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绢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新疆绢蒿

  新疆绢蒿(学名:Seriphidium kaschgaricum (Krasch.) Poljak.)是菊科、绢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主根、根状茎,粗,木质,上部密生多数多年生、木质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多数叶。茎高可达35厘米,上半部半木质;自基部开始分枝,枝多,开展,多少弯曲;茎、枝初时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疏柔毛,叶稍硬,叶形变化大,茎下部、中部叶及营养枝上的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具小裂片,裂片或小裂片狭披针形或狭线状披针形,叶柄中部叶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小,不分裂,狭线形,头状花序长卵形或长倒卵形,基部渐狭,近楔形,在茎上组成开展、广卵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容易脱落;总苞片外层总苞片短小,卵形,背面明显隆起,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外、中层总苞片背面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柔毛,内层总苞片半膜质,两性花,花冠管状,檐部红色,花药线形,花丝长,花柱短,瘦果小,卵形或倒卵形。8-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砾质坡地、戈壁、干河谷及河岸边砾质滩地与路旁等。

新疆绢蒿枝叶柔软,粗茎较少,适口性较好,为各类家畜所采食。新疆绢蒿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都高于木草,而纤维低于禾草,是荒。漠中较为优良的牧草。新疆绢蒿生长初期密被灰白色蛛网状绒毛,有防止阳光暴晒和水分蒸发的作用。

中文名

新疆绢蒿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主根粗,木质,垂直;根状茎粗大,木质,上部常分化出若干部分,并密生多数多年生、木质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多数叶。茎多数,高30-35厘米,木质或下部木质,上半部半木质;自基部开始分枝,枝多,长10-25厘米,开展,多少弯曲;茎、枝初时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疏柔毛,后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稍硬,两面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疏柔毛,后脱落近无毛;叶形变化大,茎下部、中部叶及营养枝上的叶长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不再分裂或再分裂;具2-3枚小裂片,裂片或小裂片狭披针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3-5毫米,宽0.5-1.5(-2)毫米,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小,不分裂,狭线形,基部有小型的假托叶。

头状花序长卵形或长倒卵形,基部渐狭,近楔形,直径2-3毫米,无梗或有短梗,在分枝上密集着生并排成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式的穗状花序,在茎上组成开展、广卵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容易脱落;总苞片4-5层,外层总苞片短小,卵形,背面明显隆起,中、内层总苞片略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外、中层总苞片背面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柔毛,后脱落,近无毛,绿色,边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背面无毛,花后总苞片常向外展开,果熟时总苞片渐脱落。两性花4-6朵,花冠管状,檐部红色,花药线形,花丝长,花药上端附属物披针形或线形,基部钝,花柱短,花后先端稍叉开,叉端有睫毛。瘦果小,卵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新疆绢蒿是多年生适中温早生半灌木。是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重要组成植物。在新疆一般多分布在塔城盆地、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低山带下缘和山前地带的广大地区,在天山南坡只见于山地。新疆绢蒿适应于荒漠中降水量较多、土壤无盐渍化的壤质和砂质的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荒漠土地区。新疆绢蒿形成单优势种群落仅分布于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新疆绢蒿建群种在群落中形成20厘米高的小半灌木层片。群落总盖度为25-30%。群落中种类组成通常3-6种,多者可达15种。大多数群落中伴生有超旱生半灌木和小半灌木,木地肤、高枝假木贼、盐生假木贼和驼绒藜等。在伊犁谷地的植物群落中,常见有相当多的类短生和短生草本植物从属层片,类短生植物有珠芽早熟禾、厚柱苔草、旱雀麦等;短生植物有荒漠庭芥、离子草、舟果荠等。在春雨旺盛,植物生长茂盛的年份可用于打草。在山地草原带下部,海拔1000-1500米,常可以见到草原化的新疆绢蒿荒漠群落。它们广布于伊犁谷地、塔谷地和天山北坡的低山,属于壤质或砾壤质的淡栗钙土。新疆绢蒿虽然适于荒漠中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具粗而长40厘米以上的主根和表土层中分校发达的侧根。春季还可形成短命根,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在干旱时期地上部枯死。喀什蒿没有明显的主干,基部木质化很强,因此耐寒性较强,能忍受-40℃的低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下砾质坡地、戈壁、干河谷及河岸边砾质滩地与路旁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在中国新疆北疆地区,4月初开始萌发返青,5月中旬长出大量枝叶,借助春季融雪和春雨生长迅速,形成叶簇。6-7月夏季干旱,气候炎热,生长处于抑制状态,叶片逐渐干枯脱落,生长过程基本停止。通过夏季休眠,秋季(8月)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形成短枝;越冬的短枝开始发育成生殖枝。新疆绢蒿8月中下旬开花,9月结实,10月枯黄,枝条上半部和叶片死亡。

繁殖方法

新疆绢蒿多数是靠种子繁殖,特别是在水分条件充足的年份,可以观察到大量由种子更新的幼苗,也可以从多年生木质化分枝和根颈上生长小的枝条和叶片。

主要价值

饲用:新疆绢蒿枝叶柔软,粗茎较少,适口性较好,为各类家畜所采食。羊最喜食,马、牛和骆驼也都采食。除在枝叶茂盛的盛花时期因含挥发油具苦味家畜不采食外,其他时期各种家畜都采食。春或秋季霜打后,适口性最好,冬季在雪覆盖下枝叶保留尚好,各类家畜均喜采食基部枝叶。雪后生殖枝的适口性也有很大的提高。新疆绢蒿是荒漠和半荒漠草场上很有价值的牧草。也是早春催乳或恢复家畜体质和秋季育肥抓膘的上等牧草。新疆绢蒿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都高于木草,而纤维低于禾草,是荒。漠中较为优良的牧草。

环境:新疆绢蒿生长初期密被灰白色蛛网状绒毛,有防止阳光暴晒和水分蒸发的作用。

绢蒿属

▪ 小针裂叶绢蒿 ▪ 光叶绢蒿 ▪ 博洛塔绢蒿 ▪ 短叶绢蒿 ▪ 蛔蒿 ▪ 聚头绢蒿 ▪ 苍绿绢蒿 ▪ 费尔干绢蒿 ▪ 东北蛔蒿 ▪ 纤细绢蒿 ▪ 高原绢蒿 ▪ 半荒漠绢蒿 ▪ 伊塞克绢蒿 ▪ 三裂叶绢蒿 ▪ 卡拉套绢蒿 ▪ 新疆绢蒿 ▪ 昆仑绢蒿 ▪ 球序绢蒿 ▪ 民勤绢蒿 ▪ 蒙青绢蒿 ▪ 西北绢蒿 ▪ 高山绢蒿 ▪ 沙漠绢蒿 ▪ 沙湾绢蒿 ▪ 草原绢蒿 ▪ 帚状绢蒿 ▪ 半凋萎绢蒿 ▪ 针裂叶绢蒿 ▪ 白茎绢蒿 ▪ 西藏绢蒿 ▪ 伊犁绢蒿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刘长娥,安沙舟,孙宗玖等.    围栏封育对新疆伊犁绢蒿草地的影响. 《 草业科学 》 , 2008   刘戈宇,宁慧霞等.    新疆4种绢蒿属植物及近缘种银蒿的ITS/ITS2条形码鉴定研究. 《 cnki 》 , 2016   高攀盛,张勇娟,安沙舟.    新疆伊犁绢蒿荒漠草原恢复重建技术及改良对策. 《 cnki 》 , 2016   郑伟.    新疆伊犁绢蒿荒漠草地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 CNKI;WanFang 》 , 年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