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既往不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近义词赏罚分明、信赏必罚

反义词 :不咎既往

出 处 :《论语·八佾》

体 裁成语

释 义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往不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ì wǎng bù jiù,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自《论语·八佾》。

基本介绍

【注音】jì wǎng bú jiù

【解释】既:已经;往:过去;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易错点】既往不(究)

【年代】古代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结构】主谓式

【同义词】不咎既往

【反义词】赏罚分明信赏必罚

【近义词】风僝雨僽、争先恐后黄皮寡瘦仁者必寿、不耻最后、揎拳捋袖、绿肥红瘦、英雄入彀、期颐之寿、礼不亲授

成语出处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典故

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

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

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宰予问:“老师,您谈到‘既往不咎’,对已经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是广义的,还是专指周代的做法?”

孔子认为周代的做法及其用意是不妥当的,但又不便明讲,所以,只好用较为模糊的语言回答:“对于既成事实的事,何必再去追究责备呢?把‘既往不咎’的含义推而广之,又有何不可呢?”

宰予又问:“对于曾伤害过您的感情而后来又认错的人,您能对他宽容吗?”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土地神神主,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栗木就是让人害怕。孔子听到这种回答十分不满,责备宰我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孔子果断地回答:“能,也可以既往不咎!”

哀公、宰予点头微笑。

视频

既往不咎(范逸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