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乡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市区21公里。地形中部高而平、四面低,海拔高度600-950米,面积43.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4677亩、林地18186亩,水域2121亩。全乡设5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71人(2017年)。[1]

镇情简介

经济概况

万州区新乡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4812万元,农业总产值41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82万元,财政收入70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万元。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00万元,农村经济实现收入43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12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52万元,2008年还有15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闲置资产15万元。

社会概况

新乡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实施"农业强乡、招商兴乡、旅游富乡、商贸活乡"的战略,2008年已实现村村社社通公路的交通网络化,至南川城区的主干线将于2005年实现油化,建成村村通光纤电视网络,程控电话装机1300门,移动电话网络实现无缝隙履盖,农业产业结构已初具规模,建成优质稻10000亩、西瓜1000亩、莲藕1000亩、生姜1000亩、土烟500亩、板栗1000亩,无公害淡水渔业年产200吨,肉兔年产10000只,生猪年产13000万头的六大种植业三大养殖业基地。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公路为骨干,辅以十里荷花长廊,以集镇为依托,以两个小型水库为踞点,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积极争取招商兴乡,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营造优惠便利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形成政府支持、业主投入、人人参与的招商良好氛围。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福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进步。

自然资源

新乡镇有林地资源3万余亩,天然草场1万余亩。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天然气、白云石、石灰石等,极具开采价值。有耕地9223亩,主产水稻、玉米、油菜、小麦、蚕桑、柑桔、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尤以"万县大红袍"柑桔闻名。镇内水能资源丰富,濒临长江,有10余公里的江岸线。"新弹"公路、"五西"公路贯通全境,水陆交通方便。

工业经济

境内有14个个体私营企业:二○○七年全镇地区总产值达11006万元,境内有渝东地区最大的水泥私营企业--东峡建材有限公司;万州水电系统经济管理效益最佳企业--龙泉水库管理所;年产5万吨的煤炭企业--高峰煤矿;三级建筑企业--五星建筑有限公司等新乡集镇占地150亩,有宽12米的主干道1280米,宽7米的次干道340米。常住集镇人口2000人,建有年吞吐量100吨客货运码头。集镇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配套齐全,经济发展的载体已经形成。

新乡镇农村移民工作中移民库调淹没涉及6个村、28个村民小组、973户、3895人。淹没各类房屋70340m2,耕园地1814.3亩。规划生产安置人口2307人,生活安置2413人。规划总投资2838.98 万元(静态)。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已累计完成1868人,其中二线安置434人,外迁安置701人,三四期安置733人,占规划生产安置人口的80.97%。

城镇建设

建设新乡镇,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人的思想观念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先导作用。观念超前,行动自觉,主动工作,事业发展;观念落后,则必然导致落后。各地、各单位的发展经验不断证明,发展观念和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发展观念和思路创新,就不会有各方面的变化。

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从各地发展经验看,有三点:

准确地分析把握自身区域的优势(包括可以整合的潜在优势),立足于全局看本地(乡镇),制定出有利于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

要科学决策。决策做得是否科学,思路是否对头,是决定各地区、各单位发展好坏和快慢的关键。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惊人的。在准确分析把握地区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地比较研究,使集中当地人民的智慧或借助外脑相结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逐步清晰新思路,做出决策,使决策具有全局眼光,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

有了好的思路和战略规划,就要努力去组织实施,同时还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总结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发展规划。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发展观念思路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各项工作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建设新乡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农村问题,农民增收难、增收慢,原因很多,很复杂,有外因和内因,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会有根本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把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要提高经营管理素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应用;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转换农民的思想观念,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领导者永远要记住,能真正改变农民命运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农民自己,其他人可以帮助农民、引导农民,但是不可能代替农民。所以,在采取配套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乡镇的同时,必须以人为本,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乡镇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历史及海内外经验都表明,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将促进农村生产力实现更大的发展,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科技进步与创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作用空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乡镇建设

新乡镇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创新要为社会主义乡镇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撑。农村建设规划,培育产业优势,调整乡镇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转移等等,都要求加强乡镇建设。在历史新时期,乡镇长要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不但工作任务重,而且责任重大。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乡镇奉献出智慧和汗水。[2]

经济建设

经济特色

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农一体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乡镇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互动和组合,推进农村乡镇建设。

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发展重点

21世纪新乡镇发展的重点,大体有以下几项:

充分利用生物遗传潜力,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并重视资源与环境;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雨养农业、旱地农业、碱地农业2008年已经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提高科学种植和养殖业水平,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能力;

改进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

积极促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开辟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新途径和技术;

发展现代农业管理科学,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步。[3]

党政建设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建立民主、开放、规范的村务决策机制,合理配置决策权力,明确界定各方职责,科学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增强村务决策的透明度,全面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力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新乡镇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群众力量,营造和谐环境。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五权"的行使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协调下进行。

坚持依法办事。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范围内,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职责。

坚持分工协作。遵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内在的权利分配与制衡的基本规律,合理划分各基层组织的权力和职责,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权力构架。

坚持依靠群众。建立村民自治机制,使基层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使每位村民都参与到村务决策中来。

有关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机制创新,各村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好的作法和经验,确保村级组织"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扎实深入开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宣传引导。各村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会议、专栏、板报、橱窗、流动党校及广播电视等渠道大力宣传"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让群众充分知晓,进一步增强干群的民主意识,调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

建立保障制度。为确保"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落到实处,各村要建立提案审议制度、执行方案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和民主监督小组工作职责等。同时,各村在推行过程中,要与"说事"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和"五卡工作制"相结合,使村级事务真正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严格督查考核。镇党委将把推行"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情况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村村级事务要严格按照"五权一体"民主管理运行机制运行。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资料和图片。镇联系各村的领导和组长要加强督查,镇党委将定期不定期进行通报各村进展情况,对不按照"五权一体"运行的,镇党委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