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斯威士兰王国国旗

斯威士兰国旗

中文名称:斯威士兰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斯威士兰王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68年

斯威士兰王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中间为深红色长方形,中央绘有盾牌、长矛等图案;上下两边各有一条黄色窄条和蓝色宽边。[1]

目录

国旗含义

斯威士兰国旗启用于1968年,国旗旗面中间为深红色横长方形,上下各有黄色窄边和蓝色宽边。在深红色长方形中央绘有类似斯威士兰国徽中盾牌的图案。深红色象征历史上无数次战斗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蓝色象征和平[2]

国徽

斯威士兰国徽呈盾形,国徽中央有4件斗牛的标志物:一面黑、白两色的盾牌、两只长矛和一杆饰有缨穗的权杖。用鸟羽制成的缨穗是王室特有的装饰品。盾徽顶端国王的头饰,由獭皮制成,并饰有织巢鸟的尾羽。盾徽两侧站立着该国主要的野生动物雄狮和大象,狮是国王的象征,斯威士兰人称国王为“恩格温亚马”,意即“狮子”;大象则代表王后。斯威士兰人热爱自己的君主和王室,一如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地。狮与象也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团结。国徽基部的白色饰带上,铭刻着斯威士兰人的誓言:“我们是攻不破的堡垒。”

斯威士兰王国简介

斯威士兰,位于非洲东南部为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地处南非高原东南边缘德拉肯斯山脉的东坡。

斯威士兰全境大部属三级南北向延伸的高原,从东到西由海拔100米递升为1800米,形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级梯状地带。多河流。东部边境为山地。河流多石滩。属亚热带气候。

斯威士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黑非洲国家前列,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重视利用私人和外国资本,鼓励出口。因经济开放度高、出口以农产品为主,经济增长受气候条件和国际市场变化影响较大。2003年推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在增收减支的同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斯经济严重依赖南非,自身回旋余地小,出口商品单一,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悬殊。

历史沿革

15世纪后期,斯威士兰人由中部非洲和东非逐渐向南迁移。

16世纪定居于此地并建立起王国。

1907年后成为英国"保护地"。

1968年9月6日宣布独立,定名斯威士兰王国,索布扎任国王。

1982年8月索布扎二世逝世,由大王后泽莉维摄政。

1983年,“王室委员会”立马科塞蒂韦王子为王储,由王储之母恩通比王后摄政。

1986年4月25日,马科塞蒂韦王储登基,称姆斯瓦蒂三世。 斯威士兰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

1993年10月举行全国大选,由于这次大选是依照1992年实施的"廷克汉德拉"传统选举法(也称部落居住区选举法)进行的,因此遭到"多党制"提倡者的强烈反对,抗议活动一度此起彼伏。

1996年以来,斯威士兰工会联合会(SFTU)发起数次大规模全国罢工,提出解除党禁,实现民主化进程等政治要求。斯国王为缓和局势,成立修宪委员会。但此后,原定于1999年底完成的修宪工作一直推延。

2002年10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国王提交了新宪法草案,仍未包括有关解除党禁、实行君主立宪制等内容。

位置境域

斯威士兰系非洲东南部内陆小国,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 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

地形

斯威士兰地处南非高原东南边缘德拉肯斯山脉的东坡。从东到西由海拔100米递升为1800米,形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级梯状地带。

气候

斯威士兰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西部为16℃,东部为22.2℃。

资源

斯威士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石棉、煤、铁、金、钻石、高岭土等。另有少量黄金和钻石储量。森林面积54.1万公顷,约占斯总面积的31.5%。人造林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水文

斯威士兰境内有5条主要河流,水力资源较丰富,河流流经斯后进入南非和莫桑比克境内。

世界之最

斯威士兰是国民平均寿命最短的国家,平均寿命约只有35岁。

芦苇舞节

芦苇舞节,每逢八月,斯威士兰的“大巫师”将依据太阳历选定“黄道吉日”,而后报请国王并向外界宣布芦苇舞节开始日期。芦苇舞节起源于少女的成人节,是全国未婚少女参加的盛大聚会,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节日,虽然很多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在她们眼里,芦苇舞上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青春魅力,更是斯威士兰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庆典仪式中,国王会亲临现场,并赋予节日新的内容:从几万名载歌载舞的女孩中选出一名最美丽的少女,把节日变成选妃大会,最后宰杀25头牛,女孩们在满意地吃完牛肉后各自回家,芦苇舞节就此落幕芦。每一年的芦苇舞节都会一直持续八天。

民风民俗

保有部落时期残余。实行一夫多妻制,从事农牧混合经济。酋长的权力很大。男子传统服装为兽皮披肩,妇女穿裙装,围裙和披肩。善歌舞。斯威士人有两大传统祭典,一是“印克瓦拉”祭典,每年12~1月间举行,即在夏至前几天。主要是向国王表示敬意,有辞旧迎新的意思。二是芦苇舞节,在每年的7~8月间举行,教导少女如何在田里做工,一般在王宫附近举行。

选妃活动

2005年9月3日,斯威士兰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芦苇舞节,大批少女手持芦苇聚集在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皇家宫殿前,等待国王的甄选。如果国王愿意,他将在这次芦苇舞节上选出自己的第十三个妻子,目前姆斯瓦蒂三世已经拥有12个妻子。斯威士兰是非洲唯一一个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姆斯瓦蒂三世的父亲在1982年去世时,拥有超过70名妻妾。

2014年8月27日至9月2日,南部非洲国家斯威士兰举行一年一度的“芦苇节”选秀女活动。近10万名未婚处女手持芦苇,袒胸露乳,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接受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遴选。8月30日,他迎娶去年“芦苇节”选出的辛蒂斯瓦·德拉米尼为妃子,将后宫佳丽人数增加到14人;他还宣布今年的选秀活动开始,将进一步从民间搜罗美丽处女充掖后宫。

斯威士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唯一的君主专制国家,反对党被当做“恐怖组织”禁止。46岁的姆斯瓦蒂三世曾先后14次纳妃,此前王后拉赫瓦拉、拉玛葛瓦萨和王妃安吉拉因不堪忍受宫廷生活而逃往南非,王妃诺坦多·拉贝则因不守妇道被打入冷宫。他主要的妃子包括拉莫特萨、拉玛赫兰古、拉恩滕特萨和拉恩卡姆布勒等人。

据悉,此次选妃活动共有近10万名斯威士兰的未婚处女报名参加系列选秀活动。她们手持芦苇,袒胸露乳,翩翩起舞,在9月1日接受了国王的遴选。虽然今年参加选秀的少女人数较去年少了近2万人,但分析认为,姆斯瓦蒂三世仍有望在近期宣布新的中意人选。[3]

同中国的关系

斯威士兰与中国无外交关系。1995年7月,李肇星副外长在曼谷出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斯外交大臣所罗门·德拉米尼。同年9月,斯内政大臣索班德拉亲王率政府代表团来华出席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11月全国顾问委员会主席马西特沙拉· 德拉米尼亲王来华作商务考察。1998年5月,马西特沙拉·德拉米尼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2000年5月,应对外友协邀请,斯能源部长古杜扎亲王访华。2001年4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七届会议上,斯对我提出的对美国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的举动议投弃权票。斯在以往任人权会成员国时,均对我动议投反对票。2002年,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筹委会上,斯对我在涉藏问题上三次提出的“不采取行动”动议,除一次未参与投票外,分别投了弃权和赞成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