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滩镇新村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斜滩镇新村村位于斜滩镇西部,东与王溪村接壤,南连凤阳乡刘厝村,西连平溪乡东溪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现辖新村、溪干厝、下东溪、炉坑、雉鸡凤、新田岗、延甲府、岩面、墓亭岗等九个自然村。村内主姓为肖姓,其后,叶、李、范、周、刘、廖等姓相继迁入,人口七百余,世居民族为汉族。新村原名山头堂,据考系村有一座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的万安堂(后称万福庵),村名因此名为山头堂村(后改名新村)。清乾隆元年(1736)秋,肖氏先祖景赞公携妻带儿从周宁萌源跋山涉水来到山头堂开基立业,为了扎根这里,防犯侵扰,他们在村口建造起“元帅宫”,请来南拳武师,率众族人在元帅爷前三跪九叩进香立誓:“学好功夫,保家佑民!”自此该村习武成风,代代相传,且武功高手倍出,远近闻名。清光绪初年,村青年肖步兴在武试中脱颖而出,考中武举,后任一武职,被尊为“武魁”,至今村祠堂内仍保存着清官府授的“武魁”牌匾。清光绪末年,村民肖晏姑练成梁山好汉燕青式本领。沿海一带海盗猖獗,晏姑被官府邀请到霞浦三沙擒盗。[1]
中文名: 新村村
行政区类别: 福建宁德市
所属地区: 中国东南
面 积: 3.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民国末年,兵匪横行、民不聊生,该村亦无法幸免。1935年,红军一中队驻扎在延甲府自然村,国民党伪军闻讯率兵前来“剿共”。至今村土墙上仍留有累累弹痕,土石亦存留炸弹爆炸和焚烧后的痕迹,不难想象“当年鏖战急”。1945年,山头堂村惨遭横祸,保长捏造村民通“共匪”及走私毒品为由,纠集百余人洗劫村中财物,放火烧村。新中国成立后,离散在他乡的村民因留恋故土,纷纷返回村子,立志在废墟上重建新村,1950年,人民政府将再次新建的山头堂村改命名为新村,1984年与其他8个自然村定为新村行政村,延甲府村被列为为老区基点村。
村庄特点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恬淡、平和的乡居风物正是新村的特点。村域海拔高度在90-312米之间,群山嵯峨,山岭高绝,颇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象。在该村辖区内,现仍保留百年古树40余棵,村人多称这些树为风水树。在群山之中,还有一“加椅墓”,村民却不知其由来,墓封土,高约3米,墓碑高约2米,四周怪石嶙峋、林木郁郁葱葱,山中道路却又陡又狭。该村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都较落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产量低,村民生活贫困。落实生产责任制后,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其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其产业主要由农业、茶叶、林业构成。现有耕地面积609亩,其中水田453亩,农地156亩。林地面积1500亩,茶园面积200亩。境内水力资源丰富,装机0.72万千瓦的东溪电站已建成投产,年发电量可达1020万千瓦时。为新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2008年,新村完成5公里的公路拓宽和硬化工程。
视频
斜滩镇“三大项目”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