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丁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丁粄(客语发音:xinˊ denˊ banˋ)又称红粄,客家传统在家中添丁时制作,用来向祖先及上苍报告并乞求小孩平安。客家米食既是以台湾米做为原料,发挥本省在莱米、糯米及蓬莱米的特性,制作出各种特色米食,称之为“粄”。

早期客家农业社会,以种植稻米维生。农民种植稻米,历经耕作、播种、施肥……等时期,这期间还需防患各种天灾,才使得有成熟饱满的丰收。稻米的丰收象征著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和对未来的希望。客家人勤奋的耕种,以米为主食,对稻米有著深厚的情感。因为丰收而有了感恩;因为感恩所以珍惜;因为珍惜起了敬畏。客家人自古即是“敬天崇祖”的民族,天地间的神祇保境安民、恩威浩荡,神明信仰的具体行为就是“祭祀”。客家米食文化即是在敬天地、祭鬼神和拜祖先,这样崇敬慎重和感恩的态度为基础发展起来,有关稻米的食物与祭祀节庆,也就发展出不同的风貌,产生了和客家人的生活、礼俗及信仰密不可分的关系。[1]

美食由来

客家人制作“新丁粄”源自于农业社会重视“出丁”的风俗。客庄的家庭为庆祝家中新添男丁,通常在元宵节时,会以糯米做成“红粄”当祭品,拿到庄头伯公祠叩谢伯公(土地公)添丁赐福,并祈求祖先和神明保佑新生儿平安长大,故称“新丁粄”。新婚夫妻做新丁粄是讨喜气 ,希望来年可以生儿子。因红粄所采用的图像,以象征长寿幸福的龟甲为花纹,又称“红龟粿”。新丁粄在祭拜后就拿回家分发给邻里,分享添新丁的喜悦。选在元宵节举办是为了延续新春的年节欢乐气氛,让在外地工作的乡亲能回乡返家团聚,并趁此机会向家乡邻里报喜。[2]

食材

糯米,水,油,红花米(色素),模具

习俗

东势山城一带,每到元宵节,过去一年家中有新生儿诞生的便会全家总动员制作“新丁粄”,已超过百年历史,现在社会男女平权观念已普及,新生儿不论男女家中皆会制作新丁粄酬谢神明,男生的新丁粄为红色、女生的桃粄为粉桃红色,酬谢神明之馀也祈求神明能庇佑小孩健康长大。

“新丁粄”还衍生出了元宵节“斗粄”的文化,每年家家户户制作的新丁粄众多、在神明面前一字排开,婆婆妈妈们为了面子,新丁粄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美,后来更干脆办起了“斗粄”比赛,每年分成个人组、团体组较劲,请来专业评审,选出色香味俱全的新丁粄,获得第一名的参赛者还能得到奖金,也为新丁粄节增添刺激感。[3]

东势新丁粄节代表客家人知恩惜福,制作“新米粄”答谢土地公、土地婆,庇佑家中人丁兴旺、多子多孙多福气,为东势年度盛事。[4]

视频

客家新闻杂志第424集 做粄玩东势
客家电视台︰客家礼俗—第四集 新丁粄

参考文献

  1. 新北市客家观光美食馆,hakka-cuisine.ntpc.gov
  2. 新北市客家观光美食馆,hakka-cuisine.ntpc.gov
  3. 台中东势新丁粄节 客家限定版求子红龟粿,bobee.nownews,2018-03-03
  4. 2020东势新丁粄节,travel.taichung.gov,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