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方术 (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术 (术数和方技的统称) 方术,指方技和术数。 而所谓方技,在古代指:医经、经方、神仙术、房中术等等; 而所谓术数,在古代指:阴阳五行八卦生克制化的数理等。 《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 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内容介绍

类别 在中国的几大主要宗教中,在实践方面最为看重的就是道教,由于它的主要追求目标是长生不死,所以就要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方法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方术。 方术的内容是很多的,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辟谷 辟谷是修行中自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不是修行的境界或者修行出来的能力,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体,辟谷中不吃食物而以服气代替。

服食 也称服饵,就是指服药,也是一种修炼方法。 他们认为,只要靠服食就可以长生,所服的药就是长生不老之药。 这些药实际上是一些矿物的混合体,包括丹砂、金、银、玉等,有时是炼成药丸,有时是化为液体。

导引 也称为道引,是一种养生健身的方法,早在公元前5-3世纪就普及了。 它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今天的体操和气功的运动,被道家作为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道家认为,导引不但可以去病强身、消除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去体内的邪气,保存正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专门的图册来指导。

行气 实际就是一种呼吸方法。 道教对所谓的气非常重视,这不仅反映在它的宗教理论中,而且体现在日常实践中,有时也称服气、食气、吞气、炼气等。 行气的方法很多,派别也很多。一般要点是,呼吸时要均匀、缓慢、细长,多吸气,少出气。 有时也把行气叫做吐纳,意思就是吐出污浊的气,吸进新鲜的气。

房中术 在道教追求长生的手段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就是房中术。 所谓房中术,就是关于性的艺术,是道家对性卫生、性心理和性技巧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它被道家作为一种长生的手段,而且其内容非常丰富。 由于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房中术就一直被看成是淫荡和下流的色情产品。

存想 也叫存思,意思就是在修炼的时候,紧闭双眼,静心思考一个特定的对象,直到达到不用眼睛也能看到它的境界。道教认为,存想可以使人预知吉凶,长生成仙。甚至认为,如果修炼的好,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脏。

炼丹 所谓丹,就是道家认为吃了能成仙长生的东西,又分为两种,一是内丹,一是外丹。 外丹,实际上就是由一些矿物与植物草药等,提炼制作而成的丹药药丸,矿物一般包括丹砂、水银、铅及金银等矿物,植物草药一般包括中草药、可食用与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等。 道家在炼丹时,往往是少数几个人在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进行。 这种方法在公元4-9世纪的中国非常流行,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但是,实际上,外丹作为一种化学材料,其毒性是非常大的,不少人因此而死去。 外丹术不但是现代化学的先驱,而且为后来医学以及火药的发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外丹的危害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而后来道家就主要以炼内丹为重,即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为炼丹用的炉鼎,而把自己的精气神作为药物,来进行修炼。这一方法与现代的气功有许多关联,但又不完全是气功。

道术道器 古时的"方术"指关于治道的方法。

《庄子》: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

成玄英疏: "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古代把治方术的人称作"方士",他们是"神仙"的化身。

神仙的最大特点在于: 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二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 "方士"后来发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们以神仙崇拜为独有特点。 神仙传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 《庄子》书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

如: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 这种神人、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来去自由。 《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 《离骚》想象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 《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既有这种神仙幻境,必有认真的追求者,而关键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个体永生,于是有"不死"之方出现。 古代关于方术的记载很多。 《战国策》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韩非子》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较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齐一带。燕齐地临大海,海天的明灭变幻,海岛的迷茫隐约,航海的艰险神奇,都引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遐思。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人才荟萃,百家争鸣,黄老思想十分活跃"黄老之学在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信仰,还从中发展出早期的道教之一太平道,后虽被镇压,但齐东信道之风长期不衰"其次,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群山环抱"海天明灭,变幻无穷"海岛迷茫隐约,引人入胜,航海艰险神奇富有刺激,海产丰富多彩,招人喜爱"特别是神奇的海市!山市,更易引起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遐思"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神仙传说气氛,是中国神话两大来源之一的燕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中有岱舆、员娇、方壶、流洲、蓬莱五仙山,“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编,珠纤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长生不老。.......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据《史记》之《封禅书》、《孝武本记》、《秦始皇记》等记载,春秋战国之时,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等皆派人入海寻求长生之药: 其一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赢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还,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阔"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图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焉"始皇自以为主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仍贵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鲜,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 其二 李少君言于武帝:/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孝武本记》 其三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上有三神山,曰蓬莱!方丈!赢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男童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秦始皇本记》所有这些入海求仙的行动,在胶东半岛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史料,也留下了众多关于海上仙山!仙药!仙人的传说,并由此孕育了胶东半岛丰富多彩的神仙传说文化,培育了广大民众特有的神仙文化心理结构" 稷下黄老道家神仙术为什么首先在燕齐一带地区产生呢?这里有其特定的地理原因。在胶东半岛的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有一个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庙岛群岛。在山东省蓬莱县,经常可以望见庙岛群岛出现的"海市蜃楼"幻景。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中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这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 折射(有时会伴有全反射),当这种折射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往往会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异幻景。在蓬莱县海边,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经常可以见到庙岛群岛的"蜃景"。当这种幻景世代相传,并为众多居民亲眼目睹所证实,而他们还无法理解产生"海市蜃楼"的物理原因的时候,这就正好拨动了他们渴求长生不老的心弦。的确,这不是做梦,海面上的亭台楼阁,完全都是"真实"的,而且还可以看见有许多人在那里活动。不过当人们走到它显现的地方时,却是虚无飘渺,空空如也。这种奇妙的现象使生活在这一带的古人思索起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祖祖辈辈都传说相同的内容?这大约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永恒"世界吧?那么,人怎么能实现"不死"呢?古人曾相信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以后就能长生不死。于是原来作为鬼神和人之间"中介人"的巫,为适应人们这种渴求长生不死的虚幻希望,就自称他们能够通神仙,提炼不死的丹药,吃后能够飞升上天。这就是神仙方术得以传播的原因。 据《史记》载,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神仙方术与贵族永享荣华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于权贵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传说还是一种宗教神话,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

历史

起源 方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史。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知识所限,人们相信天主宰着一切人事,人间的统治者受命于天,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的变异,视为灾异和祥瑞的征兆。相传有“明堂羲和卜史”等官吏专门观天文、察时变、纪吉凶,用卜筮来传达天的意旨,并用祭祀来消灾祈福。在龙山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烧灼过用作占卜的兽骨,说明这时已有了预卜命运的占卜。商代的甲骨卜辞中,有许多日食、月食和风云雨雪及祭祀天时诸神的记录。周代认为天道与人事互相感应,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帝,“天命靡常”,人君“敬德保民”,就能“祈天永命”。春秋时,人们把天上的十二星辰和二十八宿跟地上的州、国位置相对应,称为“分野”,以星宿的变异来比附州、国的吉凶,使得天人之间发生更密切的关系。 殷、周之际出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到战国时广泛流行。讲阴阳的《周易》和讲五行的《洪范》都在这时成书。一切医卜星相都以阴阳五行为原则而推演。齐人邹衍把五行说附会到社会历史变动上去,提出“五德终始”说,用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来说明王朝的兴替。燕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则修方仙道,自诩能把灵魂从躯体中解脱出去,能接近鬼神。于是燕、齐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讲神仙术的方士。他们宣称,渤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宫阙都是用黄金和白银筑成的,住着长生的神仙,藏着不死的奇药。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听信这些无稽之谈,多次派人入海去寻找,但回来的人总是说:三神山遥望如云,船到即沉入海底;靠近它,风就把它吹去。 秦始皇巡狩海上,信方士之说,派韩终等去求不死之药,去而无返。又派徐巿(即徐福)造大船,带五百名童男童女去寻求,也无结果。 汉武帝好神仙方术,向往黄帝的成仙登天,齐人因此上疏言神怪奇方的竟达万余人,著名的有李少君、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人。他们或入海寻求蓬莱,或候祠神仙,以博取利禄富贵,但均无效验,骗局时被揭穿。汉武帝听从田千秋的劝谏,于征和四年(前89),悉罢诸方士求神仙之事。但他希望能遇到真正的神仙,对方士仍加以笼络。到汉成帝时,才在匡衡奏请下,罢去。后来由于汉哀帝常常生病,为了求福,又一度恢复,但一年之中祭祀三万七千次,一无效果。此后就衰歇了。 汉武帝以后,一部分方士和儒生合流,制作图谶(见谶纬),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儒家的经传。王莽和汉光武帝都加以利用而称帝。光武帝更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成为法定的经典,称图谶为“内学”,原来的经书则称为“外学”。另一部分方士则吸取黄、老和浮屠之说,宣扬符命灾异、吉凶占应、祈福禳灾、轮回报应等,成为道教的先行者。汉顺帝时,宫崇奏上他的老师于吉在曲阳所得的“神书”——《太平清领书》。今存的《太平经》即由此书演变而来,书中推崇图谶,并摭取了一些佛教的义理,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后汉书》列有华佗、左慈、费长房等三十五人的《方术列传》上下篇。 用自然的变异来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是唯心主义的,除去它附会的迷信观念外,其观察、记录和用阴阳五行来说明自然的变异,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有的方士从事炼丹和神仙之术,也积累了不少化学和医药的知识。因此,方术可以说是“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幻想的一种联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数、医药、化学是和方术交织在一起,并且是从方术内部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术,需具体分析其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阐明其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发展 伴随神仙之说的产生,巫觋便利用之更为渲染神怪,有的并利用当时萌芽的科技,加以宗教渲染,以为求仙方术,游售于世。这样的人就叫方士,或方术之士。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时将方术分为四类,即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等。古人将一切技艺皆称之为方术,不过我们这里所讲的乃是那些宣扬长生不死,认为服食及祭祀可以成神仙的人所兜售的神怪奇方。 我国古代传说的方士有篯铿“彭祖”.容成.歧伯.素女等。史籍记载最早的方士则为周灵王(五四五至五七一年)时的苌弘。《史记·封禅书》: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所谓设射狸首,即汉代魔腥巫术,足见方士苌弘乃巫觋之遗绪。 战国时的方士及巫觋,专事服食与祭祀,他们只有方术而没有理论,与诸子百家相比较,显然黯然失色。战国末期出了个方士叫驺衍,他将阴阳五行说相生相克的原理与社会朝代之兴衰更替结合,更推而论社会事物之变化。驺衍因此而得显于诸侯,从而也启发了其他方士。《史记·封禅书》中说:自齐威.宣之时,驺衍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由于秦始皇幻想获得不死之药,因而方术之士十分活跃。得到秦始皇宠信的第一个方士便是徐巿(福)。《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遗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巿入海求神药,数年不得,费多,恐受谴,对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继徐巿而得宠信的有燕人卢生和韩终、侯公、石生等。他们为秦始皇求仙人羡门及高誓及不死之药,均归渺茫。卢生入海还,托以鬼神事,奏箓图书,说: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卢生还说秦始皇: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凌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始可得也。 秦代法酷,方不验辄死。因求仙药不得,方士卢生等潜逃。秦始皇大怒说:……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等去而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卢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迁怒于诸生,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他的长子扶苏向他解释诸生与方士不同,秦始皇更怒将扶苏远谪边地,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之后,最宠信方士的便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得他宠信的是方士李少君。《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汉武帝.帝尊之。李少君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神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汉武帝信了李少君的话,于是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后李少君病死,汉武帝不说他死了而说化去,又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其后又有亳人薄诱忌奏词泰一方。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帝,谓能以方术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得拜文成将军,获尝赐甚多;后因以帛书饭牛,云牛腹有奇,武帝查觉后诛杀文成将军。又有胶东宫人栾大,谎言尝往来海中,曾见仙人安期、羡门之属,黄金可成,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宠信栾大,拜为五利将军,栾大常羽衣,夜祠欲以下神,栾大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史记·孝武本纪》载,后来栾大以方术不验被诛。又有齐人公孙卿,为武帝至东莱山候神。这时武帝令入海求神仙的方士达数千人,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计。公孙卿还说仙人好楼居,武帝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公孙卿设具而候神人。一概终无所验,武帝始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自元光二年(前一三三年)遣方士求神仙,到征和四年(前八九年)才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中间经过四十五年之久,此时汉武帝已六十八岁。他曾对群臣自叹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资治通鉴》卷廿二《汉纪十四》) 《汉书·艺文志》对神仙及专务神仙术的方士,作了一段评论: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生死之域,而无怵惕于眠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为多,非圣王之所以数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总之,方仙道所信奉的神仙说,也就是以后道教的最基本的信仰与特征,方士们所行之术,如人主微行方、祠灶、谷道.却老方、求仙术、候神、望气、导引、祠泰一、夜祀下神方、斗旗方、按摩方、芝菌方、重道延命方、烧炼等等,也都是后来道教所信行的道术。道教源出神仙家,方仙道为道教前身,这是历史事实。 由于方仙道方术不骤,受到社会的攻击,信仰和专务神仙说与方术的人,便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就使神仙家有所分派,同源而异说,一派是仿效驺衍的方仙道,另一派是继起的依附黄老之学的黄老道。[1]

四大分项

1、占星术。 占星术起源很早,是以观察星辰运行予言人事祸福的一种技艺,它充斥着中国历史进程,每个朝代每个帝王都采用占星术,其精华是“天人感应”。 如果不懂占星术,恐怕不会很好了解历史事件。 占星术来源于“占卜”,在殷商的甲古文有大量记载。 有人认为,占星术从本质上是错误的,但在科学尚未发达的时代,占星术起码能把社会生活与天象结合,这不失为一种当时可操作的办法。 利用“占星术”也可帮助了解许多历史事件,如用天象考证了周武王灭纣的确切年份。

2、堪舆术。 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天地之代名。 怀有此种技艺的人称“风水先生”,研究住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又称相宅墓地之法。 又有算命先生,看八字,用易经阴阳五行推演人的命运,在旧社会很流行。 还出现了“电脑算命”,在西方有时称为“颅相学”。据一些人说,这是封建迷信的流毒,曾遭批判和抛弃,因为它宣传宿命论,约束人的思想。 但是,堪舆术至今还有很大的市场,特别是在海外,在华侨和外国人中影响不小。 对于堪舆论,必须持慎重的眼光看待。

3、房中术。 房中术在中国古代非常发达,是国人对性生活的深刻认识。 班固《汉书》中说: “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 房中术出现很早,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才基本形成体系,是关于性生活的学问,其中有不少科学的内容,讲求和谐的性生活,性健康,对避孕和怀孕亦有详细的论述,还有治疗性病的方法。 据说其中的糟粕很多,如“多交少泄可延年”等之说。 对房中术也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

4、炼丹术。 炼丹术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为目的的方术,源于秦汉,属于道教,内容十分庞杂,大致可分为内丹和外丹。 内丹是探讨人体生命奥秘与活力的学问,后来有的演变为内功,有的演变为气功。 这已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的方式。 对于外丹就要慎重了,外丹是利用万物的变化来制成丹药,如百草药,矿物药,采用火法和水法炮制丹药,或企图用贱金属Pb、Sn、Cu、Fe等制成贵重的药金药银,目的一是致富,二是长生。 炼丹术在唐宋时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见。它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甚至在根本上说,其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炼丹术对科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它是化学的原始形式,完成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实现了物质转化,作出了许多科学发现,既有理论体系,又有工匠传统。

参考文献

  1. 什么叫 方术? 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