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放言五首·其五是一首七言律詩,為政治抒情詩。此詩藝術地說明了新陳代謝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根本規律,指出正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多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國家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原文
白居易〔唐代〕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譯文
泰山不能損壞毫髮,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
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
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虛幻之人所產生悲哀歡樂又是什麼感情呢?
賞析
新陳代謝是宇宙的根本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藝術地說明了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們應該「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因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發展的規律。正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應當多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國家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果如是,則雖死猶生,死而無憾。
創作背景
據序文可知,這組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被貶謫去江州(潯陽)途中。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過了五年,白居易在當年六月,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寫下《放言五首》奉和,此詩便為其中之一。
簡析
《放言五首·其五》是一首七言律詩,為政治抒情詩。此詩藝術地說明了新陳代謝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根本規律,指出正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多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國家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全詩運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現為具體的藝術形象,蘊藉深長,啟人深思。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1]