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无后坐力炮

增加 23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无后坐力炮'''(Recoilless rifle)是[[火炮]]的一种 <ref>[https://www.sohu.com/a/231495782_100122108 无后坐力炮的原理是什么?] ,搜狐,2018-05-14 </ref> 。特点是发射时利用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进炮弹的火炮。由于减少了传统火炮需求的后座以及制退机械,以及发射过程中,炮管承受的压力较传统火炮小,得以减少炮管厚度。所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于注重机动力的步兵单位,像是伞兵,山地步兵与特种部队。
无后坐力炮的发射方式与[[弹药]]型态都与传统火炮类似,使用的弹药为战斗部与发射药结合一体的金属药筒,发射时自后方装入炮管,关上炮闩之后击发。由于[[火药]]产生的部分气体在发射时自炮管后方排出,在发射同样重量的战斗部时,无后坐力炮的射程较低,因此多使用装药量较大的战斗部,获取较大的破坏力。除此之外,发射之后的后焰(back blast)及后喷物会暴露发射阵地,而且还使其无法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美军无后坐力炮的首次实战使用是在1945年3月6日的[[冲绳岛战役]]。当时美军装备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0 75mm无后坐力炮,均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炮闩边缘部分设有对称排气孔,M18有2个,M20有4个。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得到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造。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设计图。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 <ref>[http://www.doc88.com/p-6681816976634.html “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道客巴巴,2015-01-15</ref> 。但当时不能生产管身和炮栓所用的[[合金钢]],故到1949年所生产的95门炮,品质全部不合格,在设计试验中不是扳机连杆断裂就是抽壳钩变形,不能列装部队使用。而仿制M20式75mm无后座力炮时,最后仅完成了一部分设计图。联勤61兵工厂(后来改制为202厂)曾经生产43式75毫米无后座力炮以及51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在对印战争广泛使用,成为步兵营火力核心。炮班编制8人,携带52式无后坐力炮1门、炮弹17发。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参加了[[珍宝岛战役]]。65式和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参加了1979年对越战争。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