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新体育》杂志一直是一本全面报道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的综合性体育期刊,ISSN:0441-3679,CN:11-1457/G8,邮发代号:2-241。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专业体育媒体寥寥无几,综合性报刊几乎没有专门的体育版面,《新体育》杂志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获取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到了80年代,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观,随着中国体育打开与世界体坛交流的大门,中国的竞技体育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至80年代末期9O年代初,一些综合性报刊纷纷开设了体育版面。

90年代是中国体育的大发展时期,竞技体育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也越来越大,需要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个时期,《新体育》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体育,媒体的市场化细分局面初显雏形的时代。以《新体育》薄薄的64页内容规模,无法承担起包打天下通吃体育的,任务。经过痛苦的思考,编辑部撤消了原来的综合体育部,杂志[1]确立了以竞技体育为报道主体的方针,大大压缩了原有的社会体育报道规模,改“泛化”报道社会体育为“精选”报道,读者可以得到更多竞技体育的报道内容。从读者反馈的统计来看,这个变化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尤其是新加盟读者的广泛认可。

目录

新体育杂志特色

我们认为,体育是充满了形式感、又具有艺术感的东西。体育的受众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接受时尚,更容易追求文化品位。无论体育报刊的读者定位在哪个年龄段,其实都应该重视这一点。目前的《新体育》杂志的读者,既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甚至有个别不满十岁的娃娃,我们认为,从杂志读者这个角色来看,他们首先归属于具备了体育爱好者共同特质的人群,然后才属于他们各自的年龄段。

为此,《新体育》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选择富有时代特色的报道形式。就杂志的具体操作而言,就是注意栏目的设置和文章的写作方式。前面讲过,我们的报道内容包括大赛纪实、项目述评、人物传记、言论等,这个内容不会有大的调整,但在相应的栏目上,还是要注意赋予它时代特色。举个例子,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们对明星的报道有这样的栏目“七彩明星”“王中王”等,到了90年代又有了“竞技英雄”这样的名称,现在的明星报道则统归到“星阵营”。在这里,每个栏目里或与当时的时代价值观念相吻合,或融入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流行词素。

90年代后期,正是新一代体育迷的成长时期,在之前的一个很长时期里,中国体育爱好者以男性为主,到了这个时期大量的女性喜欢上体育,新一代体育爱好者给了体育明星偶像级待遇,《新体育》因势利导,开辟了“偶像出场”栏目,这个栏目在短短时间里,迅速团结了一大批体育爱好者,这个栏目的主持人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编辑,很快因为这个栏目成为体育圈的知名记者

现在流行电视、报纸杂志化,杂志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可以说已经被逼到了死角。面对这个局面,一个杂志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然后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的方式就是从表现形式人手,强迫自己的报道更加深入。几年前,为了挖掘运动队更深层次的新闻素材,同时也为了拓展杂志的报道面,我们在体育报刊界率先设置了“特别队报”(后改为“队报”)栏目,要求记者[2]深入到运动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报道一个国家队的生活。每期的“队报”,我们都聘请该队的总教练或领队担任当期的“队报”名誉主编。根据反馈的情况看,不管是热门项目还是冷门项目,读者都非常认可。

创新,并不是把所有的历史都抛弃掉。创新,不能丢掉一个杂志的灵魂。一直以来,人物报道都是新体育的主力内容之一。早在80年代;新体育就推出了“我的路”栏目,请体育明星自己写自己的奋斗。同时,杂志还不断推出明星日记。至今,我们还保留着这个曾经属于创举的栏目。

新体育杂志办刊宗旨

一般而言,每个杂志都有或大或小的活动,与读者保持着一种互动关系。体育杂志以体育比赛为报道对象,面对的又是以喜欢参与为特色的受众。因此,也应该不断推出自己的活动,或者制造读者参与点。我们把它叫作“立体化”办刊。我们在2001年组建了中国少年体育记者团,把杂志与读者的互动推向高潮。少年记者团立足本刊读者,在北京举办培训,安排采访,迄今为止组织了三届培训。一些优秀成员在各地采访到了国内外的体育明星,并有作品发表。

为了保持读者对体育明星的热情,我们曾组织几位长期跟踪体育明星的记者,撰写了“体坛王子丛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很多人就是因此成为杂志的新读者。

新体育杂志栏目设置

栏目介绍:申奥之窗,战地传真,乒乓乐园,声音,搏击者,独家视角,足球村,环球风云,七彩明星,我的路,冷眼向洋,业余裁判,偶像出场,篮球场,消闲庄园,五环连这我和你,体育新网站。

视频

新体育 相关视频

中国体育精神
12秒88巅峰一战,中国体育登上世界之巅,刘翔脱衣庆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