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旗山区农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旗山区农会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旧称    有限责任蕃薯藔信用组合

公告日期  1998/12/31

登录类别  农会

地理位置  高雄市旗山区中山路67号

建成年代  日昭和五年(1930年)

旗山区农会其前身为创立于台湾日治时期大正三年(1914年)10月6日的“有限责任蕃薯藔信用组合”[1],不过农会大楼的一、二楼是在昭和五年(1930年)12月才兴建而成[2]:2-10,三楼则是战后在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9月15日所增建[2]:2-20[3]

资产简介

  • 信用利用组合(1925年更名)在金融业务发展起来后,亦开始拓展事业,振兴农村经济,如设立自耕农特别的贷款规程、肥料等共同购买事业、制造香蕉容器(竹篓)与设置碾米工厂[2]:2-12
  • 位于高雄市旗山区,农会大楼于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12月31日公告为古迹[4]

历史沿革

日治时期

  •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大正二年(1913年)2月10日制定“台湾产业组合法”后,在政府大力宣传之下[2]:2-3,蕃薯藔街的包国荣兴、吴万福、陈顺和、中野勇太郎等68名内地人[注 1]及21名台湾人联名提出“有限责任蕃薯藔信用组合”的申请书[注 2][2]:2-4
  • 该信用组合正式成立于隔年10月6日,于罗汉外门蕃薯藔街365番地租屋办公[注 3][2]:2-23,首任组合长为日本医生包国荣兴,主要业务是金钱借贷,欲加入需缴纳30圆,可分期付款,但首期需缴3圆以上[2]:2-5、6
  • 初期的股权为383股,股金11490圆[1]
  • 成立初期由于不少人对于将信用组合认为是放高利贷的钱庄,因而遭致恶评,且出现不愿缴钱或退出组合者,再加上利用信用组合来存款或借款者不多,虽然组合长包国荣兴与继任的中野勇太郎、竹内藤一郎努力经营,但在大正八年(1919年)时仍有三分之一的贷款变成呆帐,之后两年又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景气,最后无法支付提领存款而向台湾银行以及旗山郡求援[2]:2-6
  • 在吴万顺提供十甲土地给台湾银行作担保,以及旗山郡守协助之下,信用组合得到3000圆用来应急[2]:2-6
  • 而在处理呆帐之后,大正十年(1921年)信用组合的纯利大为增加[2]:2-6,信用组合成员也在隔年起开始增加,因而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12月于第一回全岛产业组合大会上被表扬为优良组合[2]:2-7
  • 大正十年(1921年)5月25日因行政区调整,信用组合更名为“有限责任旗山信用组合”[2]:2-8
  • 在被表扬之后,信用组合与旗山水利组合合作经营自来水系统,因而依据法规于大正十四年(1925年)3月22日更名“有限责任旗山信用利用组合”,10月与水利组合签下二十年的供水契约书[2]:2-7。水源由水利组合提供,取水口等设备由信用组合兴建,但所有权归水利组合,不过取水口设备每年需要缴36圆的使用费,且蓄水池是租用陈顺和所有的养鱼池[2]:2-8。不过陈顺和在担任旗山街长后,由于信用组合财力不足以负担,遂于昭和四年(1929年)用建筑原价35871圆87钱将设备买下,改由政府经营以增加地面撒水、消防用水等设备,改进自来水系统[2]:2-8
  • 大正十五年(1926年),信用组合又发生财务危机。吴万顺之子吴见草在7月接任组合长之后,以自筹经费成立贷给组合来解决此一问题[2]:2-10。而后在吴见草的努力下信用组合成员在昭和三年(1928年)增加370名,总计2003名,此时成员已大多是台湾人,日本成员在五年后已经不到一成,但在总代、理事、监事等职上仍占有一定名额[注 4][2]:2-10。昭和四年(1929年)3月6日的产业组合纪念日,旗山信用利用组合再次受表扬为高雄州的优良组合,内部成员也在之后受到表扬[注 5],同时业务也日益扩大,旧有事务所因而不敷使用。有基于此,遂在隔年12用耗资18000圆兴建现今的农会大楼,不过当初只是两层楼建筑[2]:2-10
  • 在此之后,信用利用组合开始将业务拓展到金融业之外,昭和八年(1933年)4月12日因有兼营协助成员购买肥料、饲料、农具等物的购买事业,遂更名“有限责任旗山信用购买利用组合”;昭和十一年(1936年)因应旗山香蕉产业发展而兼营香蕉容器,也就是竹篓的制造贩售后,又再次更名为“旗山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2]:2-14。除此之外,组合还有设立碾米工厂[2]:2-14
  • 昭和十九年(1944年)2月,由于去年(1943年)12月颁布的“农业会令”,信用组合解散并入旗山街农业会[注 6],原本的成员成为农业会会员,信用组合转变成农会的信用部,此后农会方有信用功能[2]:2-16

民国时期

  • 二次大战后,旗山农业会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分成农会与信用合作社,不过都仍然在今天的农会大楼里办公,之后到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4日,两者又合并为农会。此后农会于民国四十年(1951年)6月设溪州碾米工厂,5月设制材场,6月16日购置门市部,隔年存款达到570多万元,且该年税赋为全台之冠[2]:2-18。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12月10日,因政府希望将农会改为纯粹的农民组织,遂将成员分成会员与赞助会员(工商业者),第六代理事长林添丁遂因不是农民而失去资格,由林义人当选继任[2]:2-19。此后旗山镇农会业绩仍继续发展,兴建溪州农业仓库(1954年10月)、圆潭仓库(1955年3月)、南溪州办事处(1958年5月),开办家畜市场(1957年8月1日)[2]:2-19
  • 由于业务发展,空间再次不敷使用,于第二届第四次会员大会时有扩建拓宽二楼之议,后来在第三届第二十二次会员大会改为增建三楼,于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9月15日动工,同时增建溪州办事处与南溪州办事处二楼大厦,该年旗山镇农会还增加汽车货运行的业务[2]:2-20,存款金额达到3037万6000多元,为全台信用最优良的农会[2]:2-19。三楼增建工程之后于第八任理事长刘永昌任内完工[2]:2-20

农会大楼

  • 农会大楼于1930年落成时为两层楼建筑,建筑向内退缩留设露天走道,而其入口则与街道呈45°角,左右立有以多层横向沟缝修饰的方柱,上方设有雨庇[2]:2-26。一楼的外墙只有窗户开口,而窗户之间的壁柱延伸到二楼则成独立圆柱,构成二楼的廊道[2]:2-26。台度与柱子为洗石子造,外墙则贴有浅色磁砖[1]
  • 之后农会大楼在1959年时增建三楼并改建店铺(今门市部)外观,1967年先是西侧扩建三层楼建筑,而后在其上再加三层楼成为六层楼高建筑,到了1983年时店铺拆除,改建成三层楼建筑[2]:2-40

相关条目

注释

  1. 日治时期的内地人指日本人。
  2. 联署者的职业主要是商人(39人)、服务业者(19人),其次为从事工业者(14人),农民只有两位台湾人[2]:2-4
  3. 1919年搬到326番地[2]:2-23
  4. 1933年,2184成员中只有181名日本人,但70名总代中日本人占23席,6名理事占2席,5名监事占2席[2]:2-10
  5. 吴见草在1930年获产业组合高雄州支会表扬为“产业组合功劳者”,两年后的3月6日又被高雄州知事表扬为“产业组合功劳者”;此外主事阿部照次、专任理事陈清己亦受过此表扬[2]:2-11
  6. 旗山街农业会由高雄州农业旗山支会改组而成,而最早可追溯1906年设置的蕃薯藔农会。蕃薯藔农会于1908年因相关法律制定改为蕃薯藔厅农会,隔年10月与恒春厅农会并入阿缑厅农会,1921年时才改为高雄州农会旗山支会。[2]:2-16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看见先民的智慧-高雄县历史古迹导览手册》. 高雄县政府. 1996年5月: 128、129页. ISBN 957-99188-4-8.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 《高雄县县定古迹旗山镇农会调查研究暨修复计画》. 高雄县政府. 2005年12月. ISBN 986-00-2857-5. 
  3. 旗山农会,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4. 旗山农会.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