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馳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馳華,1958年6月20日生,中共黨員,鍾世鎮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一科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數字醫學臨床中心主任,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膽道外科學組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等10餘種核心期刊編委。2010年11月榮膺第16屆亞運會廣州市區第119棒火炬手。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12項,發表論文120餘篇,2011年榮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簡介

方馳華,1958年6月20日生,鍾世鎮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一科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數字醫學臨床中心主任,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鍾世鎮院士博士研究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一科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數字醫學臨床中心主任,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膽道外科學組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等10餘種核心期刊編委。2010年11月榮膺第16屆亞運會廣州市區第119棒火炬手。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12項,發表論文120餘篇,2011年榮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專業特長

摺疊數字醫學特色 目前方馳華教授在國際上首次將數字醫學技術(三維重建和仿真手術)研究發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腹部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MI-3DVS)應用於肝膽胰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MI-3DVS可以讓正常人看到自己正常的肝膽胰脾臟器,可以讓外科醫生看到肝膽胰脾臟器的三維立體病變。MI-3DVS將肝膽管結石、擴張和狹窄膽管分別進行分割、個體化3D;在3D模型中調整透明度,立體顯示結石的部位、大小、形態、分布和膽管狹窄的部位、程度、長度,由此做出分型診斷;術前進行仿真手術和演練,制定合理手術方案,指導實際精細手術,肝膽管結石殘石率從過去文獻報道30%-90%降低到1.0%以下,尤其對多次反覆再手術的肝膽管結石患者,解除了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痛苦。MI-3DVS分別對胰腺、腫瘤和血管進行3D並着以不同的顏色,通過3D圖形縮放、旋轉、透明化,既可立體化、多視角、全方位地觀察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又可有針對性的重點觀察腫瘤與血管的關係,由此進行術前精細的仿真手術和演練,科學評估腫瘤的可切除性,與現代先進CT相比較,使胰腺腫瘤可切除率提高10%,特別是有3例外院曾評估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晚期」腫瘤(II型1例,III型2例)患者,經MI-3DVS評估後均成功切除腫瘤,病理診斷2例為良性病變。MI-3DVS進行數字化、個體化肝臟分段,準確地顯示了肝臟腫瘤的大小、部位、形態、空間的立體位置、與肝內和周圍血管的關係,從而為精細肝切除提供了空間立體結構信息,為手術的具體定位和實施提供了解剖基礎。切肝切膽前可以先彩排,通過三維技術在電腦上「預演」手術,「白開刀」的風險大大降低。與現代先進CT相比較,使肝臟腫瘤可切除率提高了7.0%。吳孟超、黃志強、劉允怡等院士評價該成果達到了在國際上首次運用數字醫學技術治療肝膽管結石

現代膽道外科學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密不可分,由於多發性肝膽管結石常合併複雜性肝膽管狹窄,術後殘石率為30%-90%,二次手術率為56.4%,即使有纖維膽道鏡的普遍使用,殘石率仍可達19.5%,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肝內膽管的走行多變,狹窄位置不定,難以確切顯示定位,確定診治策略存在一定的難度。B超、CT、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MRCP(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等現代化的檢查手段都不能達到理想的診斷。而數字醫學技術的出現則有可能為這種突破指明方向。膽道解剖數字化有助於外科醫師對肝內血管、膽道系統、結石的分布及膽道狹窄的了解,仿真系統也實現了操作的實時性和力反饋效應。隨着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在數字醫學的研究和發展,仿真手術物理特性的實現及立體顯示將更進一步促進了數字醫學技術在膽道外科的應用,使其成為肝膽外科工作人員重要輔助手段之一。目前數字醫學技術在膽道外科的應用多數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真正應用於臨床的報道較少。科室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地運用數字醫學技術研究肝膽管結石的診斷和治療。通過應用64排螺旋CT對肝膽管結石患者的掃描數據進行三維重建,並仿真肝膽管結石的手術過程,為術前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數字醫學技術在結石分布及分型的應用價值:三維重建能直觀顯示肝內外膽管結石的大小、部位、數目,膽道狹窄、擴張的部位及程度,對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解決目前肝膽管結石外科治療難題——肝內膽管結石殘餘和結石再發。目前對於肝內膽管結石的分型主要藉助B超、CT、MRI、MRCP、PCT 等手段來實現,但總體來說這些檢查既有自身的優點又各有局限性,同時大多數常規檢查均屬二維圖像,無法直觀地明確膽道結石的分布及狹窄部位,需有經驗閱片者的思維再現,然而往往有經驗的閱片者多為影像學醫師,與臨床術者存在交流環節,MRCP雖能通過水成像對膽管樹進行三維重建,但對結石的性質也有要求,無法全部顯示肝內膽管結石。同時無法對膽管以外的組織實現。而通過三維可視化模型,術前即可準確直觀地了解結石的分布、分型、數目及膽道狹窄與擴張的部位及程度。該系統通過對CT、MRI 等二維圖像的分割重建、導出三維模型以達到可視化的效果,更加直觀、準確地顯示肝臟及其管道系統和病灶的全方位立體信息,這不僅克服了人腦對CT、MRI 等二維圖像非可視化綜合思維過程的模糊性和不穩定性,也同時解決了MRCP 三維模型缺乏完整性及高檔MRI或多排螺旋CT機載三維重建圖像缺乏交互性的缺陷,使臨床醫師不僅能實現在術前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對膽道系統、肝臟病變、結石分布及周圍臟器的觀察,顯示結石的分布、數目、膽道狹窄與擴張的程度及部位。並可以根據《肝膽管結石病診斷和治療指南》對其進行分類。

數字醫學技術在手術方式選擇方面的應用:由於三維重建模型及仿真手術系統能使術者充分把握患者肝內脈管的個體化解剖信息,並根據個體數字化解剖信息選擇手術方案:(1)對於左肝膽管結石患者,雖然有Ⅳ段膽管擴張和左肝管狹窄,而結石主要集中分布在Ⅱ、Ⅲ段,此類患者主要採用Ⅱ、Ⅲ段肝切除,經肝斷面對狹窄膽管整形;(2)對於囊狀擴張的膽管並伴有較大結石、左肝管狹窄者,也採用Ⅱ、Ⅲ段肝切除,經肝斷面對狹窄膽管進行整形;(3)對曾行膽腸吻合的多次膽道手術,結石主要集中在左肝,左肝管主幹狹窄患者,首先切除Ⅱ、Ⅲ段肝臟,經肝斷面取盡Ⅳ段膽管結石,並行狹窄左肝管主幹與Ⅳ段膽管整形,然後經整形擴大的左肝管探查原膽腸吻合口和膽總管。該術式的優點在於取盡了肝膽管結石並保留了Ⅳ段正常肝組織,改變了傳統的經膽腸吻合口取石的方式,減少了手術創傷;(4)對於左、右肝結石合併膽總管結石的患者,右肝末端膽管結石無法經肝總管及左肝斷面取盡結石。可先切除Ⅱ、Ⅲ段肝臟,經肝斷面取盡Ⅳ段膽管結石,然後定位右肝結石並行相應的部分肝切除,經右肝斷面取盡右肝管結石及祛除病灶,達到了取盡結石、祛除病灶的同時儘可能減少創傷的目的。術中同樣根據上述4點原則進行手術,結合三維模型輔助及術前仿真手術,臨床術中決策的手術方式與術前仿真手術基本符合,充分說明MI-3DVS有助於手術方式及手術入路的選擇,縮短術中決策時間。通過這些先進技術手段在術前、術中、術後對手術進行輔助支持,使外科手術越來越安全、可靠、精確,創傷越來越小。使肝膽管結石的術後殘石率從30%-90%降至1.0%以下。尤其對多次反覆再手術的肝膽管結石患者,解除了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痛苦。

摺疊數字化微創 在國內較早開展腹腔鏡外科技術,採用多孔、兩孔、單孔腹腔鏡,或腹腔鏡取石保膽,至今治療各種膽囊疾病近4000例,未發生一例膽管損傷。同時實施了肝膽胰各種複雜的腹腔鏡手術,2001年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在國內率先開展經「藍蝶」腹腔鏡左右肝臟巨大血管瘤切除術、腹膜後腫瘤切除術、多發性大腸癌根治術、小兒腦脊液轉流腹腔巨大囊腫切除術、地中海貧血巨大脾臟切除術等腹部複雜疑難手術。 「三管一孔一臟器」顯露方法成功地為國內10多個省和澳門、香港地區的2600多名患者進行了腹腔鏡膽囊切除。獲得了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多次應邀主持和參加國際和國內腔鏡外科學術會議。廣東衛視台和廣州電視台多次進行了報道。在國際上首次應用外科手術治療因瀰漫性胰島細胞增生症造成的低血糖昏迷。人體大腦中的葡萄糖僅能維持正常中樞神經系統活動5~1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範圍,就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損害;低血糖昏迷時間超過6小時,患者將永久呈「植物人」狀態,極難甦醒。面對兇險的病情,方馳華主任及其團隊本着對生命「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力排眾議,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經過3個月精心呵護,患者奇蹟般甦醒,行動自如語言表達清晰,經過檢測腦損傷也僅為輕度,並有望通過康復訓練完全康復。經文獻查新,國內外未見相似報道,此為世界首例,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CCTV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廣東珠江頻道今日關注均以《用愛喚醒沉睡的生命》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在原發性肝癌的綜合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01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術中氬氦刀治療中晚期肝癌、減體手術+術中氬氦刀+ TACE +門靜脈置泵+光子刀聯合治療中晚期肝癌、原發性肝癌腹腔大血管周圍淋巴結轉移的微創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該技術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中央電視4台新聞節目進行了報道,全國20多家電視台和晚報進行了轉播、轉載。 

應用DDFA方案治療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外傷壞死性胰腺炎是重要的醫療的特色之一,該技術不需要剖腹手術,痛苦小、花錢少,取得了滿意的療效,2002年CCTV四台新聞頻道進行了報道。圍胰腺區域性微創技術治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使該類患者的死亡率控制在了5%以下。因工作成績突出,四次榮立三等功。在國際上首次應用數字醫學技術指導先天性門靜脈海綿樣變的手術治療,有助於術前觀察血管條件、血管曲張範圍和程度,相關臟器的形態,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梗阻性黃疸(包括肝內膽管結石,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的外科治療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第一作者獲得7項省部級、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擴大式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成功搶救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的患者,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擅長胃癌,腸道腫瘤,乳腺和甲狀腺疾病的外科治療 國際先進水平,獲得2010年廣東省科技獎一等獎。2011年6月CCTV十頻道科技之光進行了專題報道。

擅長疾病

原發性肝癌的綜合治療,DDFA方案治療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外傷壞死性胰腺炎,梗阻性黃疸(包括肝內膽管結石,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的外科治療,腹腔鏡外科,擴大式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論文發表

以第一作者在中華級雜誌發表論文110餘篇、臨床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1篇。研究的論文多次發表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該雜誌審稿專家對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48篇數字醫學相關論文被BioMedLib收錄所在領域最佳論文庫

社會任職

現任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膽道外科學組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等10餘種核心期刊編委。2010年11月榮膺第16屆亞運會廣州市區第119棒火炬手。2000年入圍全國普外科傑出中青年專家。

榮譽成就

應用數字醫學技術在肝膽胰外科疾病診斷和治療應用科研基金資助達到國家最高應用領域項目資助。分別獲得了「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項目:腹部臟器64排CT掃描數據3D及仿真手術研究。「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圖像引導下的高風險手術系列產品的研發等,資助金額1100萬元。其《數字醫學技術在肝膽胰外科疾病診斷和治療的臨床研究》獲得2010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丁穎科技獎,並獲得2個軟件著作權、4項國家發明專利。以第一主研人獲得了省部級、軍隊科技獎16項,其中其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四等獎7項。四次榮立三等功。

科研成果

以項目負責人開展了珠江醫院20項新業務,新技術,有7項已獲第一軍醫大學新業務、新技術,以項目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等資助。

摺疊編輯本段==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76名,5人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獲2009年第十屆廣東省大 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全國三等獎,廣東省優秀指導老師;2010年獲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團隊金獎和全國銅獎;2011年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名師。

方馳華
方馳
出生 (1958-06-20) 1958年6月20日(66歲)
逝世 YYYY年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詞語「dd」。(YYYY-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詞語「mm」。-DD)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詞語「yyyy」。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