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效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驅動功率的比值,同時也引申出了多種含義

  • 效率也分為很多種,比如機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熱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等。效率與做功的快慢沒有直接關係。
    • 效率是指在給定投入和技術等條件下、最有效地使用資源以滿足設定的願望和需要的評價方式。
  • 效率:給定投入和技術的條件下,經濟資源沒有浪費,或對經濟資源做了能帶來最大可能性的滿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個簡化表達。
    • 1、是指的單位時間裡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因此,所謂效率高,就是在單位時間裡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多,對個人而言,意味著節約了時間。
    • 2、是輸出瓦特數與輸入瓦特數之比,若此數越接近 1 ,則顯示其效率越好,以線上式 UPS 而言,一般的效率約在 70%~80% 之間,即輸入 1000W ,輸出約 700W~800W 之間, UPS 本身即消耗 200W~300W 的功率;而離線式與線上互動式 UPS ,其效率約在 80%~95% 之間,其效率較線上式高。
    • 3、效率是指對於有限資源(如原材料,人力現金等)的最佳分配方法.當某些特定的標準被達到的時候,就說達到了效率。
    • 4、達到結果與使用的資源之間的關係。
    • 5、從管理學角度來講,效率是指在特定時間內,組織的各種收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關係。
    • 效率與投入成反比,與產出成正比。公共部門的效率包括兩方面:一是生產效率,它指生產或者提供服務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組織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夠滿足利害關係人的不同偏好。

工作效率暴增的方法

  • 1.養成一個晨間啟動的慣例--告訴自己我今天要專心把x這事件做好。我不要再讓x這事件干擾我。我對x這事件心懷感激。」
  • 2.一週至少上三次健身房--做一次重量訓練,可以達到48小時的抒壓效果,讓他在這段無壓力時間下,完成更多事。*3.把自己的收入分成「奉獻」、「儲蓄」和「開支」三個部份--目的是讓你不用再時時推敲自己的財務狀況,不用在花比較大筆的錢之前,又要費心想會不會超支。
  • 4.多走路--盡量多走路,尤其是在開完會之後,你會發現,走路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醞釀出很有創意和建設性的點子。
  • 5.每週訂一個「禁止接觸」的日子--列出「禁止接觸」的日子後,他會消失,讓任何人無法用任何方式聯繫到他,包含透過即時通訊軟體。
  • 6.每天讀20頁小說--閱讀能產生同理心和幸福感。這是因為當我們讀到不曾經歷的世界和經驗時,大腦的鏡像神經元會變得活躍。

7.穿同樣的衣服--帕斯瑞查一年主講了75場講座,接受一百多場的媒體訪問,但他從來不曾在衣著上費心。

  • 8.把手機藏起來--人人都在談斷食,其實更該斷手機。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利用三小時把一篇報告、一個簡報做好,那麼不妨先把手機藏起來,或是關機。
  • 9.養成夜晚的放鬆慣例--培養一個例行的慣例,告訴身體和大腦,要休息了。沖個澡,翻個20頁小說。[1]

效率與效果可以並存?

  • 追求效率(efficiency)與追求效果(effectiveness)分別是兩種不同管理典範。
    • 追求效率的管理重視內部保持穩定、維持現況;而追求效果的管理重視外在變化、追求創新。
    • 企業想要同時追求兩者,卻沒有意識到其實兩種管理思維南轅北轍,以致創新與結果不如預期,我覺得是當前一個很大的問題。
  • 效率管理追求穩定--早年談管理,重視效率。為了讓生產要素有最佳運用,管理因此著重分工,要求紀律、不要朝令夕改。
  • 效果管理講求創新--追求效果必然關心改變。例如,科技發展、消費者愛好改變、流行時尚、政府政策種種變化等。這是一種著重與外部連結的開放系統,與效率管理追求保持穩定、維持現狀南轅北轍。
    • 創新就是講求效果。管理大師彼得. 杜拉克早在1974 年出版的《管理的使命》(Management: Tasks, Reponsibilities, Practices )中, 就提出「不創新就滅亡」(Innovation or Die)的警告,特別的是,他也說,創新是可以管理的,所以出現了「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這一課題。
    • 創新管理追求的不是技術、不是研究發展或是專利,造成轟動的黃色小鴨為例,它所創造的市場價值就代表創新的價值。
    • 台灣許多企業誤以為只要有技術等於就是有了結果。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創新除了技術和知識、還要加上創意和流行,尤其面對競爭者,要有獨特性,能打動人心。
  • 如果今天我們要「升格」,一定要追求效果,而不只是效率。
  • 效率與效果的衝突--很多公司董事會,在做業務報告時,所關心的仍然著重在這個月要怎麼提高營業額?節省成本?重視獲利。
    • 效率管理曾經帶給人類富足物資生活與經濟繁榮,但也讓人們付出代價。效率只適用在外界環境、技術條件,尤其市場需要十分穩定的狀況,然而今天這一切條件都發生迅速變化,市場競爭講求少量客製化,使得一切講求分工和標準化的效率管理格格不入。
  • 效率管理必須升級--並不是不要效率,但是要認清追求效率,主要應用在作業性質的活動,而不能應用於策略或創新上面。
    • 把創新的要素,例如,任務導向、人的自主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等,放入管理中。都是在傳統效率管理之中所沒有的。
    • 公司經營者必須權衡與拿捏二者的分際。管理往往沒有最佳方法,而必須在現實的種種限制下,找到次佳、但是可行的方法。[2]

参考來源

  1. 張詠晴. 9個小改變 讓工作效率暴增10倍. 天下雜誌. 2019-11-28 [2020-07-28] (中文). 
  2. 許士軍. 效率與效果為何經常難以並存?. 哈佛商業評論. 2015-07-01 [2020-07-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