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婚別》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
此詩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趕赴戰場,新娘雖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同時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既有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1]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
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別"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終無情",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這首《新婚別》是"三別"的第一篇。
賞析
杜甫"三別"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這首詩採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新婚別》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詩人運用了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實際上杜甫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不可能去偷聽新娘子對新郎官說的私房話。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別》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絲毫沒有給讀者勉強和抽象之感,而顯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並且能讓讀者深受感染。
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是《新婚別》的一大藝術特點。詩人化身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說話,非常生動、逼真。詩里採用了不少俗語,這也有助於語言的個性化,因為他描寫的本來就是一個"貧家女"。
此外,在押韻上,《新婚別》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2] 換了好幾個韻腳,《新婚別》卻是一韻到底,《垂老別》和《無家別》也是這樣。這大概和詩歌用人物獨白的方式有關,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更有利於主人公的訴說,也更便於讀者的傾聽。
名家點評
《鶴林玉露》:《國風》:"豈尤膏沐,誰適為容。"杜詩:"羅襦不復施,對行洗紅妝",尤為悲矣。《國風》之後,唯杜陵為不可及者,此類是也。
《唐詩品匯》:劉云:曲折詳至,縷縷凡七轉,微顯條達。
《雨航雜錄》:杜子美《新婚別》云:"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無家別》云:"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又"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杳眇之極,足泣鬼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