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庙(上环荷李活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文武庙(上环荷李活道)(英语:Man Mo Temple 位于香港上环荷李活道124至126号,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清同治元年(1862)期间落成,是香港殖民地时期最早兴建的中式庙宇之一。1908年,正式把文武庙交予东华医院管理。2009年12月18日,文武庙被香港古物谘询委员会评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2010年11月12日,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文武庙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1]。
建庙缘起
由华人富商谭才、卢亚贵等人筹资,于1847年1862年间兴建,为议事、祭祀、仲裁场所。公所为区内华人议事及排难解纷的场所。
建筑特色
文武庙为两进三开间建筑,属典型的传统中式民间建筑,饰有精致的陶塑、花岗石雕刻、木雕、灰塑和壁画。后进较前进高出几级,设有供奉诸神的神龛。两进之间的天井为重檐歇山顶覆盖,屋顶由天井四角的花岗石柱支撑,两侧为卷棚顶的厢房。位于文武庙左侧的列圣宫原为三进两院式建筑,其后两个天井加筑钢架屋面。公所为简单的一进式建筑,其花岗石门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筑年份,甚具历史价值[2]。
供奉神祇
文武庙内供奉著“文帝”和“武帝”:文帝(文昌帝君)手执毛笔,职司文学和官禄;而武帝(关圣帝君)身穿绿色长袍、手持长剑,代表忠义武略。除文武二帝外,文武庙还奉祀包公及城隍,庙内又同时置有两件有逾百年历史的文物,包括:清朝道光年间(1847年)的铜钟,以及一台造于1862年的官轿。每年秋天,文武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秋祭典礼,酬谢文武二帝,并为香港市民祈福[3]。
文昌诞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日为文昌诞祭典,获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象征社会大众对文武二帝信仰的肯定。文帝即文昌帝张亚子,武帝即关帝关云长,分别掌管文武事业,即现代人所谓的学业及事业,故庙内长年香火不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