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鬼神而远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敬鬼神而远之语出《论语.雍也》,原意是敬之而不亲近之意。常用来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绝不接近。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不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成语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1]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目录
参考文献
- ↑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鸿鹄迎罡
- ↑ 为什么要“敬鬼神而远之”?天津家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