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名精亦名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姜、蟾蜍蘭、蛤蟆藍、蚵草、豕首、彘顱、活鹿草、劉草、皺面草、母豬芥。果實名鶴虱,根名杜牛膝。 氣味(葉、根):甘、寒、無毒。李時珍說:「微辛、甘、有小毒」。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無毛。葉互生;下部葉片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0-15cm,寬5-8cm,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或全緣,上面有貼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點,上部葉片漸小,長圓形,無柄。頭關花序多數,沿莖枝腋生,有短梗或近無梗,直徑6-8mm,平立或梢下垂;總苞鍾狀球形,總苞片3層,外層極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層和內層長圓形,先端圓鈍,無毛;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絲狀,3-5齒裂,中央的兩性花花冠筒狀,先端5齒裂。瘦果條形,具細縱條,先端有短喙,有腺點,無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主治
1、吐血。用天名精曬乾研細,每服一、二錢,茅花泡湯調服。
2、咽喉腫塞,痰涎壅滯。用天名精根、葉搗汁,鵝毛蘸取掃入喉部。
又方:用無名精、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無名精(春夏用莖,秋冬用根)一把、青礬半兩,同研細,點患處,食吐膿血、痰涎即愈。
3、風毒瘰癧。用地菘搗爛敷患處,藥干後即更換。
4、疔瘡腫毒。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搗爛敷患處。
5、蛔蟲、蟯蟲。用鶴虱研為細末,每服一匙,肥肉湯送下[1]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塞,痰涎壅滯,喉腫水不可下者,地菘搗汁,鵝翎掃入,去痰最妙。(《傷寒蘊要》)
2、治纏喉風,不問陽閉、陰閉、如急病內外腫塞,輒至不救者,蚵蚾草(嫩者)半兩,銅青二錢,大黃、豬牙皂角各半兩。上為細末,以白梅肥潤者,取肉爛搗,一處搗勻,每兩作十五丸。每用,以新綿裹。口中含化,咽津、有頑涎吐出。若病得兩日後,難開。(《百一選方》千兩金丸)
3、治骨鯁,用天名精、馬鞭草各一握(去根),白梅肉一個,白礬一錢。搗作彈丸,綿裹含咽,其骨自軟而下也(白梅,即以鹽淹成白霜梅)。(姚可成《食物本草》)
4、治黃疸型肝炎,鮮天名精全草120g,生薑3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疔瘡腫毒,鶴虱草葉、浮酒糟。同搗敷。(《集效方》)
6、治發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傷寒類要》[2]
參考來源
- ↑ [無名精的功效與作用.]
- ↑ 中國醫藥信息平台-無名精,中國醫藥信息平台,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