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岗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岗镇隶属于河南省禹州市。位于禹州市西南部,三峰山北麓,距市区11公里。东临梁北镇,西临文殊镇,南临洪场镇,北临火龙镇,镇政府位于方东村。全镇面积44平方公里,辖房东、房南、房北、卢沟、杨南、杨北、西里庄、徐家门、黄庄、谢庄、朱庄、朱沟、刘岗、韩岗、段村、杨庄、铁沟、河沟、刘屯、长王、东路、西路、李梅钊、石坑等24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和1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361。地形以丘陵为主。在南部和西部,分别有三峰山、饺子山和大玉山,山脚下被蓝河环绕,形成了西路村的玉山湖。境内交通便利,北接许昌至洛阳公路,境内与禹州至吕沟公路、禹州至防港公路交叉,渝深高速公路、禹博铁路、禹登铁路横穿境内;经济发达的禹州郡陶瓷产业园和大唐集团许昌龙岗发电有限公司分别位于镇的北部和南部。风景名胜包括曹光泉墓、王居仁院落、方氏祠堂和大玉山风景区。[1]

地名由来

据传,明朝燕王篡位,方孝儒不肯起草登基诏书,遭灭十族之祸,其后代逃此定居,在岗上建村,取名方家岗。后来方氏三支分居三处。称东庄、南寨、北寨、统称方岗,故名。

概况

方岗乡位于禹州市西南部,南至三峰山,西抵伏牛山。东、北分别与梁北镇、火龙镇毗邻,南、西与鸿畅镇、文殊镇接壤。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9503人(2006年)。辖方东、方南、方北、吕沟、杨南、西李庄、徐家门、杨北、黄庄、西薛庄、朱庄、朱沟、刘岗、韩岗、段、杨庄、贴沟、和沟、刘屯、昌王、东炉、西炉、石灰赵、石坑24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北临许(昌)洛(阳)公路,禹(州)吕(沟)、禹(州)方(岗)公路于境内交会。有三峰山、角子山、禹山。名胜古迹有曹广权墓、王举人大院、方氏祠堂、禹王湖风景区等。

沿革

1977年建方岗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方东、方北、方南、石灰赵、上石坑、东炉、西李庄、西炉、西薛庄、吕沟、朱庄、朱沟、刘屯、刘岗、杨南、杨北、杨庄、昌王、帖沟、和沟、段村、徐 、黄庄、韩岗24个行政村。

24个行政村是:方东、方南、方北、吕沟、杨南、杨北、西李庄、徐家门、黄庄、西薛庄、朱庄、朱沟、刘岗、韩岗、段村、杨庄、贴沟、和沟、刘屯、昌王、东炉、西炉、石灰赵、石坑。

人口民族

2000年,方岗镇户籍总人口为41455人,共10288户,其中,男22150人,女19305人,非农业人口为4149人。方岗镇人口中99%都是汉族,其它少数民族只有回族。

自然资源

全镇总面积4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2540亩,平原地带土地肥沃,中部地下水资源丰富,南部水资源较差。东炉水库坐落在东炉、西炉之间,面积186760平方米。

植树资源

药类:本地槐、花椒、石榴、白芷、南星、车前草、蒲公英、冬瓜、丝瓜、小茴香、仙人掌

栽培类:大管杨、钻天杨、毛白杨、大叶杨、小叶杨、旱柳、胡桃、榆、无花果、泡洞、香椿树、白椿树、杏树、柿树、苹果、梨树

菜类:菠菜、菲菜、萝卜、红萝卜、芍菜、黄心菜、白菜、菜瓜、黄瓜、甜瓜、冬瓜、南瓜、大葱、大蒜、芹菜

花类:芍药、月季、腊梅、小大红、凤仙花、菊花、迎春花

粮食类:小麦、大豆、玉米、红薯、高粱、绿豆、黄豆、黑豆

油料类:芝麻、花生、油菜

野生其它:勾勾秧、马齿菜、野玉米菜、抓地龙、汪汪狗、蒿草、灯笼棵

动物资源

家畜:猪、羊、马、驴、猫、狗、兔

家禽:鸡、鸭、鹅

鸟类:大雁、小燕、麻雀、猫头鹰、斑鸠、吃杯茶、喜鹊、布鹆

哺乳类:蝙蝠、野兔、老鼠

虫类:蜈蚣、蝎子、蛇、蚊蝇、麻蜂、蜜蜂、蝴蝶、飘虫、蚂蚁、蛾、蟾蜍

水类:鱼、青蛙、螃蟹

名胜古迹

方岗镇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相传境内西部的禹山是大禹治水时的帅部所在地,大禹山因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早在汉文帝甲子年间(公元前177年)就在山上建庙供奉,历代重修,宋代碑文记载为"禹王庙"。现存有禹王庙、药王庙、祖师殿、圣母殿、老君殿、火神殿等殿庑建筑群,是我市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供奉大禹的庙宇之一。此外,大禹山南麓的石坑栗子沟村现存有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清末举人"中原霸才"王棽林故居;帖沟村有清末禹州知府曹广权墓等文物古迹。

"禹王庙"又叫"拉王庙",相传远古时期,这里一片汪洋,海眼出水,泛滥成灾,大禹搬来此山,区住海眼,制服水患,为纪念大禹治水有力,上神从别处拉来一座大殿,说时夜清晨,家家牛都累得倒地不起,大汗淋淋,主人以为牛病了,用手摸嘴,取出一个大元宝,乃上帝用牛拉庙所赐,后才发现,山上平地升起一座庙宇,故又叫"拉王庙"。老人都记得,在禹王庙东侧过去每到夏天雨季,半山坡上山泉喷发,传说是海眼从山缝里嘣出的清泉。西炉村东头有一口水井,供全村人食用,天再旱从来未干涸过。传说打通了海眼细脉。后经世人不断扩建建成气势宏大的禹王庙。文化革命前曾为西炉村中学校地。文化革命"禹王庙"已被毁于一旦。现经崔光涛等人重建,仿照原样建成"禹王庙"。新建前后、正、中三座大殿,供有禹王、药王、菩萨、祖母等神,每月初一、十五,香烟缭绕,香客不断。

镇区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电厂建设的有利机遇。镇党委把小城镇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建设管理为轴线,以龙岗电厂开发为主,建成方岗商贸一条街,高标准地进行水、电、路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框架。现已规划建设了几十户商品房,一条高起点、高标准的商贸街已初步形成,使之成为方岗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闪光点。

全市乡镇中规模最大的文化广场在方岗镇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广场位于方岗镇政府对面,总投资600多万元。工程从2011年6月开始,包括广场中央的"禹王和谐鼎"雕塑、四周的花坛、绿化苗木和人行道,北部的活动广场,南部的标准灯光球场、乒乓球活动区和健身活动区等,广场外东侧是镇文化站办公楼和图书馆。整个广场设施完备、配套齐全,为全镇群众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学习、游玩、健身、锻炼、 体育活动的场所。

经济概况

农业

方岗镇有24个行政村,以岗区为主,耕地面积2836公颂,农业人口29941人,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19443吨,农业总产值实现729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

全镇的农业工作,以十五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调整种植结构,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以建设高效示范园区和中药材种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优双高"农业,依照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生产路子,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工业

抓住煤炭形势复苏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煤炭业,抓好安全生产。为镇办、村办及私有煤矿吸引资金,搞好煤矿的硬件建设,积极配合上级各部门对我辖区的各个煤矿进行的检查验收。全镇已验收矿井3对,全镇煤炭生产达到16万吨,创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创税金收入240万元。

以典型示范带路,具体抓好了航天集团的快速发展。航天集团除了发挥其煤炭、炼铁、纺织、铸造等优势外,还着重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投资130万元,对所属兴华钢铁厂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年产钢铁能力达到2万吨,2001年利税达到百万元。并且与大专院校联姻挂钩,发展高科技产品,年产万吨的粮油加工厂和年产值2000万元的日用化工厂已通过论证,建厂在即。

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镇党委、政府在整个经济行势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抓住龙岗电厂营运时机,搞好运输业、劳务输出等方面服务,镇政府成立了方正物业有限公司并正式挂牌营业。积极发展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我们既有力的支持了大电厂的建设,也相应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其次,我们还抓了矿泉水项目的建设在继续发展老厂的同时,今年又多方吸引资金130万元建设了第二矿泉水厂,明年产品即可投入市场。再次,是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工则工,宜农财农、工、商、贸、种、养、加工、劳务输出等多方位发展,第三产业多轮驱动,千军万马齐上阵,在方岗经济发展中各显其能,成为方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乡镇企业与私营经济

方岗镇位于禹州市西十一公里处,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煤炭、石炭岩、矿泉水储量丰富,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鼓励发展规模企业,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全镇乡镇企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方岗镇南部以煤炭资源为主,西部是建材工业区,北部以刘屯为中心的陶瓷工业区,中部以韩岗为中心的铜加工,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小项目,比较落后,规模和效益也十分有限,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寥寥无几,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面对乡镇企业这个薄弱环节,从1994年开始,镇党委、政府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为指导思想,大力支持,正确引导,逐步规范,并抓住大电厂建设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老企业进行改造,2000年度,企业个数达到80个,职工人数4768人,营业收入1839万元,利润1518万元,增加值5361万元,上缴税金161万元,固定资产9380万元。

商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方岗镇的商业发展迅猛,代销、经销店遍布全乡各个村庄,平均每村达四至六个之多,其它手工业和集体企业也发展起来。

韩、刘岗两村的铜加工业发展很快,他们的铜制品畅销大半个中国。

杨南、杨北、吕沟、李庄村的煤矿业发展迅速,是方岗镇的支柱产业,也是方岗镇地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吕沟航天集团的创立为方岗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赵庄、石坑村建材矿的开采,也为方岗镇的经济发展添上了翅膀。

近几年来,方岗镇的养殖业也同样发展迅猛,方东的养鸡厂,方东、方北、刘屯的养兔、养猪等养殖业都十分火红。

帖沟的卖袜村,和沟村的收树村闻名禹州市。

商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方岗镇的经济,富裕了个人,有利于国家,而且增加入地方税的收入,为方岗镇的财政收入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邮电

方岗镇属山岗区,道路崎岖不平,特别是西部的几个村,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广大群众对此颇有怨言。鉴于此,镇党委、政府在去年修好6个行政村19公里的柏油路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整修乡村道路高潮,在年底修修通了方岗至石坑及其它村的柏油路面,达到村村通油路,彻底改变了方岗道路差的现状。邮政、电信发展迅猛,现在全镇拥有固定电话6740部、手机 2600余台。

财税金融

方岗镇属煤炭资源型乡镇,税收收入大部分来自煤矿,受国家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整顿的影响,2000年度该镇仅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536千元,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716千元,工资性支出得不到保障,财政状况十分紧张,金融机构有方岗农村信用社,办公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所有材料全部都用微机管理。

人民生活

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包括衣、食、住、用、行等,绝大部分己达到小康标准;现有农民穿衣要穿纯棉、纯毛;鸡鸭鱼肉己不是奢侈品;出门以车代步,摩托车、小轿车己进入部分农户。

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大大丰富,电视机、音响、VCD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台球、扑克、麻将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在群众中广为流行,全乡人民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民风纯朴,打架、骂人现象己很少发生。

社会事业

教育

全镇现有初中3所,小学24所,初中在校生总数1740人。其中,初中一年级760人,初中二年级550人,初中三年级430人。全镇小学在校生数3970人,其中,小学一年级870人,二年级840人,三年级798人,四年级693人,五年级769人。

全镇共有教师250人。公办教师中,获中级职称者51人,其中中学一级24人,小学高级27人,初级职称199人,小学一级75人,小学二级40人,中学二级45人,中学三级19人,以工代数10人。

方岗镇成人教育工作,初期开展了扫盲和养殖业,培训技术工作,从1995年开始,成人学校主要开展了农作物栽培技术,庭院经济技术,家电维修技术,特种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数都在1500人次以上。培训对象主要是村组干部,回乡初高中学校,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房。199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努力,顺利通过上级部门扫盲达标验收,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成绩显著,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科技

方岗镇强调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智囊的作用,学科学、用科学在全镇蔚然成风。科技进步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逐渐增大,科学化种植、养殖己初具规模,己显示出较强的活力,全镇小麦良种覆盖率己达95%,成规模养殖大户己实现良种化。

文化

镇文化站占房5间,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门球场等占地570平方米,备有各种体育器材,藏书2000多册。

文化中心己基本形成三个,方岗文化中心、吕沟文化中心和杨店文化中心,有电影队2个,雷射厅1个,吕沟影剧院1个。吕沟、黄庄、杨南、方南、段村、东炉等十几个文化大院,狮舞队7人,民间艺术队3个。

镇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政府下设文化站,负责全镇的文化建设,镇计生办成立有专业宣传队,不断到村里进行义务演出,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又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卫生

1976年成立方岗乡卫生院,院址设在方岗方南方家大院,为方岗境内医疗系统领导机构。

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方岗卫生机构进行大的改革,执行"一村一所"或"一村多室"的医疗罐,保证一个行政村,有一个医疗所多个卫生室,从医人员达六十多人,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方岗卫生院,现有在职职工22人,退休职工20人,共31人,在职职工中,干部级别4人,医师2人,医士6人,工人级别18人,高工2人,中工10人,初工4人。

科室设置:"七科一所"配置,"七科"有内科、外科、急诊科、五官科、医技科、妇产科、财务科,"一所"有防保所

医疗设备:500MAX光机一台,B超机、心电图机、显微镜、五孔无影灯各一台,洗胃机一台,氧气瓶一个,冰箱、冰柜各一台,简易手术台一张,手术器械若干。

业务用房及办公用房:门诊病房大楼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其他用房60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3300平方米。

体育

方岗镇群众体育基础较好,六、七十年代此类活动较多,各村都有篮球场和操场,1985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群众性体育活动相对减少。镇政府规定,全镇农民运动会二年举行一次,各村组代表队一个,开设篮球、乒乓球、象棋等大众项目。

该镇连年被省命名为先进体育乡镇标兵,每年春季、秋季举行一次大型运动会,开展有篮球、乒乓球、象棋、羽毛球等比赛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