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无影犯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战后“本格派”坂口安吾短篇侦探推理小说全作品集

★多重推理与诡异手法的日本战后初代本格经典

★特别收录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

★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旗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

★日本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

《无影犯人》是“无赖派”旗手坂口安吾的短篇侦探推理小说全作品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共收入了《投手杀人事件》《无影犯人》《金表杀人事件》《选举杀人事件》等10篇侦探推理小说,其中特别收入了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此外,还收入了2篇作者关于侦探推理小说的核心思想评论文。作者坂口安吾通过悬念和圈套的设置对战后的本格推理做出了不同以往的推理写作探索,将推理小说的重点更加集中在斗智推理的过程。本书同名篇目作品《无影犯人》中的侦探只推断出两名嫌疑人,却缺乏物证指出犯人,似乎表现作者希望与读者互动,请读者帮助小说主人公来指出谁是真凶的意图。作为日本战后本格推理小说的经典作品,整部小说集注重推理纯味,因此是喜爱推理小说读者的入门佳作。

·首次以全新精装版致敬日本文豪坂口安吾,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其推理短篇全部10篇作品

·特别收录早稻田大学推理俱乐部赞誉名篇《暗号

·以筑摩书房《坂口安吾全集》为底本,北大日文系博士、北科大副教授倾力翻译

知名推荐

我未有机会见过坂口安吾先生,但我一直很欣赏他的作品。在战后的一段时期,他通过混乱来表达混乱的方式来贯穿其作品和生活,且他从未被虚假的安宁所欺骗。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讽刺作家,他与时代的关系是冰冷的。 ——三岛由纪夫

坂口安吾的文学作品都很有意思,因为显示了他对事物不受约束的看法和活泼的个性。与太宰的文学是现代青年的文学相比,坂口的文学是未来的成年人的文学。 ——佐藤春夫

安吾的文字就如大坝开闸,奔流滚滚,直击读者诸君灵魂深处。高雅与通俗,深邃与浮夸,文学之精髓化为混沌,尽在书中。每一卷,都是安吾在纵情大笑;每一章,都是安吾在扼腕长嗟。 ——石川淳

作者简介

坂口安吾 Sakaguchi Ango

(1906—1955)

日本战后著名作家,“无赖派”文学领军人物。本名坂口炳五。

出身豪门世家,幼时叛逆,小学、中学时期经常逃课,老师斥责其自甘堕落,不配以“炳五”为名,不如改名“暗吾”(日文音同“安吾”)。后其便以“安吾”为笔名。16岁时,因考试交白卷而被学校开除。后考入东洋大学文学部就读,专攻印度哲学伦理。

1946年,发表《堕落论》,冲击传统主流观念,一时风行日本。同年6月,发表小说《白痴》,获誉“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一跃成为日本战后新文学“无赖派”旗手,与太宰治齐名。其作品反抗固有传统,揭露人性的虚伪和矫饰,力图消除笼罩战后日本的“进步主义”思想幻影,呼吁回归人的真正本性。

1947年发表小说《盛开的樱花林下》,成为流行作家。同年连载发表的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获得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后改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堪称日战后本格派推理小说的杰出典范。1955年,因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49岁。

译者高西峰

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博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书评

提到坂口安吾这个名字,想必了解的人最先会想起他“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的名号。笔者早先也读过他所写的《堕落论》,对其颇有好感。之后,又因动漫《UN-GO》知晓他亦在推理小说方面有所创作,便去读了原著《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上下两本于今年再版,与本作同系列,译名为《时钟馆的秘密》和《小偷家族》)。而在本作开头,坂口安吾阐述了其对推理小说的一些观点。在笔者看来,既有些许的“暴论”,也有值得肯定的“坚持”。故而,笔者意欲小论一二,对其之于“古典本格”的理解及个人创作的风格浅做分析。当然,笔者才疏学浅,如有失言之处,还望海涵。

关键词:坂口安吾;战后本格;推理小说创作

2011年,一部名为《UN-GO》的原创动漫正式上线。这部番剧由骨头社制作,以坂口安吾所著的《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为蓝本进行改编,将原作中的时代背景放置到了近未来。故事以单元剧模式呈现,视点均以主角“最后的名侦探”结城新十郎,以及他的搭档“因果”展开。

但这部番并非单纯卖设定,而是在坂口安吾老师的原作基础上,试图向观众展现其思想内核。最鲜明的点便是,每次新十郎解开案件后,都会向着剧中角色,亦是向观众阐述其“堕落”的观点。而随着后期主线的展开,其原作中浓厚的时代感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以笔者前期最为喜欢的一集(第五集)为例,新十郎在解开案件后所说的话,深有坂口安吾的“堕落意味”。


而紧随其后的第六集《非常简单的暗号》,其蓝本即是收录在本作《无影犯人》中的《暗号》一文。这部作品也是笔者在本作全部短篇之中颇为喜欢的一篇,坂口老师围绕whodunit的设计甚为精彩,最后的结局也是十分契合笔者口味。不过,对于其他短篇而言,笔者的评价其实并不高。大多传统而古典,但倒也契合坂口老师的创作观点。

那么,坂口安吾老师的推理创作究竟为何呢?

1.推理创作

坂口安吾老师曾总结出自己对推理作品的一些评价标准:

1.谜题的设置不应要求读者具备某种专业知识;确有必要时(如使用了特殊性质的毒药),须提前向读者告知。 2.谋杀手段尽量简单,复杂的物理机关不可取。 3.登场人物各式各样,人人都有作案的可能。 4.杀人动机必须合情合理,且不得事先向读者隐瞒。 由此可见,坂口安吾老师对于推理小说的观点,即是将其视作纯粹的解谜游戏,亦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公平挑战。在《无影犯人》开篇的绪论一《所谓侦探小说》中,他就明确指出“推理小说比文学的谜题要素多”。他认为就创作方法而言,推理小说与一般文学也是不同的。

其一者就在于,一般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作者虽提前有构思,但仍会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被打乱设想。笔下人物会“脱离作者自己的掌控”,自行发展。这点,笔者认为恐怕与坂口安吾老师在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换言之,坂口老师在此方面属于经验之谈。而在推理创作过程之中,坂口则强调在落笔前对于谜题的设置与解答就应妥善构思好了。如若让人物自行发展,剧情任意妄为,则“不成体统”。(诸如作者后期改凶手之类,更则是不行)

坂口安吾特别重视推理小说所具有的逻辑性,认为当时(该文章发表于1947年)的日本并没有很好的发展推理小说的土壤。其对当时一同被概称侦探小说中的怪奇变格小说的态度也可想而知。另外,江户川乱步也说过,在日本,怪奇灵异小说的受众比纯粹的解谜推理更为广泛。不过,坂口老师认为当时的推理小说“几乎没有任何发展”这点,仍是有些偏颇。(暴论了)

坂口安吾还认为,推理小说作家一旦职业化,就很难写就好的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高度解谜的游戏。坂口非常强调谜题属性之于推理小说的重要。(也正因这个观点,他对木木高太郎的观点颇为不喜。同时,他也在后续的《推理小说论》中指出,含有犯罪元素的小说,如《罪与罚》等,并不可以归为推理小说之类)他认为作家需要不断写出好的推理小说,就需要不断注重自己笔下故事的谜题、诡计。要不断变化,产生新的诡计,新的构想。在他看来,职业作家会出于主动(金钱主义)或被迫创作众多作品。鲜能有作者能长期、高效地产出优秀且不同的诡计,于是大部分作者则会在此后去创作推理以外的作品,不得不远离“推理”,或者发表一些拙劣的作品。(骗稿费)

当然,就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坂口的观点似乎不能全然算错。但,也并非就可以此认同。随着时间的推进,推理小说中的不同流派的创作也在不断更新着读者们的眼界。即便其要点仍聚焦“谜题”,但展现方式、包装手法、作者的表达重点也在变化着。只能说,坂口安吾确实有着对古典本格的坚持。

也正因为这个观点,他认为推理小说的创作,一定是从爱好者开始为最适合的发展模式。另外,他还给之前自己所提到的“难点”,也就是作者如何多产而保证质量这点,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合作来解决。如若他能知晓后世冈嶋二人的出道的话,不知会露出什么表情。不过,尽管如此,直至目前而言,合作作家似乎也是少数。至于坂口这一观点,权当看过便可。

且让笔者将话题重新拉回坂口安吾对推理小说评判的标准之上。光从这四条准则来看,即可发现坂口安吾老师对于whodunit一类的作品是更为喜爱的。而在上述他口中所认可乃至极为喜爱的“鲜有的多产且高质量”的作者,便也是一位在whodunit上颇有造诣的作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

2.“指指点点”

诚如江户川乱步所言,坂口安吾是一位外国本格推理小说(尤其克里斯蒂)的爱好者。收录在本作开篇的绪论二《推理小说论》发表于1950年,在那时,日本已引进阿加莎的作品有七本,短篇暂不可考。其中四本,都被坂口老师老师提及,并加以赞赏。

坂口安吾相当认同“推理小说是一种高级娱乐,是作者与读者的智力竞赛”。但他也认为,推理小说除此以外,推理小说应不做他想,与“艺术绝缘”。在此,可能会有人举出松本清张及其以后的社会派来反驳。笔者可稍作辩解,其实松本清张在当时也有希望重振“本格推理”的解谜属性, 他还主持监修了一部试图展现其理念的推理小说作品集,但因为参与的作者们文风已定,没能达到“新”的效果 。而江户川乱步亦有对其笔下《点与线》做出逻辑解解谜方面的好评。可见,坂口这样的观点其实不算过激,对于推理小说文学性的争论自古有之,在此处不作详谈。而是如笔者先前有言,是一个纯粹的古典本格推理爱好者所持有的观点。而事实上,笔者亦是认同将推理视作娱乐,视作一种智力竞赛——所有线索均已给出,推理由此展开——fair-play于今日依旧是所有(本格)推理作品的基点。但无疑,这一在如今有着繁多颇具魅力作品的类型文学发展至今,也绝非靠着纯粹的“推理谜题”的创作所致。

除了继续强调推理小说的谜题属性以外,坂口安吾还对当时的一众推理作家“指指点点”。当笔者看到被乱步认为是坚守本格创作的甲贺三郎等人,被坂口安吾认为是“作品之中缺乏那种令人信服的推理和诡计”时,着实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对小栗虫太郎老师更是印象颇差,认为其不过是在专注效仿范·达因作品中最差的那一部分。换言之,坂口安吾对于炫学一流的推理相当厌恶。不过之于这一点,笔者要稍作反驳。“炫学”绝非是一种掩饰,而是对逻辑解谜的一种特殊的铺垫。尽管坂口认为其让作品不再轻快,甚至增加了阅读难度,但私以为,正因如此,才让一部分作品变得更加有“嚼劲”,更可体现作者的(另类)功底。

另外,坂口安吾对复杂的机械诡计好感度不高,这点可以想见。但在后世,以复杂而意想不到的howdunit直球取胜的作家不在少数,其精彩的诡计依旧能让读者惊叹作者精巧的构思。不知坂口安吾老师又将如何评判。不过,在那时他也与江户川老师一样,发出了各种机关诡计乃至手法已屡见不鲜,甚至是过度使用的感慨。本文之中,他认为推理小说原本就是以发明新诡计为主要课题。就笔者个人的阅读而言,这里的含义应是更加倾向于“推理小说的梗更多在于底层逻辑的再包装”而产生的“新诡计”,从不同视角到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演绎能带给推理小说以更多的空间。“诡计”当然是推理的主要课题,而“推理的形式”或许也可被视作重点之一。或者说,推理解开谜题是一种必然存在的要素,而坂口安吾极为在意这一点。

被坂口盛赞的作者有三位,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还有横沟正史。坂口认为阿加莎颇具天赋,对其谜题的设置、推理的合理性大加赞赏。在他的观点里,奎因的推理合理性则不及阿加莎。(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暴论)当然,有这一观点的原因,据他个人所述,是奎因的推理缺乏“决定性的证据”。本文在描述时称“奎因亦是继克里斯蒂女士之后的天才”。虽然奎因的出道作《罗马帽子之谜》(1928年)确实比阿加莎的出道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1920年)晚了8年。但如此翻译,实在有种这两位似乎处于两个时期的错觉。希望读者们不要误会。这两位是在同时期同台竞技的两位伟大作家。(新星版的“奎因是紧随克里斯蒂女士之后出现的天才”更好一点)

除了这几位以外,坂口对于其他作家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们的作品缺乏关键要素,虽然真相大多以外,但没有“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意外”。黄金时代三大家中剩下的那位约翰·狄克森·卡尔被他认为太过于追求意外。其笔下名著《三口棺材》被其认为是“不合格”的。在笔者看来更是有些“暴论”。不过,必须要跟各位读者提及的是,在《三口棺材》初次被引进到日本时,包括江户川乱步在内一众人物对其评价都不高。笔者在此贴出日文wiki的截图以作论证。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