散见的文化遗迹颇多,有贵人石、劈泉及清光绪年间重建的祖师塔陵等古迹。沿着后山幽静的山路迂回而上,有百峰尖仙阁巍然屹立于千仞高山之巅,是赏日出、听松涛、管竹海的旅游胜地。由山门向西南顺溪而下,有宗淳佑间的石拱桥蔚然于参天古木之下,桥旁有香火奠,达泉、石壁源、虎溪等景点。

视频

旧县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