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下镇小辛庄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下镇小辛庄村隶属莱城区方下镇,在莱城西12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汶河北岸,南隔汶河与牛泉镇相望,东与大辛庄村为邻,村西为石桥子村,北至泰莱高速公路,地处平原,整个村庄大体呈梨状。有86户,314人,耕地276亩。[1]

中文名:小辛庄村

行政区类别:村

历史沿革

据村碑记载:元朝刘姓居此,始建村无考。明嘉靖年间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据张氏谱记载,该村原与大辛庄为一村,原名辛庄。1993年分为两村,改称小辛庄。刘姓居此200多年,后逐渐衰弱,不知所终。现小辛庄以张姓独居。据张氏祖谱碑所记载:“始祖原籍枣强,明初迁莱,矿坑立庄,传世十二,孙枝满堂,惟我栋祖,寄居辛庄,人茧于此……”现已传世二十三世,由此可见,小辛庄人是明初由河北枣强迁聚于此的。

民国初年,取消了乡、保建制,全县划为十个区,小辛庄属第十区。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小辛庄属新甫县;1944年10月,三县合并,全县划为13个区,小辛庄属鲁西区;1951年3月,莱芜县各区由按地名称呼,改为数字称呼,小辛庄属第四区;1955年10月,区名改用地名称呼,第四区复称鲁西区;1958年3月,为适应农村合作化的新形势,县委撤区并乡,撤销鲁西区,同时建立鲁西乡,小辛庄属该乡管辖。

1958年10月成立鲁西人民公社;1959年3月,方下人民公社、鲁西公社合并,统称方下人民公社。之后方下公社改为办事处、镇,小辛庄归属方下镇至今。

从明朝以来,小辛庄人因村庄狭小一直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1953年,村中由张传英、张希善等6户村民成立了第一个生产互助小组,后又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小辛庄、大辛庄、卢家庄、冶河、柳行沟5个初级社联合,成立了高级社,由乔德昌任社长,张传英任副社长。1957年,先后并入鲁西公社和方下公社。1962年,各自成为行政村。

经济发展

过去的小辛庄经济发展缓慢,种植结构单一,主要是小麦、玉米轮作,兼种大麻。1980年,村内开始用电照明。1996年,村内第一家小商店开业,1999年,全村经济结构调整,开始种植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并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同年,村庄规划,修建了村中唯一的一条直通泰莱路的生产路。

2001年,村民承包沙场,自筹资金购买了解放翻斗车,开始运沙送沙,村民经济收入增加。

文化教育

小辛庄重视文化教育,但受条件所限,村中一直和大辛庄共用一所小学。村中适龄儿童在大辛庄上学。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生毕业率100%,人均教育投入高于镇平均水平。连续几年,有几十人走进高等学府。村委也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民间传说

据说,在唐朝时,辛庄西南北处建一寺,取名“大圣寺”,香火很旺。在其后西北处建一土地庙,不知何时住进了一白姓落魄道士,在庙中用石灰蛋杀死了一条剧毒的蛇,以其做药引子,专治恶疮,后被人称为“疮大夫”。称其所在的土地庙为白师父庙。自此,香火也曾盛极一时,1947年此庙毁于战火,今已荡然无存了。

白师父的药方也失传。据说,辛庄一带的治烫伤的偏方,可能源于治疮之药方。

视频

寺下镇:村中道路没硬化,村民出行不方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