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教政体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教政体制(即教会体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内实行的组织原则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据其对《新约》中记载有关基督教会组织的解释或其教会的性质和职能而制定。一般分三种制度: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有很少数的教派实行混合制度。

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2]》或《弥赛亚》等名曲。

主教制

主教制(Episcopal polity)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会中最高的权威为主教(bishop,或译为监督),该词源自希腊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观察者),意为监督者(overseer)。

天主教和东正教设有三级圣品制的圣秩圣事(holy orders),在主教之下,设有司铎(priest/elder,或译为长老、司祭、神父)和执事(deacon,或译为助祭),形成以主教为首的阶级制度。教会按地域划分教区,教区的主教主管其内一切行政和教务工作。

实行主教制的教会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东部其他较小古老公教会、基督新教的圣公宗和部分路德宗教会及循道宗等。基督新教实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结婚。现基督新教中,完全实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圣公宗;而信义宗则由各区会自行修订及使用主教制的细则。

长老制

长老制(Presbyterian polity,或称代议制、议会制)由约翰·加尔文所提倡,是《新约圣经》提及的职衔。主张教会是由信徒群众所组成,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管理地区教会的制度。议会内的成员由各分堂选出长老(Elder),代表该堂出席会议。在堂会中设牧师(Minister/Pastor)、执事和长老等职位,共同处理教会事务。改革宗实行长老制,而有些实行长老制的教会所实行的长老制具体规章则有所不同。

公理制

公理制(Congregational polity,又称会众制)由很多英美清教徒所提倡,主张堂会有独立主权,基督才是会众元首。堂会的主任牧师(Senior Pastor)为教会内最高的决策者,由信徒民主选聘。教会一切内部事务由会众决议,具体制度和礼仪也由会众釐定。很多历史比较新的教会也采用公理制,例如浸会、公理会、神召会、贵格会以及不少独立教会。一些公理制的教会自愿在地区上组成一个无领导和从属之分的联会,以联系该宗派的和分堂。公理制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做成教会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来愈少,最后甚至会使一些教会脱离其宗派独立,造成宗派主义以及教会分裂。

视频

教政体制 相关视频

教会体制(吕)20
东正教教堂钟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